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務,作為全市“一圈兩翼”戰略格局中渝東南“一翼”重要的增長極和區域性中心城市,黔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一是有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有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使黔江占有加快發展的“天時”;二是直轄以來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初見成效,黔江從偏遠閉塞之地一躍成為重慶通向東南沿海的“橋頭堡”,使黔江占有加快發展的“地利”;三是黔江各族人民素來勤勞肯干,團結協作,使黔江占有加快發展的“人和”。但對照十七大提出的目標,黔江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和困難。從發展的基礎上看,黔江的起點低。黔江是全市六大區域性中心城市中唯一處于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城市,經濟總量在六大區域性中心城市中位居最后;從城鄉結構和產業結構上看,黔江50多萬總人口中有近40萬農村人口,城鎮化水平低,產業結構單一;從發展縱深和資源稟賦上看,幅員面積2400平方公里的黔江,缺乏優勢資源,發展的戰略縱深有限。因此,我們要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按照黔江“三中心一樞紐”即渝東南公共服務中心、產業集聚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立體交通樞紐的定位,著力突破發展瓶頸制約,努力建設統籌城鄉示范區。
著力突破發展瓶頸制約,努力建設統籌城鄉示范區,黔江的首要任務是加快發展。發展的重點在工業,難點在農村,突破點在城鎮化,著力點在統籌城鄉。
在工業發展上,我們要以市級特色工業園區正陽工業園為龍頭,切實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支持政策,創新管理服務機制,緊緊圍繞新型材料、食品加工、化工三大產業鏈和現代商貿物流,創新招商思路,形成產業集群,使園區真正成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在農村發展上,我們要抓住新農村建設這個根本,以提高農村勞動力技能水平為突破口,著力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真正實現城鄉居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黔江總人口的一半為農村勞動力,如何把他們培養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乃至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環節。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政府和市場的力量,科學制定培訓計劃,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實施農村新生勞動力、農民工崗位技能提升、農村實用技術、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等四大培訓工程。采取送出去和移出來的辦法,繼續打造黔江勞務品牌,拓展上海、廣東等勞務基地,每年保持農村勞動力外出轉移10萬人以上;同時把宜居條件差、生態承受力弱、致富手段匱乏等地區的農村人口吸引到村莊大院、集鎮和城區。
在中心城市建設上,要以正在修編的城鄉發展總體規劃為綱,堅持主城區建設和中心鎮發展齊頭并進。推動老城、正陽、舟白三個組團互動發展,把黔江主城發展成為30平方公里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把濯水、石會等發展成為產業特色明顯、生態環境優良的中心鎮,把其他鄉鎮政府所在地發展成為基礎設施完善、吸納能力較強的小集鎮,整體提升全區城鎮化水平。
在統籌城鄉配套改革上,推進社會保障、城鄉規劃、土地管理、公共財政、金融支撐、行政管理、社會管理7項相關改革。一是以完善社會保障為重點,針對務農人口、失地農民、外出農民工等多種群體需求,完善社會保障服務體系,進一步打破城鄉壁壘;二是以規劃為前提,優化城鄉空間布局,促進資源高效組合;三是以土地調控為手段,完善區域主體功能,滿足城鄉發展需求;四是以公共財政為保障,建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機制,促進公平正義;五是以金融服務為支撐,實現城鄉資本對流,服務產業發展;六是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動力,優化發展環境,增強發展后勁;七是以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為基礎,引導公眾參與,提高改革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