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市杭錦旗根據發展實際。在“十一五”期間要重點推進三大戰略轉移。即農牧業產業化發展重心向沿黃河戰略轉移、新型工業化發展重心向沿河地區戰略轉移、城鎮化發展重心向沿河地區戰略轉移。
一、加快農牧業產業化發展重心向沿黃河戰略轉移
根據鄂爾多斯市杭錦旗自然區劃特征,收縮傳統農牧業戰線,著力恢復南部沙區及干旱硬梁區生態,發揮北部黃河流域優勢,加快沿河地區種植業、養殖業結構調整,實施養殖基地建設戰略,發展訂單農業,走產業化經營之路,培育龍頭企業,推廣現代耕作技術,集中建設沿黃河高效農牧業經濟帶。
優化種植業結構,提高種植業生產能力,改變沿河地區傳統生產方式,為加工而種、為養殖而種,為經營而種,突出抓好產業化基地及糧食、優質牧草、優質飼用玉米種植。一要進一步增加飼草料供給能力,為做大做強畜牧業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二要在確保糧食種植的同時,按照養多少畜,種多少草的原則,合理安排飼料、青貯玉米和優質牧草的種植比例。2010年沿河地區糧食產量達到16萬噸,年遞增長3%,其中油料產量達到6萬噸,年遞增8%。
做大沿黃河地區畜牧業總量,提升畜牧業質量。充分利用沿河地區豐富的秸稈資源,畜草、飼料優勢,推廣青貯、黃貯、微貯技術,提高免疫率,捆綁使用各類資金,加大養殖小區建設力度,形成養殖基地規模效應。全力打造杭錦旗肉羊、肉牛、奶牛品牌。優化畜群結構,提高能繁母畜比例,力爭到2010年沿河地區牧業年度能繁母畜比例不低于50%?!笆晃濉逼谀?,人工奶牛、肉羊、肉牛授精率達到100%,引進肉羊加工龍頭企業,培育肉羊養殖大戶。繼續抓好農牧民的組織化生產,增加畜牧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農牧民發展高效畜牧業的積極性。到2010年,沿河地區農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達到320萬頭(只)以上,奶牛3萬頭以上,肉牛2萬頭以上。
水產業要充分發揮水資源優勢,在挖掘現有水面生產潛力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可利用水面,發展沿黃河水產業。要利用沿河地區水面多的有利條件,結合水利水保工程,大力推廣小水面精養,在養殖品種上做文章。2010年,沿河地區水產業總產值達到0.1億元,年遞增14.9%。
走“訂單發展”的路子。按照“公司帶基地、基地進農戶、農戶聯企業”的三位一體模式發展產業化農業。通過政府引導、各種專業協會、農民經紀人中介推動,積極引導涉農企業和經營組織與農牧戶簽訂協議,逐步擴大制種玉米、油葵、花葵等適銷對路經濟作物的種植規模,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蔬菜、食用菌、小雜糧、籽瓜等特色作物種植,爭取在5年內,創出特色,形成品牌效應。 培育龍頭企業,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加大對三星油脂淀粉、奈倫馬鈴署加工、實得物貿等農字號龍頭企業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在金融、稅收、土地、科技服務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給企業提供寬松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政策環境。鼓勵各種涉農中小企業運用現代經濟手段對現有生產要素進行優化組合,采取股份合作、聯合兼并、拍賣收購等多種方式擴大資產總量,盤活資產存量。以經濟利益為紐帶、以骨干企業為龍頭、以農民自愿為前提,建立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運行機制,走“市場牽龍頭、龍頭帶農戶”的一體化經營路子,促進農牧業專業化、規?;?、商品化和產業化發展。
利用沿河各鄉鎮交通便利、外運方便的優勢,大力支持涉農流通加工企業的發展。發揮區域和資源優勢,合理布局涉農企業,促進涉農企業、農村市場和小城鎮建設的有機結合,帶動農村牧區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引導農字頭企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及第三產業。一方面科學轉移農牧業人口,另一方面擴大對農畜產品的需求,推動沿河高效農牧業經濟發展壯大。
二、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重心向沿河地區戰略轉移
全力推進沿河工業經濟發展,確立以項目為支撐,園區為依托的產業布局新模式,構筑沿河產業發展的新格局。以項目聚集企業,以園區聚集產業,促進各種生產要素向沿河地區集中。多渠道融資,加快巴拉貢創業區建設步伐,著力在黃河流域建設杭錦淖爾能源重化工基地和精細化工工業園,延長產業鏈,發展循環經濟。
(一)巴拉貢創業區建設
