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生子當如馮道

2008-01-01 00:00:00侯興國
黃河 2008年5期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兩首詞是南宋詩人辛棄疾的詞。

1205年是南宋的開禧元年,這一年,大詩人辛棄疾受命任鎮江府,60來歲的人了,依舊自比廉頗,壯心不已,只可惜當權的韓胄并沒有把他當回事,只是想借他的大名來包裝自己罷了。他倒很認真,夜夜“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可惜,這一等,竟等到了死,也沒等到“沙場秋點兵”。詩人的確很郁悶,郁悶了就喝酒,喝完酒了就賦詩填詞,所以,你看吧,中國幾乎所有的古典詩詞里都能聞出那么點酒味。

不過,要真正讀懂這兩首詞可不容易,辛詞多好用典,可謂是句句用典,你起碼得熟悉點戰國、三國、魏晉南北朝和南宋的歷史,不然會很難明白詩人的真正寓意。不過,即使歷史知識如一張白紙者,也會發現在這兩首詞中詩人兩次提到了同一個人,此人即是孫仲謀。

孫仲謀何許人也?三國時東吳的孫權是也。地球人都知道,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似乎有點偏愛于劉備,一個每逢大事便涕淚交加的皇叔級人物,不過人家好歹代表著漢室的“主流”,所以,理所當然是男一號,而兩大配角不用說就是曹操和孫權了,一個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相,一個是割據東南的軍閥。但是,歷史的邏輯似乎并不買羅作家的賬,在他眼里代表著漢室正統的蜀漢卻是最不堪一擊的,公元263年就被曹魏給先滅了。不過,曹魏的好日子也沒過兩年旋又被西晉的司馬家族取代了(公元265年),足足過了15個年頭后,“王睿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劉禹錫《西塞山懷古》),東吳才算亡了國,三家歸了晉,天下一統。回過頭來看,整個《三國演義》,主角和配角實在有點混亂,你看過一部電視劇,主角早早玩完了,而配角倒是挺到了最后的嗎?

就憑這一點,孫權這個“配角”的確不簡單,所以辛棄疾要說“生子當如孫仲謀”。不過,這一句話并非他辛棄疾的原創,追本溯源還是出自另一個“配角”曹操之口。《三國志·吳志·吳主傳》里記載:“(建安)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余,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意思是說:“公元213年,曹操攻打濡須,孫權與曹操對峙了一個多月,曹操遠望孫權的軍隊,看到軍容整肅,不得不下令退兵。并感嘆說:生兒子就應該生像孫權這樣的,而劉表的兒子,那可真是豬狗一般啊!”那一年,曹操已經59歲了,劉備52歲,而孫權卻只有32歲,孫權的確算得上曹操的兒子輩了。

應該說,老曹家的兒子個個也都不是什么無名之輩,七步成詩的曹植,機敏過人的曹沖,后來的魏文帝曹丕更是人中翹楚,文武兼備,李白也有詩曰“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詩中所說的漢末文壇的“建安風骨”,曹操家就占了三個,老曹似乎應該知足了,難道天下英雄都悉歸于他曹門之中?不過,若說這三國亂世中,魏蜀吳三國有啥共同特征,我看,倒有一個,就是“求賢若渴”,如果套用《天下無賊》里葛優的臺詞,那就是:“三國時什么最貴,人才!”

