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桂林市正在建設發展中的新城區,面對泛珠三角經濟圈區域合作這一難得機遇。雁山區既要充分發揮自身土地資源、旅游資源豐富和高等院校、科研單位聚集等優勢。更要客觀審視自身積累能力低、發展基礎薄弱等制約因素,把積極參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列為重中之重的工作,搶抓機遇,強化全方位區域合作和對外開放,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推動新區的建設與發展。
關鍵詞: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雁山新區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08)05-0083-03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是貫徹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形成東、中、西部經濟互聯互動、優勢互補、協調發展新格局的重大舉措。正如張德江同志指出的那樣:以珠江水系為紐帶,山水相聯,人緣相系,經濟聯系密切的省區和港、澳特別行政區,形成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關系,成為我們的共同利益和必然選擇。那么,什么是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參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有何意義,雁山區又應從哪些方面著力,才能參與泛珠三角經濟區域合作,并在合作中獲得發展,現就此談點粗淺看法。
一
所謂泛珠三角經濟合作區域,包括珠江流域及周邊的廣東、廣西、湖南、福建、江西、海南、四川、云南、貴州9個省、自治區,再加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經濟區域,簡稱9+2。
泛珠三角是一個經濟圈。所謂經濟圈,實際上是一個經濟意義上的“虛擬”范疇,是經濟觸角所延伸的由經濟聯系密切程度所決定的經濟勢力范圍。目前,我國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三大經濟圈并存的格局已經形成,三大經濟圈內部如何加強互動、相互間如何競合已成為一個現實問題。
區域合作比區域競爭更重要,合作的根本目的在于整合資源,取得共贏。泛珠三角經濟合作區域面積占全國面積的l,5、人口占全國人口的1/3強,GDP占1/3。“9+2”既有地緣優勢,又有合作基礎,應通過區域合作來拓展市場,優化產業布局,使區域合作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二
(一)廣西發展面臨新的機遇
廣西提出參與并積極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區的深層原因,是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大勢所趨。世紀之交,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兩大潮流日益深化,經濟發展要求廣西加快融入上述兩大潮流之中。近些年來,廣西從國家整體戰略和區位優勢出發,提出并不斷深化以推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為重點,構建由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大湄公河次區域構成的中國一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新格局的戰略構想。廣西要實現這一戰略構想,必須以參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為平臺,通過加強泛珠三角區域經濟發展的互動合作,豐富和充實廣西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內涵,加快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建設、南寧一新加坡經濟走廊、大湄公河次區域構成的中國一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區建設。實踐證明,自2004年6月3日《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正式簽署以來,通過合作,不僅為廣西構建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南寧一新加坡經濟走廊、大湄公河次區域構成的中國一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新格局帶來了全新的發展理念,也帶來了先進發達省區雄厚的資金、技術及人才資源。
(二)雁山區積極融入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也具有重大的實現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雁山區是1996年底經原桂林市委、市政府報國務院批準,對原桂林市郊區行政區域進行重新區劃后更名成立的新城區。當前。雁山區正在按桂林市委、市政府“建設新區、疏解老城,組團發展、再造一個新桂林”和建設“科教文化旅游休閑”南部新城區的戰略部署,在提出建新城、興工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同時,進一步加快以雁山新城為重點的新區建設。無論是建新區、興工業,還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引進大批項目、技術和人才。雁山區作為一個發展基礎薄弱、自身積累低、區域經濟發展缺乏產業集群帶動的新區,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要加快新區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步伐,靠本身的力量顯然不夠。
