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谷樂隊
你曾聽過華盛頓的“60分郵票”嗎?
是的,上賽季奇才隊的“BIG 3”一度在常規賽上打得風生水起,場均三人可以拿下67.4分。于是有人提議,應該在華盛頓發行一種“60分郵票”,以紀念奇才“三巨頭”。自然,這是不可能成行的。到了本賽季,波士頓的“峽谷樂隊”三人組,顯然是適時地填補了這一塊空白。但令人奇怪的是,以加內特、皮爾斯和雷·阿倫的超強火力來說,他們居然每場只能拿下59.1分。但以凱爾特人隊目前21勝3負的戰績,是全聯盟最好。
到底是什么元素讓波士頓人有機會超越1997-98賽季的馬刺,成為聯盟史上的進步最快球隊?告訴你,除了“三巨頭”,我們也不能忽視配角們的作用。現在想想,丹尼·安吉為何要在加內特的一換七交易中力保拉簡·朗多,而放棄泰爾菲爾?這不只是因為泰爾菲爾接連在波特蘭和波士頓都沒有打出名堂,更在于朗多巨大的潛力。朗多速度足夠,突破犀利,能輕松讀懂對手的防守破綻,未來他甚至有機會被培養成波士頓的托尼·帕克。更可貴的是,這個夏天朗多潛心向雷·阿倫學藝,苦練他平日常被詬病的中距離投射。經常是雷·阿倫八點到球館,朗多提前半小時就到了。訓練成果是卓著的,朗多本賽季的投籃命中率可以達到54.7%,這一效率在NBA可以排在第13位,而在所有、腔衛中,這又是排在第一位的。而在上賽季,朗多的投籃命中率就只有41.8%。考慮到朗多的平均出手發數,也從上賽季的5.8次增加到如今的7.3次——朗多也是凱爾特人隊除“三巨頭”外出手次數最多的球員——他的進步真是絲毫不摻雜水分的。不僅如此,里弗斯教練有時也會刻意安排某一節的最后一投讓朗多來執行,這種信任對一個年輕人的成長,是無價的,難怪加內特在看到朗多的出色表現后,就曾大大夸獎了一番:“我以前從未認真看過朗多打球,他那么快,而且每天都在進步。如果朗多未來不能成為聯盟中的一流球員,那一定是他偷懶了,只有天空才是他的極限,”除了朗多,中鋒肯德里克·帕金斯的進步也同樣顯著。這個23歲的“黑鐵塔”,被加內特認為是他所措檔的內線中鋒中最好使的一個一事實上,波士頓人所以勇于放棄阿爾·杰弗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杰弗森攻強守弱,預防內線攻擊箭頭的重責,通常都是由帕金斯一肩承擔,而且一旦球隊的外線的防守不力,他還必須要隨時補漏,這讓帕金斯總是陷入犯規麻煩一本賽季,帕金斯經常要保護加內特,這讓他的犯規次數持續增長(3.1次),但內容和往日就大為不同,更多是些有效犯規。加上在巨星身邊打球。帕金斯的進攻能量得到進一步開發,內線強打的效率足夠令人放心。場均7.3分,已達到五年職業生涯的峰值,尤其他63.4%的投籃命中率,是凱爾特人隊中最高的。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凱爾特人隊13名球員中,居然有七人的投籃命中率達到甚至超過了五成,還記得帕金斯在11月23日戰勝湖人隊的比賽中攻下21分職業生涯單場最高的火爆場面嗎?他甚至在波士頓主場北方銀行球館,贏得了比“三巨頭”更多的歡呼聲。事實上,本賽季至今,帕金斯的單場得分有四次上雙。而過去四年,帕金斯得分上雙的次數也只有21次。