辛棄疾也罷,曹操也罷,企盼自己的兒女成龍變鳳,中國人自古就有這樣的傳統,何況世家望族之輩。而希望是希望,現實是現實,每朝每代,這樣的“職位”只有兩個,的確過于稀缺,也過于遙遠,并且通往這兩個“職位”的路上實在是充滿兇險,唐三藏西天取經歷經的九九八十一難也不過如此。帝王之下的三公九卿也不容易,個個都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主,伴君如伴虎哪!因此,另一位大詩人蘇軾就很實際,但似乎實際得有點過頭,他曾寫了一首《洗兒詩》,據說是寫給他剛剛出生三天的兒子的。詩是這樣: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軾一輩子可謂聰明過人,才華過人,又是個“直腸子”,有一次,他酒足飯飽,指著腹部,戲問家童,這里面都是什么呀?有的說文章,有的說見識,只有愛妾朝云說:一肚子的不合時宜。蘇軾笑曰:最識我者,朝云也。既然一肚子的“不合時宜”,那就免不了在官場上得罪權貴,并且是不管新黨和舊黨上臺,統統得罪。所以,如此“刺頭”京師哪能容得了他,外放被貶,便成了他的人生常態,一生曾被貶至密州、徐州、湖州、黃州、杭州、穎州、惠州、儋州,最后病死常州,真應驗了詩人寫的那首詞“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不過,此人倒很達觀,把貶官當成了免費旅游,一路上吟風弄月,登山臨水,倒收獲了不少曠世詩篇。回過頭來看,要不是他在太后和皇后那里的超級人氣,要不是大宋皇帝個個都是“愛才”的主,要不是朝廷和民間有很多力挺他的“粉絲”,蘇軾恐怕早就嗚呼哀哉了。他的確是“聰明”得怕了,希望自己的兒子們能“糊涂”一點,再“糊涂”一點。

“聰明”不容易,“糊涂”可就更難了,要不鄭板橋也就不會感嘆“難得糊涂”了,不知道蘇軾給兒子寫這首詩的時候,腦海中是否會想到一個人物——馮道,一個的確無災無難到公卿的“神人”。

馮道,何方神圣?五代十國時號稱“長樂老”的那個人也。五代十國是處于唐宋之間的一段短暫的過渡史,那可是一個亂得不能再亂的時代了,從唐朝滅亡的907年到宋朝建立的960年,前后只有五十來年光景,時間不長,卻經歷了五朝十國和幾十個帝王,像走馬燈似的,平均起來,每個帝王的任期比現在的民選總統還要短,其中的三朝還都是由沙陀人建立的(前面提及的李氏父子即如此),個個都是嗜殺成性的武人。馮道,一個漢人,手無縛雞之力,沒有什么蓋世才華,也沒有什么文韜武略,卻在殺人如麻,“人權沒有任何保障”的五代活得有滋有味,優哉游哉,的確算得上個奇跡。五代的這些帝王們個個都好像著了魔似的,不管誰當政都屁顛屁顛地把馮道請出來打理朝政,馮道不爭不搶,不緊不慢,不卑不亢,不偏不倚,穩居四朝宰相,快快樂樂,得其所哉。比起他來,那些帝王們倒個個是可憐蟲,整天提心吊膽,生怕被強鄰推翻,被權臣篡逆,還要時刻提防自己的兒子。可惜,再怎么小心,還是“城頭變幻大王旗”,人頭落地,好不凄然。

馮道的處事哲學自然入不了后世那些“正人君子”和“英雄好漢”們的法眼,所以,后世的許多文人包括歐陽修、司馬光都對他頗有微詞,更別說有人敢“大言不慚”地說“生子當如馮道”了。《舊五代史》中說:“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況于再三者哉!”意思是說:一個人為四個朝代服務,給六個皇帝當宰相,難道是忠臣嗎?一女嫁二夫,是人之不幸,那么嫁三個以上該如何解釋呢?可謂言之鑿鑿,咄咄逼人,一個“不忠”的罪名就完全可致馮道于萬劫不復之地,誰讓咱中國的文化就好在這“忠”上說事呢?一旦抓住你的把柄,你這生前身后名可就完了,說實在的,即使是最詬病馮道的歐陽修也承認馮道的確做了很多好事:馮道節儉自律,不事鋪張,當喪父退居鄉里時,自己種田、砍柴、收割,與老百姓“打成一片”;馮道古道熱腸,扶危濟困,當被困契丹時,每每遇到被擄的中原婦女時,立馬解囊相助,幫她們回到故國;馮道仁厚豁達,對異己者從來都是以禮相待,當聽到屬下說,朝野間他的聲名是“是非參半”時,他已然很滿足了;馮道又是一個關鍵時刻敢挺身而出勸誡君王的人,他曾引用聶夷中的《傷田家詩》勸諭后唐明宗居安思危,體恤百姓,詩曰“二月賣新絲,五月糶秋谷。醫得眼下瘡,剜卻心頭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宴,偏照逃亡屋”;他的一句“谷貴餓農,谷賤傷農”的名言更是輝映古今,不知成了多少后世當政者的堂前明鏡;馮道更是為傳承文化建立了無量功德,他曾召集班子,整理和歸類了因戰亂而遺失湮滅的許多經典文獻,可謂是如今的“搶救民間文化”運動的鼻祖,更為筆者所推崇的是他不管“首腦”如何變幻,依舊能使施政體制以一貫之,用現在的話來說,的確是一個稱職的公務員和一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只可惜,這些功德一到“忠”那里,就變成了細枝末節,誰讓他在王朝更替的時候沒有表現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忠”呢?誰讓他不與那些豺狼虎豹一樣的帝王同歸于盡呢?誰讓他出使契丹時一副“李鴻章”式的賣國外交辭令呢(嚴格地說,李鴻章是一副“馮道”式的賣國外交辭令)?看來,這些生于太平盛世的人站著說話就是不嫌腰疼,的確夠得上慷慨激昂,聲震屋瓦,可是要是他們不幸生于那個時代,我估計還不如馮道呢,也許早就磕頭如搗蒜,山呼萬歲萬歲萬萬歲了。他們不過是在借罵古人來表自己的忠心,拍當朝皇帝的馬屁罷了。