巴拉貢創業區北跨黃河,110國道、丹薩高速公路、包蘭鐵路穿境而過,水、電、交通等各方面條件優越,周邊農畜產品富集,建材原料儲量驚人。要依托創業區基礎設施建設優勢、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大力發展建材工業、農畜產品加工業。
加快石膏、杭錦2#土等資源開發利用進程,引進先進技術和工藝設備,研發生產高檔耐用建材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做大做強無堿玻璃球、微晶玻璃、紙面石膏板、污水處理劑、活性白土、新型木塑復合材料等建材工業項目。到2010年,創業區紙面石膏板生產能力達到2000萬平方米,形成種類齊全的建材生產、銷售基地。
依托旗內及巴拉貢周邊友鄰地區豐富的農畜林沙資源優勢,以肉羊、羊絨、玉米、馬鈴薯、油葵、沙柳、沙棘等加工業為重點,從培育農畜產品基地和龍頭企業入手,引導鼓勵投資者建設具有現代化水平、集約化程度較高的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增加農畜產品和沙產品附加值,形成以大企業帶動大基地,大基地支撐大企業的互動發展格局。扶持培育三星集團、大力神牛業等企業發展壯大,促成奈倫馬鈴薯顆粒全粉生產項目達產達效,爭取引進絨毛皮張深加工和肉羊加工等企業。到2010年精煉植物油產量達到16萬噸,變性玉米淀粉產量達到50萬噸。
(二)杭錦淖爾工業園建設
杭錦淖爾工業園東距黃河5公里,工業園東1公里外的小南河靠黃河側滲水和梁上承壓水補充水源,蓄水能力為2000萬立方米。工業園距羊巴公路1公里,有110KV高壓線經過,移動訊號覆蓋全園區,可以利用杭錦淖爾鄉的水、電、路、訊等方面的優勢,大力發展煤電、煤矸石發電、太陽能發電、精細化工、煤化工等項目。
抓住國家大力發展能源電力產業的機遇,合理、有序開發利用境內蘊藏豐富的煤炭、太陽能、水資源和土地資源,全力推進電力產業規?;l展,填補我旗電力產業電源點建設空白,緩解供電緊張局勢。引進華能、北方電力等骨干企業,加快6×60萬千瓦煤電一體化、金泰2×5萬千瓦煤矸石電廠,加速天然氣、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勘探開發利用進程,積極與中石化、北京中人風能、美國羅斯福、德國FIAGSOL太陽能利用公司等企業合作,爭取國家太陽能熱力發電示范項目的實施,做大做強天然氣、太陽能、風能發電產業。到2010年,杭錦淖爾工業園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00萬千瓦以上,其中火電發電達到120萬千瓦以上,天然氣、太陽能、風能發電達到80萬千瓦以上。
堅持合理規劃布局,集中開采生產,資源整合循環利用,鏈條式轉化增值,近水資源構建產業集群,“三廢”排放達標的原則,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型產業,實現化工產業的規?;l展。利用煤炭、天然氣、鹽堿硝等優勢資源,發展壯大化工產業。力爭億利集團細化工產業入園的同時,引進內蒙古銀宏公司、西部能源開發公司、伊泰集團、內蒙古埃利瑪公司等大型骨干企業煤化工產業落地工業園,形成年分離鹽堿硝35萬噸、年產氯化鈉、硫化鈉等化工產品40萬噸的精細化工產業基地,年產煤制甲醇、聚丙烯、聚乙烯、烯烴、煤制油、乙炔、潔凈替代燃料等煤化工產品400萬噸以上的煤化工基地。
三、加快城鎮化發展重心向沿河地區戰略轉移
圍繞產業規劃,將城鎮發展重心向資源稟賦好、發展潛力大、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的沿河地區轉移。重點建設沿河城鎮帶,形成以黃河為紐帶,構筑起由錫尼鎮、巴拉貢鎮、獨貴塔拉鎮三個中心鎮和沿黃河城鎮帶構成的“三心一帶”城鎮發展體系。圍繞巴拉貢工業區和杭錦淖爾工業園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規劃開發新區,建設生活、服務設施,重點加強沿河各城鎮供排水、交通、能源、信息、防災減災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服務體系,提高城鎮生態環境質量,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力爭到2010年,沿河地區城鎮化率達到70%。建立和完善土地收購儲備和招標拍賣制度,增強籌融資能力,實現以城建城、以城養城、滾動發展的目標。
實施三大戰略,發展沿河經濟,還要適應沿河高效農牧業經濟和工業經濟發展新形勢,緊跟沿河地區城鎮化步伐,做大做強第三產業,使之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利用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契機,加大沿河農村牧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力打造沿河快速通道,促進物流運輸業發展。爭取通過“三大戰略”的實施,到“十一五”末,沿河地區將初步呈現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