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根據(jù)文學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強的特點,著重考查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近幾年各省市中考都不約而同地加大對文學作品表現(xiàn)手法的考查力度。
中考對文學作品表現(xiàn)手法的考查,既有對局部表現(xiàn)手法的考查,如:對比、襯托、照應、渲染、烘托、細節(jié)描寫、反襯等,更多則是側重于作品整體表現(xiàn)手法的考查。所考查的題型,一類是尋找和辨析文章所使用的表現(xiàn)手法;一類是體會表現(xiàn)手法在文中的作用,也有的是對作品來點賞析。主要題型有:
1.辨別文章畫線句子所采用的描寫方法,并說明其好處,這是最常見的命題方式。如,2006年山東省威海市《兩個郵遞員》中的“作者塑造第一個郵遞員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請任選其一結合相關語句談談它的作用。”
2.文中描寫景物的句子有什么作用?或襯托了人物什么樣的心情?如山東濟寧市2007年初中畢業(yè)考試語文試題《家園落日》閱讀題第19題“作者在描述‘家園落日’時,就‘落日’本身著筆很少,而更多地描繪了丘陵、樹木、農舍、人物等。請結合文意,簡要說說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3.文章開頭和結尾都寫到某人或某事,或文章開始寫到某人或某物等,有什么作用?2007年河北省中考語文試卷中的“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兩次寫到年輕人的口哨聲,這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4.文章將兩個人物(事物)放在一起,其用意是什么?如2006年湖北省黃岡市中考語文試卷(非課改區(qū))中“小說描寫了兩個打工者的兩次相遇,這樣安排有什么作用?”
5.選擇最喜歡的句子,并做一下賞析。
6.這篇文章塑造人物的手法很有個性,請你選擇一點賞析。
7.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樣的手法,請你選擇一種,試作分析。
[解題鑰匙]
閱讀題的答題原則是:答案盡可能地出自原文。因而,要準確無誤地答題,就要讀懂原文,答題時,既可以直接引用原文,也可以根據(jù)需要合理篩選、梳理,并進行加工,只要這樣,才能求得答案的圓滿。答題一般可分四步走:
1.初讀原文,辨別文體。將文章從頭至尾仔細閱讀一遍,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主要內容和情感態(tài)度,這是關鍵性的第一步。要做好這一點,可從標題、文首和文尾人手。仔細揣摩標題,看看文章開始有沒有定感情基調的句子,再看看文章結尾有沒有畫龍點睛或帶有觀點性的議論句子,這些都是把握文章情感態(tài)度及其觀點最有價值的信息。當然,也不要忘了對文學作品類別識別,它決定著你的審題。抒情味濃的是散文,有明顯的故事情節(jié)、有人物的是小說。
2.細看題目,仔細審題。認真閱讀題目及要求,弄清要求是答好題的前提。有的問題很明顯,有的問題委婉含蓄,如濟寧市2006年初中畢業(yè)考試語文試題《家園落日》閱讀題第19題“作者在描述‘家園落日’時,就‘落日’本身著筆很少,而更多地描繪了丘陵、樹木、農舍、人物等。請結合文意,簡要說說作者這樣寫的用意。”就需要考生識別所考的知識點,“丘陵、樹木、農舍”這些信息,讓我們聯(lián)想到景物描寫,“寫的用意”讓我們聯(lián)想到借物借景抒發(fā)某種情感,又使我們聯(lián)想到“寄寓或寄托”。總之,題目意思弄懂了,才能認真答題。
3.查找原文,確定位置。找出題目在文中的大概位置,答題時一定要瞻前顧后,左右兼顧,確保答題的針對性和完整性。
4.聯(lián)想思考,認真答題。在審清題意,查找原文的基礎上,再次聯(lián)想思考有關知識點和能力點的答題要求和注意事項,如,刻畫人物四種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一提到景物描寫,我們就要聯(lián)想景物描寫的作用,如,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只有聯(lián)系到相關的知識點和答題的要點,然后著手答題才有針對性。
[針對訓練]
兩角錢
肖復興
①那天下午,我去郵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們發(fā)工資的日子,在往遠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錢。