說一千,道一萬,煌煌歷史,梳理一遍,何為英雄?何為狗熊?何為聰明?何為糊涂?的確一言難盡,要我說呀,“生子當如孫仲謀”固然不錯,志存高遠,轟轟烈烈,但于凡夫俗子而言,不免顯得過于遙遠。那“生子當如蘇軾”如何?人家可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幾百年才能出一個,好比現在的“學術超女和超男”。我倒覺得,生子當如馮道,恪盡職守,無愧無怨,平平安安,快快樂樂,才方為正道,套用現在的時髦話來說:就是以一個平常心做一個平常人,以“人”為本。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萬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大約900多年前的一個晚上,月朗風清,王安石乘船停泊在瓜洲渡口,春風既起,波瀾不興,在水天一色之間,詩人留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名篇。

千年之后,我卻在揣測作者當時真實的心境。

王安石是在熙寧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召至京城的,之前他知江寧府,相當于南京市市長。第二年,宋神宗迫不及待地將他召至京師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相當于政策研究室主任兼特別助理,沒過多久,又提拔為參知政事,相當于副總理。又過了一年,擢升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名副其實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三年之間,王安石在大宋官場里可謂坐了大推力火箭,一躍到達了最頂點,時年僅48歲。

那么,他為什么又強作感嘆,“明月何時照我還”呢?

家永遠是失意者的港灣,得意者可往往是“流連忘返”的,即使是位極人臣的王安石也不能例外,看似風光到極點的他卻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難熬的一段時光。

“王荊公議論高奇,果于自用。嘉祐初,為度支判官,上《萬言書》,以為‘今天下財力日以困窮,風俗日以衰壞。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則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傾駭天下之耳目,而固已合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自古治世,未嘗以不足為公患也……’當時富、韓二公在相位,讀之不樂,知其得志必生事。后安石當國,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書。又不忍貧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以惠貧。嘗賦《兼并》詩一篇……其語絕不工。迨其得政,設青苗法以奪富民之利,民無貧富,兩稅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呂惠卿復作手實之法,民遂大病。其禍源于此詩。蘇子由以為昔之詩病未有若此其酷也。痛哉!”

這段話出自南宋著名學者洪邁的《容齋隨筆》,大意是說,王安石經常出驚世駭俗之語,且非常剛愎自用,在宋仁宗嘉祐初年,上《萬言書》,要求革新變法,用天下之力生天下之財,用天下之財來支取天下之費用。當時,富弼和韓琦都還在宰相任上,讀了王安石的奏章很不愉快,知道王安石這家伙肯定要生出很多事端。后來,王安石當政,果然如法炮制,扶貧仇富,殺富濟貧,還作了一首詩《兼并》,歷數兼并害民之苦,詩寫的倒一般,沒有什么可值得稱道的。等到他全面理政,設青苗法奪取富民之利,民不分貧富,在兩稅之外,還多出20%的利息。后來呂惠卿又把它變為“手實之法”,民間就更苦了。這些禍患可都源于他的這首《兼并》詩啊!連蘇轍都認為詩詞之中沒有再像他這首詩這樣殘酷無情了,這真是令人痛惜啊!

