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合作的年代。合資也好,并購也罷,總之,閉門造車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合作能力將成就中國企業的未來。但中國企業和外資合作,常常為了合作而不惜放棄自己的權益,想以市場換技術,結果往往是市場沒了,技術也沒學到。
宗申產業集團總裁左宗申是較早思考國際合作模式的人,早在數年前,他就第一個大膽地提出“跨過師傅找師爺”的策略,將目光從鄰近的日本轉向歐洲,宗申順利地與意大利踏板車之王比亞喬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與以往為外企做“嫁衣”的合作模式不同,宗申的國際合作是建立在公平的基礎上。左宗申在進行合作的時候,一貫堅持自己的原則:寧可不合作,也不要沒有原則和目標的合作。在與國際巨頭合作的過程中,宗申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代工模式——“比亞喬模式”。這種模式不是花錢買技術,而是全面深入的合作,外方不僅提供技術,宗申的技術人員要全程參與設計研究,自身還要進行品牌開發,合作的產品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目前,意大利比亞喬已經向宗申轉移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11款車型,還將有六七款新品(包括發動機)轉移到中國進行生產,這些新車型的引進不僅完善了宗申的產品線,更重要的是,這些產品的技術含量正是宗申所需要的。這表明,宗申的國際合作,是一種既有市場、又有技術的真正的雙贏模式。
這種既要技術又要市場的國際合作模式正在開枝散葉,宗申今后將會在更多的產品上采用這種模式。目前,宗申即將攜手下一個“巨人”——歐洲最大船舶發動機制造商塞爾瓦公司。意大利塞爾瓦水上動力有限公司創建于1945年,是歐洲唯一生產船舶發動機及其部件、從壓鑄到成品包裝進行完全生產的制造商。宗申同塞爾瓦于2007年1月成立了合資公司,根據《合資經營合同》,意大利塞爾瓦水上動力有限公司將分步把產品轉入合資公司進行生產。
宗申在其他領域也在積極尋求合作,更多的“比亞喬式”項目已經胎動腹中。可以預見,宗申的國際化合作道路,已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