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題目]
榮指光榮或榮譽,辱指恥辱。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光榮的,不勞而獲和寄生是恥辱的。在大波大瀾的時代,正確對待榮辱,也是對每個人的重要考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黑,什么是白,什么是榮,什么是辱,其實是時時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分清楚了它,也許我們人生的路會好走許多。請以“榮辱”為話題,自己選準角度,命一個有詩意的好的題目,寫一篇真情實感的文字。字數650字以上。其它不限。
[思路導引]
這是一則話題作文。話題作文是中考作文考題的一種常見形式,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半命題作文形式。考生對作文具有“一大半”的自主選擇權,自主發揮、自由馳騁的空間相對命題作文來說相當大。只要圍繞話題,題目擬得好,選材范圍很廣,材料中已經列舉了很多方面。
這篇話題作文想要出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要擬好題目。擬題在話題作文中同樣很重要,要能擬出讓讀者怦然心動、一見鐘情而擊節叫好的好標題,又要能讓自己自由發揮,否則所擬題目就會束縛自己的手腳,限制寫作思路。
二、要找好切入點。寫作時切入點要小、要具體、要新穎。據此擬題和寫作切入就一箭雙雕。
例如:
1、用比喻。以“挫折”為話題——《別抱怨手上的牌》,以“環保”為話題——《點燃綠色的火焰》,2000年杭州中考加試卷作文關于“孝”——《請給老人一輪暖陽》,2001年杭州“關注生活”的話題——《我愛曲線的生活》。
2、用夸張。以“挫折”為話題——《那個障礙粉碎了我》。
3、用反問。1999年高考,“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是誰?》。
4、用設問。以“效率”為話題——《我從日本郵局取回了什么?》。
5、用借代。“關注生活”話題——《傾聽自己的心跳》,“心跳”代指某次獨特的自身經歷。
6、用對偶。以“環保”為話題——《一頭白發,滿山青蔥》。
7、用擬人。以“樹”為話題一《樹的“嘆息”》,以“環保”為話題——《地球就診記》。
8、用呼告。以“書”為話題一《別了,漫畫書!》,以“關注生活”為話題一《給生活加點苦吧!》。
9、用反常法。以“競爭”為話題——《感謝你的敵人》‘《珍惜你的痛苦》《敗了,多好》,以“關注生活”為話題——《往事并不如煙》《以胖為榮》,以“素質教育”為話題——《真想做個后進生》《渴望停電》。
三、要選好文體。從穩妥的角度來看,一般的記敘性散文還是我們的首選。但從創新的角度來看,可選用日記、書信等多種文體,這些文體都具有鮮明的語體特點,能使文章表達生動活潑、搖曳多姿,使人讀后耳目一新。
關于榮辱。古今中外有許多人論及:
1、虛榮是災禍的根源。——[古希臘]伊索《伊索寓言》。
2、讓別人來稱贊比自己稱贊好。——[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
3、誰要是看不見人世的虛榮,他本人就一定是非常之虛榮的。——[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4、賤而好德者尊,貧而有義者榮。——賈誼《新語·本行》。
5、辱,莫大于不恥。——《文中子·關朗》。
佳作示例一:榮恥人生,心靈的選擇
當你把幸福注入別人的心田,你是最幸福的,當你將快樂與另一張笑臉分享,你是最快樂的,生活往往是這樣,無私地付出有時恰恰洞開了收獲的大門,蠅營攫取得到的永遠只是可憐的一點。歷史更迭,淡不去的是一份道德色彩,澎湃激流沖刷出亙古的兩個大字“榮”和“辱”,心靈如何選擇便注定了人生如何定格:流芳百世抑或遺臭萬年,充盈豐富抑或清冷慘淡。