洪邁是南宋時高宗、孝宗、光宗和寧宗朝人,論年紀,比王安石晚生了一個世紀,論朝代,一個是北宋,一個是南宋,還是吃一鍋飯的人,所以,他對王安石的評價就不能不代表著當時的主流意志。后來許多正史里,包括《宋史》、《續資治通鑒長編》、《邵氏聞見錄》等,王安石的名聲都不怎么樣,直到近代,梁啟超才替他說了句公道話,并且還評價甚高,稱之為“古今之完人”。后來,蘇聯的列寧的一句評語給我們這些“無產階級”的后代印象至為深刻,他說“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即使連他的堅定反對者司馬光也說“介甫文章節義,頗多過人……不幸介甫謝世,反覆之徒,必詆毀百端,光以為朝廷特宜優加厚禮,以振起浮薄之風”。能得到對手的正面評價,的確是不易啊!

那么王安石當年究竟是做了些什么呢,讓他的歷史評價竟如此撲朔迷離?

自然就是那場功敗垂成的“熙寧變法”了。

王安石的熙寧變法始于1069年,而在此之前,1043年范仲淹的慶歷新政剛剛以失敗收場,王安石明顯是逆勢而動,正如他所說的“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他早已將生死名節置之度外了,相較于范仲淹的小修小補,他的變法可謂大拆大建,大有釜底抽薪之勢。

王安石的變法首先從“理財”入手,以農業為首要目標,這種改革路徑,雖千年之后,也不落后,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所定的改革基調也不過如此,王安石高屋建瓴的大手筆可見一斑。

不過,理財之觀點,并不為當時大多數士大夫所理解,為此,王安石和司馬光還有一段御前激辯——

司馬光說,你之所謂理財,只不過是在百姓身上多征捐稅而已。

王安石回答說,不是。善于理財者能使國庫充裕而不增加捐稅。

司馬光說,多么荒唐!一國有其固定量的財富,這筆財富不是在百姓手中,便是在政府手中。不論你實行什么政策,或給此政策什么名稱,你只是把百姓手中的錢拿過一部分交給政府罷了。

要讓那個時候的人具有現代經濟學思想,的確有點勉為其難,且不說1000年前,即使30年前,偌大中國又有幾人能參悟到“理財”之真諦呢?

那么,當時的農業究竟是怎樣一個狀況呢?

土地兼并。土地的70%集中于官僚大地主手里,并且隨著自耕農紛紛破產,高利貸的連環盤剝,這種兼并之勢愈演愈烈,整個帝國快成了少數官僚集團的帝國了,有的人會說了,這不是很好嗎?就像英國工業革命前期的“圈地運動”一樣,土地集中于少數人手里,不是更有利于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嗎?話是這樣說的,可惜我們那個時候怎么也不會出現亞當·斯密式的人物,也不會有人預見到,一個國家的經濟生活會靠一支“看不見的手”來支配,如果真那樣,皇帝的權威到哪里去了?整個文官集團的權威到哪里去了?豈不是天下大亂了?

與西歐封建社會末期的土地兼并風潮相比,我們的土地兼并是處于一個中央高度集權和專制的背景之下的,無論如何是不會導引出一個工商業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因為,我們的封建社會的鏈條早在秦始皇的時候就斷了。

所謂封建封建,就是封土建國,各個諸侯國只是名義上歸屬于一個國家,但是,卻擁有完全獨立的財稅和行政體系,君主和藩王之間是靠一種契約關系來維系的。而從秦始皇一統天下開始,我們便結束了這種封建體制,代之以行的是以郡縣為特征的中央集權制度,百代皆行秦政治,連毛澤東都宣稱他承繼了秦始皇的衣缽,可見此制度之根深蒂固。很多教科書里都說,我們的封建社會太長了,所以資本主義很難產生,其實大謬也,反之,正因我們的封建社會太短了,所以,才無法產生資本主義,就更別提更先進和更美好的社會主義了。

