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不息的瀾滄江——湄公河養育了流域國家的億萬生靈。地處瀾滄江、怒江、金沙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腹地的云南省怒江州的人民也沐浴著流域地區的陽光雨露,實現了第一次大跨越和進行著第二次大跨越。
怒江州的第一次大跨越是實現了社會制度、政治制度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而第二次大跨越是要在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50億元的宏偉目標,即在2010年實現60億元;2015年實現100億元;2020年實現150億元,人均GDP與全國持平或略高于全國人均水平。要達到這樣一個宏偉目標,就是要充分發揮怒江資源豐富、少數民族多、區位優勢明顯、人口少、后發展的五大優勢;并要緊緊抓住五大機遇,即:一是西部大開發和“怒江問題”國家化:二是國家和云南省全面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和大力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是云南省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四是云南省啟動了旅游二次創業;五是國家對少小民族實施重點扶持和云南省啟動新一輪的“興邊富民工程”。
中共怒江州委書記段躍慶說:基于怒江在國家國防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態安全中的戰略地位,我們提出了怒江“二次跨越”的戰略構想,進一步完善了“生態立州、文化興州、旅游活州、礦電強州”的發展思路,力爭通過未來12年的努力,到2020年基本構建起國家級水電基地、國家級有色金屬基地、國家級多元民族文化及生態多樣性基地,打造出怒江大峽谷世界知名旅游品牌。我們將進一步敞開對外開放的大門,放寬準入條件,營造寬松優越的環境……,共同開發。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轄瀘水縣、福貢縣、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總人口50多萬人,國土面積。1.47萬平方公里,國境線長449.467公里。50多年來,在國家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全州各族人民,團結一致,艱苦奮斗,實現了從原始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從蠻荒之地到民族自治,從“刀耕火種”到新型工業,從“鳥路鼠道”到天塹通途,從竹木照明到萬家燈火,從刻木記事到信息時代,實現了社會形態的歷史跨越和經濟的長足發展。2006年,全州生產總值完成43.1億元,是解放初期0.1億元的400倍,累計解決了20多萬群眾的溫飽問題。2007年前三季度,全州生產總值完成24.53億元,同比增長11.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2.61億元,同比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2.7億元,同比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9.23億元,同比增長12.8%。全部工業總產值完成33.97億元,同比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42億元,同比增長36.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44億元,同比增長59.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15億元,同比增長10.2%。全州經濟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
怒江是祖國西南邊陲最富有特色的充滿魅力的民族自治地方。恢宏壯美的山河,蘊藏著博大精深的雄偉氣魄,淳樸善良的民族,飽含著人類悠遠深厚的人文精神。強烈的造山運動,復雜的地質結構和特殊的氣候類型,造就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豐富的水能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和旅游資源。怒江水資源占全省總量的47%,水能資源占全省的20%,僅怒江中下游水電開發裝機容量達2132萬KW。怒江已探明的各類礦產資源28種,其中蘭坪金頂鳳凰蘊藏的鋅礦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鉛礦占六分之一。怒江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腹地,有兩條江流經境內,8個核心區中擁有4個,占遺產地總面積的1/4。怒江居住著傈僳、獨龍、怒、普米,白族、彝族、藏族等14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2.2%,其中傈僳族人口占51.6%。境內保留著神秘的獨龍族紋面文化、充滿艱辛的傈僳族山地農耕文化、古樸幽深的怒族特有文化、獨成一體的白族支系勒墨人、拉瑪人古老文化,特色鮮明的普米族山岳生態文化等絢麗多姿的多元性和原生性民族文化,被專家美譽為“民族文化大觀園”。
旅游業發展的三大機遇
怒江州冠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高黎貢山世界生物圈、“三江并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三頂桂冠。是旅游資源的聚寶盆,集巖容、雪山、草甸、瀑布、湖泊、森林、江河、門峽、沙石、橋索、文化、宗教為一體。民族文化獨具魅力,有“化石民族”之稱的獨龍族原始遺風,有“峽谷民族”之稱的傈僳族怒族壁耕文化,有“森林民族”之稱的普米族彝族游牧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的多民族多教和諧的圣地,人們在被稱為怒江奇跡和人類世界奇跡的“一族多教、一村多教,一戶多教”的氛圍里和諧共容、安居樂業。這里是“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往云南第一高山(梅里雪山)的三條重要旅游線路之一,是連接滇川藏的一個重要區域。
2006年全州旅游經濟發展呈現四個特點:一是旅游經濟主要指標穩步增長。預計全年累計接待國內旅游者87.70萬人次,同比增長24.38%,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7260.71萬元,同比增長26.8%;接待海外旅游者8467人次,同比增長12%;實現旅游外匯收入353.02萬美元,同比增長11.98%;實現旅游業總收入51784.32億元,同比增長24.01%;二是旅游團隊的數量大幅增長。全年共接待一千多個旅游團隊,四川、廣東、北京、上海,港臺等主要客源地市場強烈關注怒江;三是旅游經濟質量顯著提高。隨著客源市場的發展,凡經營旅行社業務的企業總體扭虧為盈,主要賓館飯店客房綜合入住率達70%以上,效益明顯提高;四是黃金周的助推效應明顯增強。