泛珠三角地區很多省區、特別是廣東、福建、香港和澳門在國內甚至在世界都處于發展的前列,都既有著豐富的發展經驗、嶄新的發展理念,又有在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下來的大批資金、技術和人才,且在率先發展、擴張發展的過程中,有一大批資金、技術、項目必須向外轉移,以騰出發展空間。不斷加強與泛珠三角地區的緊密聯系與合作,積極主動融入泛珠三角地區經濟合作之中,從戰略的意義上看,它將促使雁山區把新區開發建設和產業、資源等要素融入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實現優化配置和優勢互補,這將對雁山區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提升,加快雁山區建新城、興工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步伐產生深遠的影響,也將為泛珠三角地區產業的轉移、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從現實的意義上看,它至少為雁山區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創造了三個方面的機遇:
一是對外開放的機遇。雁山區加強與泛珠三角地區的緊密聯系與合作,積極主動融入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泛珠三角地區特別是其中的粵港澳閩地區給雁山區帶來了擴大對外開放的機遇,有利雁山區實施“借船出海”、借力發展戰略,加快推進雁山新城建設和轄區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一方面,雁山區加強與泛珠三角地區的緊密聯系和合作,積極主動融入泛珠合作之中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使雁山區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搭上新一輪的發展快車道。泛珠三角地區特別是粵港澳閩是我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地區,在三十年對外開放的歷程中,與國際的接觸十分廣泛,擁有豐富的對外開放經驗和嶄新的發展理念,加強與泛珠三角地區的緊密聯系,積極融入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有利于雁山區結合搶抓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謀求更好、更快發展。另一方面,雁山區要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和新區建設步伐,只有內外并舉,在充分配置、運用好本地資金、技術、項目、人才的同時,搶抓機遇,擴大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和承接產業轉移工作力度,使先進發達地區的資金、技術、項目、人才源源不斷涌入,才能更好地滿足本身經濟發展和新區建設的需要。粵港澳閩作為雁山區加快發展的資金、項目、技術和人才的重要來源地,加強與泛珠三角地區的緊密聯系與合作,不但有利于雁山區接收先進發達地區的資金、項目、技術以及發展的輻射,而且也有利于雁山區主動、從優、從快承接泛珠三角先進發達地區產業升級而轉出的部分產業,加快二、三產業發展。實踐上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近些年來,雁山區結合新城建設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工作,不斷加大對泛珠三角地區特別是粵港澳閩地區的招商引資工作,先后引進了一大批項目和資金,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二是農業產業化的機遇。雁山區雖然是一個農業型城區,但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生產還處于較低的水平,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轄區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農產品競爭力低、市場空間狹小。加強與泛珠三角地區的緊密聯系與合作,積極融入泛珠合作之中,有利于雁山區進一步拓展市場,充分發揮在農業領域的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旅游農業、生態農業、創匯農業、綠色農業、加快產業帶建設,形成專業化、區域化的生產布局。
三是旅游資源開發的機遇。雁山區作為桂林旅游圈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旅游資源亟待挖掘、開發、包裝、整合、推出,加強與泛珠三角地區的緊密聯系與合作,有利于以嶄新的理念和市場經濟頭腦,加強與泛珠三角區域省區在旅游規劃和資源開發方面的協調和銜接,整合以愚自樂園、冠巖景區為龍頭的旅游資源,加快以桂陽公路沿線為重點的文化產業帶建設步伐,努力使雁山區成為泛珠三角區域的旅游休閑基地。
三
雁山區的崛起,離不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積極參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融入發達地區的經濟合作圈,有利于雁山區和其他地區的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這無疑給雁山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雁山區要抓住機遇,實現進一步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區域合作并在合作中獲得發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必須著力做好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的工作:
(一)徹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進一步推進與泛珠三角區域的聯系與合作。既然思維意識對客觀存在具有能動作用。那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對雁山區加強與泛珠三角地區的緊密聯系,積極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合作圈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人的意識不僅能反映客觀世界,并且能創造客觀世界”。
(二)認真結合新區建設特別是雁山新城建設,切實做好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工作。泛珠三角地區特別是粵港澳地區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近些年來已出現了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的要求,這對雁山區是一個機遇,也是雁山區加強與泛珠三角地區的聯系與合作的重要內容。但機遇歸機遇,畢竟產業轉移是企業行為、市場行為,是轉移方與接納方的共同選擇;而且許多后發達地區對于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的工作都十分重視。競爭也很激烈,如何在加強與泛珠三角地區的緊密聯系與合作中獲得承接發展前景好的產業轉移機會,就雁山區來說,當前重要的是要結合新區建設,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和勞動力價格等優勢,認真規劃建設承接產業轉移園區,規劃建設好產業轉移的載體。一方面,要從推進工業化進程,壯大區域總體經濟實力的要求出發,加快、擴大奇峰創業園、雁山創意產業園等工業園區建設;另一方面,要從推進城鎮化進程、服務好高校教育園區的要求出發,加快雁山新城以商貿服務物流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布局的規劃建設。
(三)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一是認真做好招商引資項目前期的準備工作。發達地區之所以經濟繁榮,關鍵之一,在于他們注重項目庫建設,手中隨時都有一批項目可以推出。雁山區作為一個后發展地區,要想在與泛珠三角地區的緊密聯系與合作中取得招商引資的新突破,首先必須注重項目建設,使自己擁有內容充實的項目庫。二是必須充分發揮黨委、政府的推動作用。應該指出,黨委、政府推動,是強調招商引資工作的整體推進,是有重點、有特色的推進。三是必須正確處理好對泛珠三角區域的招商引資工作與對其它發達地區、其它經濟合作圈招商引資工作的關系,加大聚合經濟的后發能量。四是要加大宣傳力度。加大宣傳力度,是使外界充分了解自己的重要手段,也是一個地方擴大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的體現之一。當前,像雁山區這樣的后發展地區的投資價值,并不是已經完全被國外大財團、大公司所了解、所認識;不了解、不認識,就不會進行投資。能否敢于科學地宣傳自己,推銷自己。是決定招商引資能否取得新突破、新發展的關鍵。因此,在筑好巢,引好鳳的同時,也要大膽走出去,推銷自己。
(四)要充分發揮轄區高校、科研單位聚集的優勢,實施高校科研推動戰略。無論是泛珠地區還是長三角地區或是其它發達地區的產業升級轉移,其本身也存在一個追求在其轉移的過程中獲得進一步發展、以充分獲取投資回報的要求。雁山區轄區聚集一批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科技創新能力,這對于企業利用科研實現投資回報最大化有極大吸引力,有利于吸引先發展地區的轉移產業落戶雁山區。
(五)認真挖掘轄區文化旅游資源,大力實施文化驅動戰略。泛珠三角區域在形式上是經濟圈,但其本質卻是文化圈,是以文化為紐帶的經濟協作區域。雁山區現有國家4A景區2個。有當今世界最大的雕塑主題公園——愚自樂園、嶺南第一園——西林公園和素有華南植物寶庫之稱的中科院桂林植物園,以及古桂柳運河、相思江等頗含文化底蘊的旅游資源。雁山區要按桂林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科技文化旅游休閑的南部新城區的功能定位,以文化為品牌,進一步在發掘豐富文化內涵上下功夫,在促進文化與經濟的融合上下功夫,在創新人文精神上下功夫,整合文化資源,發展特色文化旅游產業,大力推動以桂陽公路為重點的文化產業帶的建設與發展。
(六)切實加強泛珠江三角區域農產品生產流通合作。泛珠地區農業的資源稟賦、產業結構和產業素質的差別大,區域間農業產業鏈的互補性強。在泛珠經濟合作圈的省區中,廣東、福建是農產品需求大省和農產品深加工和農產品流通的強省,粵港澳是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大買家和超級服務商,這使雁山區的農業面臨著一個巨大的發展空間。因此,要切實加強與泛珠三角地區特別是粵港澳閩的農業品生產流通合作。一要大力推動區域內農產品流通公共信息平臺建設。要以農產品流通信息平臺為依托,著力構建可提供農產品實時價格信息、農產品物流信息、農產品電子商務、農業政策、農產品展示等綜合服務功能的農產品流通公共信息平臺。要優先扶持農產品流通信息內容服務商的發展。二要大力扶持農業流通合作經濟組織間的跨區域合作。要深化現行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改革,至下而上地逐步建立起區域間合作經濟組織聯盟和專業聯盟。大力開展區域間農產品運輸、銷售、生產專業合作組織之間的流通合作,特別是通過互為產銷地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之間通過彼此代理、銷售渠道合作、品牌合作。三要著力引進農業龍頭企業,通過引進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規模生產,延長農業產業鏈,形成農業產業化和區域農業特色。與此同時,要進一步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大力推進農產品市場的集群化發展,促進農產品向粵港澳閩流通,并通過以粵港澳閩為橋梁、紐帶,促使本地農產品盡快以規模化走向國際市場。
責任編輯 陸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