土地日益集中到大官僚和大地主手里,一個直接的惡果就是,大宋王朝賴以征稅的稅源日漸流失,因為,這些官僚們兼并土地的動機并不是為了給國家多做貢獻,多繳稅的。他們也根本用不著發愁如何去避稅,合法避稅的手段實在是太多了,易如反掌,就像我們的朱镕基總理曾經困惑的那樣:為什么富人繳的稅反而比窮人還少呢?看看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和納稅排行榜,怎么對都對不到一塊兒。

以可憐的30%的自耕農養活著大宋帝國空前冗雜的文官集團和龐大的軍隊,還要承擔每年給契丹和西夏的歲銀和綢緞,這就是王安石面對的困局。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王安石恰恰就是要拿這個“土地兼并”開刀,其引以為豪的殺手锏之一就是“青苗法”。

青苗法頒行的初衷是為了阻止大官僚和大地主的土地兼并之勢,當每年糧食歉收時,自耕農大多只能向大地主借高利貸,一旦還不起,就只能出賣土地。為了阻止這個趨勢,王安石規定政府以年二分的利息借給農民資金,幫他們渡過難關,待收成好的時候再還本付息。要論此法,實為一善法也,若有效執行,完全可遏制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之勢。

那么執行的如何呢?先看看王安石的左膀右臂,兩個變法急先鋒的表現吧:

副總理(參知政事)呂惠卿的三個弟弟呂升卿、呂溫卿、呂和卿皆位列高官,在家鄉大肆兼并,當地縣令也奈何不得,其舅舅,更是“招弄權勢,不復可數,至奪鹽亭戶百姓之地以為田”。

另一個副總理(參知政事)章不好自己出面,則用他兒子的名義,強買他人田產。

有人說,這是保守派的捏造,以圖瓦解變法派陣營,但是,從其后打著變法旗號的蔡京之流的巧取豪奪,六賊之一的朱竟侵占良田30萬畝,可見這些并不是什么空穴來風。

黃仁宇老先生在《萬歷十五年》里曾說過,文官集團皆具有“陰陽”兩種需求,“陽”以德行為正統,而“陰”則是自己的私欲需求。按照現在的理論,自然人皆為“xy”人,很難以簡單的是非和善惡度之。可惜,那個年代,言必稱大奸或大惡,沒有中間之人。

而老百姓呢?

青苗法雖明令利息是二分,但貪官污吏們卻很具有創造性,把這個“懸壺濟世”之法變味為“發財致富”之道,經過層層盤剝,最后農民要返還的實際利息卻是四分、八分,甚至翻了幾十倍,比高利貸還要高很多。這樣的錢誰還敢貸?所以,農民們寧可去借高利貸,也不敢向政府貸款了。后來,為了完成貸款指標,許多地方官索性來了個硬性攤派,不管貧富,不管收成好壞,都要貸款,如此一個好法愣是被糟蹋成一個惡法。

蘇轍曾對王安石說:“以錢貸民,使出息二分,本非為利。然而出納之際,吏掾為奸,雖有法,不能禁。錢入民手,雖良民不免非理費用;及其納錢,雖富民不免違限。如此則鞭苔必用,州縣多事矣!”弄得民怨沸騰,官司不斷,蘇轍此言不虛也。

“善”并不總是“善法”的通行證。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價格雙軌制,雖然解決了商品從計劃經濟的定價機制向市場經濟的定價機制的轉換,被譽為轉型社會的成功范例,但是,也直接促成了“官倒”的甚囂塵上,并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改革也差一點因此而被逆轉,要不是鄧小平力挽狂瀾,將其限制于可控的范圍之內,估計,改革早就夭折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復古已有之,于今也盛哪!中央集權社會的特征就是,中央和地方總是處于利益的博弈之中,中央多,則地方少,官多,則民少,正如司馬光所說的那樣,蛋糕是一定的,就看你怎么去切了。理解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中央為什么一再強調,惠農政策一定要直接補到每一個農民頭上,而不是通過中間環節,雁過拔毛,被層層剝皮。

王安石曾在地方嘗試過青苗之法,措置得當,效果很好,這也使他誤判到,全國執行也一定會成功。殊不知,他現位居宰相之職,與縣令之間隔了十萬八千里,這些遍布全國的縣令有幾個會像他那樣以天下為己任呢?不過是被動地執行政策罷了!