另一方面,我相信如果凱爾特人隊本賽季戰績持續夠力的話,安吉應該有很大機會首次成為“聯盟最佳總經理”。沒錯,這種信任度不但來源于他積攢“三巨頭”的勇氣和技巧,而且他在“三巨頭”旁邊也做出了幾筆超值的交易——埃迪·豪斯是聯盟中有名的“板凳匪徒”,一上場就能為球隊做出貢獻。本賽季他曾連續四場拿到10+的得分,這讓人們想起了兩年前豪斯尚在太陽隊效力時,他曾在單賽季兩次連續五場拿到10+。更可貴的是,對方底線的兩個底角,成為豪斯的火藥庫,44.7%的三分命中率。目前排在聯盟第15位:順便提一句,凱爾特人隊的另一名悍將詹姆斯·波西,不但能提供強悍的外線防守和總冠軍經驗,而且他的三分命中率更是高達50%,成為聯盟三分排行榜上的第五達人。而你知道,還有哪支球隊會有兩名球員以上的三分命中率,能排在NBA前15名嗎?顯然,除了猛龍隊的外線“三叉戟”(安東尼-帕克、卡波諾和巴格納尼)之外,就最屬豪斯和波西風光了。無疑,在波士頓“三巨頭”吸引對方足夠防守重心的前提下,凱爾特人隊擁有如此強悍的外線火炮,絕對是一種幸福。
如果簡單看一下凱爾特人隊的得分績效榜,起初也許你會感到有些失望。是的,除了“三巨頭”,沒有任何一人的場均得分過十,但有四^的表現在7+以上,說明凱爾特人隊的其他得分點,分散而穩定。事實上,在凱爾特人目前所打的24場比賽中,跟隨在“三巨頭”身后的得分爆發點此起彼伏,或者是朗多,或者是帕金斯、豪斯,有時新秀格倫·戴維斯也會湊一下熱鬧。知道嗎?在目前凱爾特人隊所打的20場比賽中,有多達10場比賽有五人得分上雙,其中在11月14日主場大勝網隊的比賽中,他們更是有六人上雙。
重疊的歷史
說實話,我喜歡眼前的這支凱爾特人隊,打的是真正的團隊籃球。他們能做到這些,靠的是兩點:其一,加內特將他的無私精神成功地注入了球隊的靈魂里;其二,“三巨頭”并沒有在進攻上大包大攬,雖然像朗多所說的那樣:“我們在進攻端有那么三個大家伙,我們只要做好防守就行”,但“三巨頭”并沒有讓其他隊友成為看客。而且,我們同樣可以在聯盟史上的一些成功“三人組”配備中,看到這種配角人物的可喜成長。
還是凱爾特人隊,上世紀80年代“波士頓三巨頭”的名頭,至今仍能令我們振聾發聵。他們所以能奪得三次總冠軍,和同時期的“湖人王朝”風頭一時無二,靠的不僅是伯德、麥克海爾和羅伯特·帕里什的強大火力(1986-87賽季,“三巨頭”每場可以拿下71.7分)。一些角色人物的貢獻,也不能抹殺一是的,在他們合作的12個賽季里,五發有五人賽季平均得分超過兩位數,四次六人過雙,甚至還有兩次有七人達標。在這份名單里,我們欣喜地看到丹尼斯·約翰遜、丹尼·安吉和雷杰·劉易斯的迅速成長。前兩人都已成為波士頓歷史的標志性人物,但最有代表性的還是雷杰·劉易斯。在新秀賽季交出場均4.5分和46.6%投籃命中率的平平成績單后,劉易斯在第二年(1988-89賽季)迅速噴發,每場可以拿到18.5分,將賽季平均得分指標整整提高了14個得分點。遺憾的是,劉易斯最終以微弱的差距敗給太陽隊的凱文·約翰遜,而與當賽季“聯盟進步最快球員”的殊榮擦肩而過,但此后,劉易斯的表現一年比一年好,他甚至在“三巨頭”合作的最后三年,先后超越了帕里什和麥克海爾。,到了1991-92賽季,劉易斯更是以場均20.8分力壓偉大的伯德,成為了凱爾特人隊的賽季“得分王”。遺憾的是。劉易斯這位未來的巨星,在1993年遭遇心臟病罹難,可謂天妒英才。