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曹 謙
溫家寶總理近期宣布雖然國際原油價格漲勢兇猛,但是中國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凍結能源價格,防止其上漲給公眾帶來焦慮情緒。
近來,中國物價上漲達到11年來最高水平,根據最近一次全國范圍內的問卷調查顯示,消費者物價上漲成為公眾最為關心的問題,緊隨其后的是收入不平衡和腐敗問題。
溫總理主持完國務院有關價格控制的會議后,中國政府網站主頁上就發布了能源價格不變的通知。根據此通知,油類產品、天然氣和供電價格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停留在現有水平,另外生活用水和公共交通價格也維持不變。
通知還要求穩定醫藥價格和部分化肥價格。此外,通知還要求各級政府嚴控市場實際價格情況,對于違反政府價格控制政策的行為依法予以打擊。
蘇格蘭皇家銀行經濟師本·辛普芬多夫在香港接受采訪時表示,“此通知可見中國政府深切關注民眾對于物價上漲的反應和態度,并且在最大程度的減小物價上漲引起的公眾不滿。”
2007年11月,中國的汽油和柴油價格增長10個百分點,背景是由于國際原油價格瘋長,而國有石油加工企業在原料價格上漲的同時卻必須向國內提供價格不便的石油產品,巨大的負擔由企業獨自承擔,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廠家只有選擇減產,從而出現了國內加油站汽車長龍的景象。
國際市場原油期貨價格持續增長,已經超過100美元大關,中國的石油企業也在擔憂未來的價格走向,在政府優先考慮物價因素的前提下,加油站長龍又在形成中了,感受最深的要數中國南方的卡車司機了。
即便是最近的通知也暗示了國內汽油價格在國際市場的影響下可能在2007年年底不可避免的出現漲價,增大中國石油儲備也成了多方面的共識。
對于中國普通消費者而言,物價上漲可以說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07年,食品價格上漲12個百分點,引起了公眾不滿的情緒,最近,雞蛋和肉類的價格已經回落。
2008年1月初,中國社科院公布的一份調查顯示,30.5%的接受問卷調查人認為物價上漲是近期國家的頭等大事。中國的媒體對于物價上漲給城市低收入者帶來的影響進行了大量的報道。
中國高速的經濟發展加速了能源消耗。1月份,中國宣布了全國范圍內的公告,公告的主角是普遍存在但是卻并不起眼的塑料袋。國務院發出了禁止使用薄塑料袋的通知,要求商場超市對于厚塑料袋進行收費,此項舉措將不僅僅改善亂丟垃圾的狀況,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原油的消耗。根據中國媒體的數據,中國每天消耗30億個塑料袋,相當于每天僅此一項消耗3700萬桶原油。
中國政府短短1周內的兩項舉措將對國內原有消耗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