怒江旅游業發展面臨著三大機遇:一是“盤子”機遇,國家建設大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把怒江納入滇川藏香格里拉生態旅游規劃的“盤子”中。二是“開發”機遇,云南省決定全面開發怒江旅游并作出了“做強大理,做精麗江,做優迪慶,開發怒江”的戰略部署,并決定建設怒江機場、貢德公路、福維公路三個標志怒江旅游全面開發的基礎設施項目。三是“市場” 機遇,進入“十一五”時期將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期,也將是國內旅游市場需求迅速膨脹的時期。
做大做強蘭坪鉛鋅礦
怒江地處中國著名的西南“三江”有色金屬成礦帶中段,以瀾滄江深大斷裂為界,以東蘭坪縣境內是中國最重要的有色金屬礦化集中區之一。全州目前已發現鉛、鋅、銅、銀、錫及大理石等42個礦種,其中有23種勘查了資源儲量,18種礦產上了云南省儲量平衡表。有色金屬礦產尤其是鉛鋅占有突出的地位,集中于蘭坪金頂鳳凰山鉛鋅礦已探明儲量1429萬個金屬噸,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潛在經濟價值約1000億元;怒江礦產資源成礦條件好,資源儲量大,開發前景廣闊,主要優勢礦種產地集中,品位較富,埋藏較淺,易采易選,礦產品價值較高,綜合開發優勢明顯,構成了怒江州礦產資源的總體特征,也為新世紀怒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源保障和支撐。
在歷屆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怒江州的礦業開發取得了顯著成效,礦業經濟實現了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巨變,礦業已成為該州一大支柱產業,在該州國民經濟中占有“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地位,有效地拉動了水電、運輸、冶煉加工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全州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多年來,各級各部門著眼于礦業支柱產業的培育和建設,由小規模的盲目無序開發到規模化、規范化的轉變。
怒江在礦產資源的開發中,推進資源整合和資源的有效利用,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始終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為改變礦山分散、規模小、資源浪費及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嚴重的狀況,該州以保護資源、保障礦山安全和“大礦大開、依法處置、合理補償、以優并劣”,實行政府統一規劃,引導企業通過兼并、聯合、合作等形式,推進資產重組,組建和培育具有一定規模效益的大中型礦山和礦山企業。20多年來,歷屆州委、州政府都十分重視蘭坪大礦的開發,并以蘭坪鉛鋅礦為資源依托,制定了“礦電經濟強州”的發展戰略目標,2003年7月經云南省委,省政府批準,與四川宏達集團以強強聯合,增資擴股的方式,與省、州、縣人民政府共同組建云南金鼎鋅業有限公司,為合理有效利用資源、充分挖掘資源潛在價值、走就地加工增值的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5年,蘭坪10萬噸電鋅項目竣工,年銷售收入超過30億元,年創利潤可達3億多元:年底二期10萬噸電鋅、3萬噸碳酸鍶和16萬噸硫酸項目將破土動工,2008年建成投產后銷售收入將達80多億元,每年可為地方創利10多億元。
60億元強力打造怒江水電
怒江州境內水資源十分豐富,分屬怒江、瀾滄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水系。全州水資源總量達894.151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達2000萬千瓦,可開發的裝機容量達1800萬千瓦,年發電量850.9億千瓦/時,可開發的總裝機容量占全省的19.9%,年發電量占全省的18.7%,在國家西電東送戰略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怒江州出臺了《怒江州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中小水電發展的意見》,明確了爭取大電不動搖,發展小電不放松的基本原則,提出了礦電經濟強州的戰略規劃,制定了“兩大基地,一個品牌”的戰略目標,大力開發怒江中小水電。截止2007年11月底,共有45家企業進駐怒江開發中小水電,協議開發65條河流,擬修建86座電站,規劃總裝機達135.73萬千瓦,概算總投資60多億元。電站建設在怒江水電開發中已呈現出廣闊的前景。
在中共怒江州委、州人民政府“礦電經濟強州”戰略思想的引領下,健康有序發展,成為怒江大峽谷的一個亮點,成為帶動和促進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水電資源的開發,有力地促進了怒江地方經濟發展,全州中小水電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8.4億元,2007年1~8月投資完成3.9億元,占全州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34.5%,中小水電開發建設已成為拉動全州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之一。同時,中小水電開發有力地促進農村電氣化建設和礦冶產業的發展。全州村寨通電率和戶通電率分別由2003年的95.39%、89.91%提高到2006年的97.69%、93.75%。水電開發極大促進了礦冶產業發展,一批重大項目相繼動工興建,蘭鉛一期10萬噸電鋅項目已建成投產,蘭鉛二期10萬噸電鋅、3萬噸碳酸鍶、16萬噸尾氣制酸項目和180萬噸干法水泥項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展開,瀘水工業園區的高載能10萬噸工業硅項目已開工建設。
怒江州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以開放促開發,全面開放中小水電市場,擴大與國內外的合作,充分發揮社會力量開發辦電的積極性,積極引進國內外資本、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按照流域、梯級、綜合、同步開發的要求,統一規劃,因地制宜,科學布局,多層開發,把中小水電開發與中小河流域綜合治理結合起來,搞好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和保護,中小河流水電資源開發速度明顯加快。近3年來,全州新增裝機容量29萬千瓦(2007年11月底),隨著電站陸續投產,到2007年底,全州地方中小水電總裝機達到40萬千瓦以上,是2003年的7倍多。未來3年,每年將新增裝機20萬千瓦,到“十一五”時期末,預計全州中小水電裝機將達到100萬千瓦。屆時,每年發電量將達50億度,總投資超過45億元,電力銷售收入20億元。同時,加大骨干電網建設力度,云南主網220千伏延伸入該州,州網110千伏輻射四縣,形成省州聯網運行和“電礦結合,東西互動”的戰略格局,這都勢必推動怒江工業再上一個新臺階,為進一步加快礦電結合,實現“礦電經濟強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