另外,人人都知道埃爾金·貝勒畢生無緣總冠軍的掌故,但真正的故事是,在1971-72的奪冠賽季,他還是打了九場比賽就因傷退役,但值得注意的是古德里奇的崛起,在前一個賽季,剛剛加盟湖人隊的古德里奇,在張伯倫、杰里-韋斯特和埃爾金·貝勒的庇佑下,就能有場均17.5分的貢獻。第二年,古德里奇就把自己的賽季得分提高到25.9分,不但超越韋斯特成為球隊“得分王”(當然,這里也有韋斯特主動讓賢,改打控衛的因素),而且成為當賽季湖人隊奪冠的股肱之臣。此外,托馬斯·桑德斯、拉里·西格弗雷德和今日大名鼎鼎的唐·尼爾森,是薩姆·瓊斯、哈弗利切克和巴里·霍維爾的凱爾特人“復古三巨頭”時代,能穩定兩位數得分貢獻的兩位配角球員,也能令我們記憶深刻、
實際上,即使是在那些不成功的“三巨頭”配備里,我們也能關注到一些配角的冉冉升起,只不過以他們當時的即戰力來說,尚不足以給予球隊最致命的貢獻是的,像八九十年代的太陽,除了湯姆·錢伯斯、壤迪·約翰遜和凱文·約翰遜的“進攻三人組”,其他球員如杰夫·霍納塞克、馬爾利和埃迪·約翰遜,日后都打出了名堂;80年代中期,摩西·馬龍、朱麗葉斯·歐文和安德魯·托尼統領78人隊的攻擊線,而莫里斯·奇克斯、鮑比·瓊斯,一樣在自己的配角位置上打出身價。到了雄鹿隊的“三個火槍手”時代,以我們今天的角度,蒂姆·托馬斯、邁克爾·里德所以今天都能在聯盟中占到一席之地,尤其里德還成為雄鹿隊老大,并入選美國“夢八”主力輪轉陣容,這不能不說是和那時的歷練,有著莫大干系。
偽數據的迷思
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配角們的數據表現,有時是有欺騙性的。這并非說配角球員的得分越多、覆蓋面越大就越好,像在1988-89和1991-92賽季,波士頓賽季平均有七人上雙,但他們分別在季后賽首輪和半決賽中,被尼克斯和騎士隊淘汰出局。前者是被“零封”,后者更是走到了“三巨頭”合作的最后一年:而這種現象并不是孤立的——1981-62賽季的圣路易斯鷹隊,除了鮑勃·佩蒂特、克里夫·哈根和克萊德-拉夫萊特的“BIG 3”之外。蘭尼·威爾肯斯、巴尼·卡布里和謝里·馬克米隆三人的得分也上雙,但他們卻遭受了當賽季29勝51負的悲慘命運,連季后賽大門都沒有進去。當然,最具諷刺意味的是1980-81賽季的掘金隊當時他們的“三巨頭”大衛·湯普森、阿利克斯·英格利什和丹·伊塞爾的場均得分都可以過20,六名球員得分上雙,還有五名球員的平均得分,也在五分以上。但就是這樣一支得分超級彪悍的球隊,居然被摒奔在季后賽門外。顯然,這說明除了得分貢獻外,配角們還需要在防守上做出貢獻。坦白說,本賽季的凱爾特人隊,除了加內持。并沒有個人防守突出的球員。但在新來的助理教練湯姆·希伯杜,目前他們的各項防守指標,都在聯盟中位居前茅。而在60年代的那支凱爾特人中,由于有比爾·拉塞爾在,他們并不需要為防守過多地擔心。這實際也說明了很多“三巨頭”組合,為何通常都很短命——聲勢浩大的勇士“TMC組臺”,其實只合作了兩個賽季:而明尼蘇達“三頭怪”,更是只有一年的壽命——他們往往重攻輕守,而你要知道,這種缺陷在季后賽中,完全就是致命的。
對這些站在“三巨頭”身后的配角們來說,他們的命運既是一種天定,也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