②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郵費,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錢,還差兩角錢。我只好掏出一張一百元的票子,請柜臺里的女服務員找。她沒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為了兩角錢要找一百元的零頭,這確實夠麻煩的。難怪她不大樂意。
③我下意識彎腰又翻褲兜的時候,和一個男孩子的目光相撞。十四五歲的樣子,一身塵土仆仆的工裝,不用說,也是工地上的民工,跟著大人們一起來寄錢。他就站在我旁邊的柜臺的角上,個頭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個豆芽菜。我發(fā)現(xiàn)他的眼光里流露著猶豫的眼神,抿著嘴,沖我似笑未笑的樣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褲袋里,活塞一樣來回動了幾下,似掏未掏的樣子,好像那里藏著刺猬一樣什么扎手的東西,更讓我感到奇怪。
④沒有,褲袋也翻遍了,確實找不出兩角錢。我只好把那張一百元的票子又遞了上去,服務員還是沒有接,說了句:你再找找,就才兩角錢還沒有呀。可我確實沒有啊,我有些氣,和她差點沒吵起來。
⑤這時候,我的衣角被輕輕地拉了一下,回頭一看,是那個小民工,我看見他的手從褲袋里掏了出來,手心里攥著兩角錢:我這里有兩角錢。說完這句外鄉(xiāng)口音很重的話,他羞澀地臉紅了。原來剛才他一直是在想幫助我,只是有些猶豫,是怕我拒絕,還是怕兩角錢有些太不值得?我接過錢,有些皺巴巴的,還帶有他手心的溫熱,雖然只是兩角錢,也是他的血汗錢。我謝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臉更有些發(fā)紅了,真是一個可愛的孩子。
⑥接過兩角錢,服務員的臉上呈現(xiàn)了笑容。郵戳在信件上歡快地響了起來。
⑦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買東西,破開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夠的零錢。我又回到郵局里,不過,那時已是落日的黃昏,不知那個孩子還在不在?我想如果那個孩子還在,應該把錢還給他。
⑧他還真的在那里,還站在柜臺的角上,那些民工們還沒有匯完錢,他是在等著大人們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過去,他看見了我,沖我笑了笑,因為有了那兩角錢,我們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讓我感到一種天真的親切,很干凈透明的那種感覺。
⑨走到他的身邊,我打消了還那兩角錢的念頭。我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但看到他那樣的笑,總覺得他是在為自己做了一件幫助人的好事,才會這樣的開心。能夠幫助人,而且是舉手之勞的事情,尤其是幫助了一個看起來比自己大許多的大人,心里總會產生一種美好的感覺吧。我當時就這樣想,干嘛要打破孩子這樣美好的感覺呢?一句謝謝,比歸還兩角錢,也許,更重要吧?我輕輕地撫摸了一下他的頭,問了句:還沒走呀?然后,我再次鄭重地向他說了聲:謝謝你啊!他的臉上再次綻放出笑容。
⑩以后,我多次去過那家郵局,再也沒有見到那個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讓我時時提醒自己,面對一些舉手之勞的事情,能夠伸出手來去幫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來。不過,我有時總會想,沒有還給孩子那兩角錢,這樣做到底對不?
1.小說第③段劃線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樣的描寫方法?刻畫出小男孩怎樣的心理?
2.第⑥段劃線的句子,屬于那種類型的描寫?刻畫出人物什么樣的心理?
3.小說對小男孩形象地刻畫貫穿全文。請你仔細閱讀,看看采用那些描寫方法?在你的眼里,小男孩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4.文章為什么以“兩角錢”為標題?請你簡單賞析一下這個標題的好處。
5.文章結尾說:“不過,我有時總會想,沒有還給孩子那兩角錢,這樣做到底對不?”難道作者不知道嗎?說說你的理由。
6.生活中,你肯定也得到過他人的幫助,請把你當時的心理感受寫出來。
本利特約撰稿人:湖北宜都外國語學校 周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