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重慶市政府舉行了首場自主新聞發布會。這場發布會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不僅重慶市內各家媒體悉數到場,多家境外媒體和三位外國領事也到場參加。
近年來,全國各地相繼建立了新聞發布會制度,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毋庸諱言,多數新聞發布會遵循“政府發布、媒體公布”的慣例,政府自說自話,新聞發布成了“一言堂”,且不定期召開,久而久之就沒了聲音。
相比之下,重慶的自主新聞發布會則有三大亮點:第一,發布會定時、定點、定人,不能隨意更改和拖延,新聞發布會從此走上規范化和制度化軌道。第二,發言和提問雙方不僅能互動,記者還可以出題“考”發言人。這既保證了群眾的知情權,也有利于監督政府的工作。第三,有利于提升政府形象。在自主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有問必答,知無不言,充分體現了政府的開明開放形象。
自主新聞發布會,應在各地推而廣之。
慨嘆“嫦娥”的“又好又快又省”
■ 郭立場
從發射到變軌到制動再到發回高質量的圖像數據,“嫦娥一號”以一套近乎完美的動作,完成了中國人幾千年的探月夢想。一時間,國人振奮,世界驚嘆。
這么高精尖的探月技術,得花多少錢?據權威數據表明,繞月探測工程從研制到建設,花了14億元。數目雖然不小,但絕不是“天價”。14億元,大概是14公里高速公路的造價。如果修地鐵的話,可能也只能修兩三公里。可我們修了38萬公里從中國到月球的路,是一條真正的“天路”。
放眼世界,日本“月亮女神”工程耗資約36億人民幣,印度耗資1125億人民幣追逐探月之夢,美國重返月球計劃的預算更高達9000億人民幣。相比之下,中國航天人真是會當家過日子,又好、又快、又省。
從“兩彈一星”到“神六”上天再到“嫦娥”奔月,這些航天成就,既蘊含了幾代航天人的智慧與汗水,集中體現了獨具特色的中國航天精神,同時又給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又好又快又省。
對于航天事業來說,又好又快自不待言,這個“省”字尤其難得。搞“兩彈一星”時,中國家底薄,傾全國之力,精打細算還好理解。如今中國家底厚了,年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20萬億元,超過法國、英國,眼看就要追上世界老三德國,我們的“嫦娥一號”還這么節儉,其精神何其可佳!再看看我們一年花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上的上千億元花銷,還有那些貪官們糟踏的錢財,我們能不為航天人那種不多花一分錢的精神而感動嗎?
一位老華僑深情地說:“中國的衛星打多高,我們的頭就能昂多高!”是的,“嫦娥”離我們越來越遠,而航天人的精神,卻離我們越來越近。
“少吃多餐”并非“養生之道”
■ 畢曉哲
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窩案中落馬的官員里,藥品注冊司化學藥品處原處長盧愛英的腐敗行為與眾不同,除去最高一筆5萬元外,單筆受賄金額大多是萬元以下,尤以2000元居多。法院認定她受賄36萬余元——10年平均每天受賄100元左右。
相對那些獅子大開口的貪官,盧愛英的“少吃多餐”更具有迷惑性,也更帶普遍性,在當今官場頗為流行。然而,一次不多,十次不少,久而久之,就會聚沙成塔,積少成多,由量變到質變。盧愛英“少吃多餐”的“養生之道”,自認為是妙計,到頭來依然逃不過被法律嚴懲的下場。
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折,水滴石穿。那些“少吃多餐”者,有幾個不是最終沉淪到不可救藥的地步呢?
在生活中,少吃多餐也許不失為一種養生之道,但如果將其嫁接于腐敗行為之中,“少吃多餐”不但不能“養生”,而且會得不治之癥,很難善終。那些至今依然崇尚“少吃多餐”者,當以盧愛英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