青苗法出師不利,其他法律,諸如農田水利法、均輸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市易法、將兵法、保甲法、保馬法,不管動機如何,最后也都大打折扣,甚至南轅北轍,成為惡法。

林語堂曾在其《蘇東坡傳》里羅列過一個變法派和保守派的陣營名單,從中我們可以管窺一下王安石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社會輿論之中。

當權派:王安石(拗相公),神宗(雄心萬丈的皇帝),曾布(活躍的政客),呂惠卿(聲名狼藉,后出賣王安石),李定(母喪不奔,后彈劾蘇東坡),鄧紹(兩面人,先后服侍呂惠卿和王安石),舒曼(與鄧紹一同彈劾蘇東坡),王(王安石之子),謝景溫(王安石姻親),蔡卞(王安石女婿),章(后為蘇東坡敵人),呂嘉問(王安石手下的貿易霸主)。

反對派:司馬光(反對派之首,大史學家),韓琦(元老重臣),富弼(老臣),呂晦(第一個發動攻擊的人),曾公亮(脆弱人物),趙護,文彥博(老好人),張方平,范鎮(元老重臣,蘇家“叔伯”輩好友),歐陽修,蘇東坡,蘇子由(東坡之弟),范純仁(范仲淹之子),孫覺(高俊,易怒,東坡密友),李察(矮壯,東坡密友),劉恕(性火爆,東坡至交),呂公著(美髯,曾與王安石為友),韓維(出自世家,曾為王安石好友),王安禮(王安石弟),王安國(王安石弟),劉摯(獨立批評者,后與東坡為敵),蘇頌,宋敏求(熙寧中三學士),李大臨,鄭俠(負重任之宮廷門吏,王安石因他而敗)。

幾乎所有流芳百世的元老重臣和文學巨匠都站在了王安石的對立面,甚至包括他的兩個弟弟,而慶歷新政時的改革派如歐陽修、韓琦和富弼也都和他分庭抗禮,陣營分明,可見王安石的統戰能力的確存在瑕疵,怪不得司馬光稱之為“拗相公”,好聽點,是固執,不好聽點,就是二愣子。毛澤東曾說過,好的政策制定以后,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干部了,沒有一個好的執行層,再好的經也會被念歪了,古今亦然。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保守派完全得勢,高太后執政,司馬光上臺,盡廢新法,包括王安石認為無論如何都不應廢掉的免役法,他不禁悲憤地說:“亦罷至此乎?”加上其子王的去世,王安石抑郁不平,終溘然長逝。

一代名相王安石就這樣離開了歷史舞臺,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功過是非,盡付后人評說。

雖然宋哲宗在元祐八年(1093)親政后,變法派又開始得勢了,但是,直到宋徽宗時候的蔡京之流,也不過是行掛“變法”的羊頭,賣其“招權納賄”狗肉的勾當,王安石的新法完全蛻變為貪官污吏們聚斂錢財,中飽私囊的招牌和工具了,王安石的聲名也自然被抹得越來越黑。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王安石的這首《桂枝香·金陵懷古》不知是在南京當市長時寫下的,還是在熙寧九年第二次罷相后寫的,反正是“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不堪回首哪!

無獨有偶,他的副手,呂惠卿在元豐八年,宋神宗去世后,變法派全面失勢的那年,來到太原府的晉祠,留下了這樣的詩句:

“逝水悲興廢,浮云閱古今。”

時間翻過了將近1000頁,中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一次改革已經進入了第30個年頭,已經進入了眾多學者所說的“深水區”,摸著石頭過河的日子已經漸行漸遠,唯愿我們能超越古人的智慧,安然跨過動機和結果差之千里的“王安石困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激情第一区|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精品在线|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久久久|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www精品久久|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精品91在线| 免费啪啪网址| 无码免费视频| 免费啪啪网址| 色婷婷久久|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在线|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午夜影院a级片| 午夜色综合|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福利片91|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99re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男女男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免费三A级毛片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第八页|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成人在线亚洲|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天天色天天综合|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成人夜夜嗨|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在线网|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欧美一道本|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国产色伊人|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激情乱人伦| av在线人妻熟妇| 在线观看av永久|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