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信守承諾,承受上千萬元的巨虧,還是撕毀合同,放棄市場?
2006年4月,重慶的天氣已經轉暖,但在重慶渝能泰山電纜有限公司的會場內,與會者卻感到分外寒冷。會議桌上的煙灰缸里積滿了煙頭,總經理周長明打斷大家的爭論:“我們可以承受一次虧損,但絕不能把市場丟了,把誠信丟了!”
這場爭論,緣于一份合同。
2005年下半年,渝能泰山在國家大型輸電工程項目中中標,取得價值4億元的導線供貨合同。同時中標的還有六七家公司。
可好景不長,由于受國際有色金屬期貨市場價格變動的影響,從2006年初開始,銅和鋁的價格開始上漲,而生產導線的絕大部分原料就是鋁。渝能泰山中標時,每噸鋁錠的價格是16800元,組織生產時其價格已漲到21400元。一筆大單忽然從香餑餑變成了燙手山芋。
于是,幾家供貨商紛紛找到甲方協商,希望甲方提高價格。但白紙黑字的合同清清楚楚地擺在那里,甲方拒絕提高采購價格。
巨額虧損的陰影,一下子籠罩住幾家供貨商。有的供貨商采取單方面撤銷合同,規避虧損;還有的則持觀望態度,拖延供貨,希望待原材料價格下調時,再組織生產。
但渝能泰山深知,撤銷合同或拖延供貨將直接導致國家重點輸電線路工程無法順利進行,耽誤了工期,將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同時,如果違約,那么3年內都不能進入甲方的招標范圍。對渝能泰山來說,這意味著要損失70%的市場;而如果履約,則必須承擔上千萬元甚至更大的虧損,也許以后3年賺的利潤都無法彌補這次虧損。
在這次會上,經過充分討論,渝能泰山最后作出決定:不管虧損多少,都要繼續按期供貨,確保工程進度,維護企業的誠信。
渝能泰山一方面組織生產,按合同要求按期交貨;另一方面采取緊急措施,通過各種辦法,盡量降低成本,彌補損失。
為了“誠信”兩個字,渝能泰山付出了巨大代價。當年,渝能泰山在這批訂單上總計虧損2600余萬元,經營班子成員因未完成年度經營目標全被扣發經營成果獎。
為守誠信付出代價,渝能泰山并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公司成立之初,渝能泰山為提高鋼芯鋁絞線導線的品質,在資金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上馬鋁連鑄連軋生產線,自行生產鋁桿,從而確保產品質量。當時,大部分廠商都是直接從市場上采購鋁桿進行生產,這樣雖然能夠節約成本,但不能保證產品質量。憑著視誠信如生命的理念,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渝能泰山的合同履約率始終保持在100%。
堅守誠信雖然付出了巨大代價,但企業迎得了良好的口碑,市場逐漸擴大,產品除在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暢銷外,還出口到澳大利亞、阿曼、伊朗、印度、越南等13個國家。
2007年,承擔國家大型輸電工程的甲方再次集中招標采購,其中部分產品是為北京奧運場館配電工程所需線纜。甲方首先將招標信息通報給渝能泰山。
渝能泰山寧愿虧損也要堅守誠信的做法,深深地震撼了甲方。在這次招標中,渝能泰山一舉獲得數億元供貨合同。更讓渝能泰山意外的是,因為堅守誠信,甲方不僅給了它們一塊參與奧運工程的“蛋糕”,而且還額外地增加了一層“奶油”——甲方給出了相對較高的采購價格,通過這種特殊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補償渝能泰山上次履約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