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驕陽似火。走進長壽區江南鎮,曾經冷清的沙沱渡口變得熱火朝天:工地上,建設者頭頂烈日,揮汗如雨,奔忙于田間地頭,挖掘機揮舞著鐵臂,將一座座山丘夷為平地……這里正在建設的,是重慶鋼鐵集團的新廠區。
重鋼的到來,將使這個小鎮變成一座鋼城。然而,今天沉浸在興奮之中的干部群眾,當初在獲悉重鋼搬遷的消息時,卻是喜憂參半。
■ 疑問
2006年12月底,一條消息讓長壽區人民既喜又憂:重鋼集團將于2010年前整體搬至長壽化工園區。喜的是,“鋼鐵巨龍”搬到長壽,將給長壽帶來無限商機;憂的是,重鋼是重慶的污染大戶,它會不會將污染一并帶來呢?
一時間,重鋼搬遷成了長壽區干部群眾的熱門話題。“重鋼污染這么重,為啥要搬到長壽來?”一些群眾紛紛向有關部門質問,有的人還喊出了“我們要青山綠水,不要污染企業”的口號。
群眾的不解,主要歸結于三大問題:重鋼為何搬遷,重鋼搬遷給長壽帶來什么好處,重鋼搬遷是不是污染轉移。
提起重鋼,它有著太多的輝煌。在計劃經濟時代,重鋼贏得了“北有鞍鋼,南有重鋼”的美譽。多少年來,重鋼一直被視作重慶工業的一面旗幟,一個符號,一個寄托。
然而,上個世紀90年代后,重鋼面臨的競爭態勢已經非常嚴峻。正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奇帆一針見血的分析,長期以來,有三塊心病一直困擾著重鋼:環保——雖然每年投入上億元實施環保改造,但是仍然達不到現代都市對環境的苛刻要求;資源——鐵礦石70%依賴進口,采購成本和運輸成本過高;產能——長期處于年產量300萬噸的規模,發展受到制約。
醫治這三塊心病,只有實施環保搬遷,才是治本之策。
■ 決策
其實,重鋼的搬遷,市委、市政府已經醞釀多年。正是因為重鋼太大,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市委、市政府深知搬遷之難,需深思熟慮。直到2006年底,這個重大項目才被最終敲定。
為了決策的科學性,市領導會同市發改委、經委、規劃局、國土房管局、環保局等部門,就重鋼搬遷可行性研究及選址、環評、土地、規劃等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2006年12月16日,黃奇帆與副市長童小平帶隊,對新廠址進行綜合考察,確定長壽江南鎮為搬遷廠址,并呈報市委、市政府。
在看到報告的當天,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作出批示,同意選址意見,希望加快實施。
“決策速度就是市委、市政府決心的體現。重鋼的整體搬遷,是我市‘十一五’戰略規劃的大事之一,也是全市調整產業結構布局的關鍵性決策之一。”黃奇帆說。
同江南鎮的干部群眾關心的問題一樣,在作出這一重大決策時,市委、市政府考慮最多的,也是環保問題。
重鋼遷建項目由重慶中冶賽迪和重慶市環境科學研究院聯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論證涉及資源利用、環境保護、交通運輸等多個項目,其中交通運輸包括港口、公路、鐵路等子項目,論證材料累計達到100萬字。
在采訪中,重慶中冶賽迪以及市、區的環保專家一致表示:“重鋼遷建項目不是簡單地從甲地搬到乙地,絕不是異地復制,整個遷建過程,都將全面貫穿資源減量、節能環保和循環經濟理念。”
在一塊大沙盤旁,重慶中冶賽迪幾位專家介紹,重鋼進行節能環保遷建后,新區將完全按照國家鋼鐵產業政策要求,采用新工藝,走一條高效型、節約型、清潔型、可循環型的發展之路。同時,在遷建過程中,將全部淘汰能耗高、裝備水平低、污染嚴重的落后工藝設備。
重鋼一位多年從事環保工作的專家信心十足地說:“新重鋼的設備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新工藝一步到位,一些設備比寶鋼還好,環保不會成為問題!”
據悉,重鋼新區建設將采用40多項先進生產工藝,回收利用煉鋼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渣,實現廢物的資源化,年耗天然氣減少1億立方米,每年可處理塑料廢棄物8萬噸。
據長壽區環保局負責人介紹,重鋼遷建之后,將配套建設水泥廠和發電廠,煉鋼過程產生的廢氣,將用于鍋爐燃料和發電,廢渣用于生產水泥的原料,含鐵粉塵經過燒結固化回爐煉鋼,廢水的循環利用率將達到97%,最終實現節能降耗。
長壽區區長燕平認為,除了環保外,重鋼搬遷,是一個雙贏的項目。據預測,我市到2010年需鋼材1000萬噸,需求的年增長速度為12.7%。而搬遷后的新重鋼,通過優化產品結構,將實現80%—90%以上產品在本市銷售,這樣,重鋼產品在本地市場的占有率將達到50%左右。與此同時,重鋼搬遷將會吸引上下游配套企業接踵而來,帶動500億元至600億元的投資,提供5萬多個就業崗位,在長壽江南新區,將誕生一座綠色環保的現代鋼城。
■ 行動
2007年5月17日,是長壽工業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日子——重鋼環保搬遷工程在江南鎮奠基。
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重鋼的搬遷是環保搬遷后,當地的干部群眾的顧慮消除了,他們議論得最多的是重鋼的到來,將給他們帶來無限的機遇。
交通不便,長期制約著江南鎮的發展,作為重鋼搬遷配套項目的長壽長江大橋的開工建設,讓江南鎮人有了新的夢想,而重鋼的到來,江南鎮農民變成鋼城市民,將指日可待。
鎮農業服務中心干部符大興說,重鋼到來后,江南鎮將會聚集數萬產業工人,由此產生的生活服務需求,給江南鎮服務業和農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商機。
“工程奠基的消息見報后,村民們天天都跑來問我什么時候征地,大家都等不急了!”江南鎮大元村主任高麗霞一邊翻著工作日記,一邊興奮地說。
項目所在地的村民盼著早點征地,周圍的村民也嗅到了商機。
村民洪林江今年40多歲,一直在外打工。聽說重鋼要來江南鎮后,元旦前回家,準備規模種植蔬菜。石廟村5組村民白程偉養魚30畝,產品銷往武隆、彭水等地,一年收入四五萬元。白程偉高興地說:“重鋼來了后,必然要來很多人,到時候開個特色魚店,生意肯定不錯。”
塵封山水幾千年,鋼城崛起展新顏。而今的江南鎮,正在全力以赴,用辛勤的汗水,為這座嶄新的江南鋼城“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