雨打梨花,打不落那份冰清玉潔的品性;荷出淤泥,染不了那高傲靜美南身姿。為人生書寫一副對聯:榮為左勉勵自己向正確的方向行進;辱在右警策自己莫偏離航道。橫批是無憾人生。當你把正確的榮辱觀揉進心里,始終把持真善美這把鑰匙,任物欲橫流,你依然可以保持本真,處變不驚,瀟灑人生。
回眸歷史澤畔,何為榮?流水滔滔,我聽到一個堅定的聲音久久回響:榮,是蘇武十九年荒漠囚禁永不變節的忠貞;榮,是文天祥利誘威逼中仍不改色的一片丹心;榮,是譚嗣同斷刀死神前亦不示弱的肝膽……他們均以熱愛祖國忠誠祖國為榮,以背離祖國為恥,于是史書上他們千古流芳。
何為榮?透過紛飛的戰火,槍林彈雨中,英雄的形象依然偉岸:邱少云匍匐前進的身姿,黃繼光冒死沖殺的背影,董存瑞高舉炸藥的身軀……許許多多的革命先烈用生命的付出詮釋著榮的含義,為了人民為了集體的利益,義無反顧。
轟轟烈烈是為榮,但平凡中亦隨處可見榮的光環。有多少人可以將助人的精神貫串整個人生?又有多少人可以為一個承諾犧牲人生的幸福與夢想?然而雷鋒做到了,徐虎、李素麗、李春燕做到了,他們堅持著自己良心的選擇,以自己所做的為榮,于千萬異樣的目光中,讓源于心底的道德色彩依舊絢麗,因而我們才會長久地感受社會如陽光般的溫暖,真心的付出收獲得最多,不是嗎?
相反,雷鳴聲討的吶喊亦不會忽視背離人民、背離國家、自私自利的惡行。汪精衛賣國求榮的市儈嘴臉,李洪志蠱惑人心的陰險,陳水扁搞分裂的野心都永遠刻在背離祖國的恥辱柱上。
陽光以普照大地為榮,大樹以投下綠陰為榮,甘霖以滋潤禾田為榮。榮是我們伸出雙手的自豪,是我們堅守正義,堅守真理的歡欣。當王選伸張正義的聲音依然回響,當尾山宏直面歷史跋涉兩岸的身影依然清晰,八榮八恥如一盞航燈指引我們如何選擇,如何行走無憾的人生。用道德規范行為,用愛心和付出收獲人生。
時間如流水,沖走了秦漢的血雨腥風,洗去了唐宋的驕奢淫逸,淘盡了明清的屈辱卑瑣,只有“知辱明恥,克己復德”的榮辱道德觀念,在歷史長河的潮起潮落中,積淀,再積淀,直至成為支撐歷史的河床。
(蒙 艷)
[導師點睛]亮點:寓議于敘,于形象中寄托對榮辱的思考和表明榮辱的價值取向,避免了枯燥的說教。
佳作示例二:乞討
在A市某公園門口以乞討為生的老人是個瞎子。
這天,天下著毛毛細雨,來逛公園的人很少。老人焦急地望著遠方,盡管他什么也看不到。
過了許久,老人聽到一陣響亮而又十分有節奏的皮鞋聲,憑老人的經驗可以斷定,這是一個仁慈的小青年,老人的臉上有了笑容,有了希望。
聲音近了,老人把缽子向年青人遞過去。年青人停了一下,看了看老人,略彎了一下腰,似乎向老人缽子里丟了什么,走了……
老人滿心歡喜,他想:年青人給的一定是紙幣,因為他沒有聽到硬幣的聲音。
老人在缽子里摸了半天,什么也沒有摸到,就算摸到了,那也不是錢,但是老人很奇怪,為什么缽子里會有這個短短的、圓圓的、軟軟的而且似乎還有一點溫度的小東西?可老人來不及想這么多,也沒必要去想。反正自己是個瞎子,什么也看不到。老人有些失落,不過,這也十分正常,自己是在乞討。又不是在搶劫,給不給錢不是他能決定的,他唯一可以做的是多給那些健康的人多一點微笑、多一點祝福。但今天的天氣實在太冷,老人肚子一直在咕咕地叫,身子在不停地顫抖,哪還有精力去微笑?一切都聽天由命吧,尤其是乞丐,更只能如此。
又過了許久,走來一中年婦女,老人并沒有抱多大希望,盡管他常聽人說女人是仁慈的,但誰知道這個女人怎么樣?他又看不見。老人只是憑習慣,把缽子向女人遞過去。那婦女停了下來,將手伸進荷包,可當她正準備把錢丟進缽子里時,一下子把手伸回來,滿臉不高興,憤憤地走了,甩下一句話:“哼,有錢抽煙還來乞討。”
老人呆住了,他不明白發生了什么事,因為他是個瞎子,他什么也看不見。那位女人的話在他腦海里翻滾:有錢抽煙還來乞討。誰抽煙?誰乞討?老人將手伸進缽子里,又摸到了那短短的、圓圓的、軟軟的小東西。
老人似乎明白了什么。
老人想起了曾經在他面前停留過的那個仁慈的年青人。
那天的天氣很冷……
很冷……
(石子央)
[導師點睛]一個小故事,令人深思:以什么為榮,以什么為恥?結構精巧,故事平凡,可見小作者的寫作功力。如果把故事中的人物對比起來更能突出主題。
[鏈接中考]
文題一:
財富是什么?商人擺弄著手機說,財富就是賺來的金錢;學者推了推眼鏡說,財富就是積累的知識;哲人望著河流說,財富就是擁有的智慧……
你是如何理解財富的?請以“財富”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2007年齊齊哈爾市中考題)
文題二:
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屢屢失意的青年人去請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兩只裝有茶葉的杯子,用溫開水沖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覺得一點香味也沒有;高僧又用沸水沖了另一杯,沒沖滿,只見茶葉在杯子里上上下下沉浮著,一會兒,一絲清香緩緩地從杯中飄出來……高僧這樣加了三次水,茶葉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厲害,于是,青年人聞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葉經歷多次的沸水浸泡,終于綻放了芳香!
人生如茶,人的成長需要磨煉。
請以“磨煉”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擬題目;②文體自選;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2007年江西課改區)
文題三:
根據下面要求作文。
在黑暗中,我們呼喚光明;在酷暑中,我們呼喚甘霖。在生活中,我們呼喚理解、呼喚誠信、呼喚親情……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們呼喚民主、呼喚和諧、呼喚文明……
請以“呼喚”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③不少于600字。(2007年貴州遵義市試題)
[拓展訓練]
1.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麗,不同的視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麗。有人說小草也美麗,落葉也美麗,殘月也美麗;也有人說平凡也美麗,樸素也美麗,簡單也美麗;還有人說挫折也美麗,失敗也美麗,苦難也美麗……
請以“美麗”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1)在橫線上填上一個詞語,使標題完整;
(2)文體不限:
(3)不少于600字,詩歌不少于20行;
(4)不得抄襲;
(5)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傾聽是一種親和的態度,它的對象可以是人,如長者的教誨,他人的牢騷等;也可以是自然,如鶯歌燕語、山風松濤等。請以“傾聽”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題目自擬,字數不少于800字。
提示:傾聽春天的鶯歌燕語,我們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意境的優美;傾聽大海的潮起潮落,我們感受到激越的樂章和壯美的境界;傾聽長者的教誨,我們如坐春風;傾聽朋友的訴說,我們感受到友誼的可貴,我們可以由傾聽不同對象帶來的不同感受入手,寫一篇抒情散文。也可以記敘一次傾聽朋友發牢騷的經歷,表現傾聽的重要性。還可以采用片斷的形式,由傾聽世界各地的聲音表現對世界上饑餓、戰爭等現象的關注。如我們可以聽到非洲兒童饑餓的喊叫;我們可以聽到怒吼的洪水聲,它沖毀房屋,卷走百姓,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損失。
本利特約撰稿人:廣西羅城兼愛中學莫 石文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