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城建集約化,是重慶市建委和全市建設系統深入貫徹十七大精神、實現“314”總體部署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城市建設集約化,是指在城市空間利用、城市功能配置和城市形態形成的過程中,按照資源整合、功能優化和高效節約的方式進行高質量建設,以實現城市建設可持續健康發展。對重慶這樣一個地形復雜、城區自然分割、可建設土地有限、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很高的城市來講,要實現城建集約化,必須著力抓好以下關鍵。
■ 高效整合行政資源
行政資源的有機整合,是發揮政府的主導性、實現城市建設集約化的保障。首先在市級政府層面應當最大可能實現行政資源整合,同時應加強對不同層級管理權的整合,可根據需要成立跨部門和跨行政級的協調領導組織,或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健全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在主城區,可就城市建設推行市區兩級政府相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總之,要更加注重市級部門、區縣政府和各大投資公司之間溝通協調機制的健全,尤其是在重點工程協調、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安排、土地出讓金和配套費的收取與分配、經濟適用房和危舊房改造等方面,進一步整合行政資源,有力促進城市建設集約化。
■ 優化城市布局
中央商務區、城市組團、大型居住區、郊區和重要交通走廊沿線,應作為城市建設的先行區域、分層級建設。中央商務區是城市中心區的極核,在建設中應強化市級層面的統籌工作,加快建設便捷的跨江交通,率先實現區域內基礎設施一體化。鞏固和發展歷史形成的幾大城市組團,是重慶城市建設集約化的重要內容,大組團應作為分區中心,進一步完善區內的綜合服務功能,以大運量公共交通聯系各組團,增強人流和物流的快捷性。郊區的發展是城市擴展后面臨的重要課題,郊區建設必須按照城鄉一體化的要求進行規劃,克服城鄉結合部的通病,將其建設成為聚集和輻射功能聯結度高的活躍區域。以軌道交通為骨架的大運量城市交通走廊,必將快速帶動沿線地區的發展,尤其是重要站點和交通樞紐,應作為集約化建設的重點。
■ 以科技為支撐
提高城市建設集約化水平,必須充分發揮科技的支撐作用,特別是要加快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的研制和推廣使用,提高大體量、復雜工程的建設效率,提高建筑設備的性能與能耗效率,降低工程風險、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要以科技進步為支撐,創造更經濟更便利的條件,向空中、地下要空間,縮短建設周期。在住房建設方面,大力發展節能建筑、綠色建筑,積極引導成品房菜單式集中裝修,注重公共空間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在城市交通建設方面,加快大型橋梁、隧道工程建設,優化完善路網結構,積極發展大運量軌道交通,推進地面快速公交系統建設。在生態環保建設方面,加大城市管網改造力度,推廣應用耐久性好的新材料;發展污水、垃圾處理經濟適用技術,節約建設成本,降低運行成本。
■ 樹立“用心建設”理念
樹立“用心建設”理念就是要追求建設的極致,無論是設計、施工,還是決策與監督,都必須用心追求極致。“用心”體現為專注(執著)和創新,以及強烈的職業使命感?!白非髽O致”就是要追求投入最省、產出最多,質量最好,環境影響最小,最貼切地滿足人的需要。堅持“設計上優中選優,施工上精益求精”,倡導總承包管理體制,強化社會分工,優化人、機、料等資源要素的配置。總之,無論是行政管理、專業服務,還是施工操作,“用心建設”都是實現城市建設集約化的思想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