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次次呼嘯而過的突破考驗攝影師轉換鏡頭的速度時,你是否也曾感嘆上個賽季聯盟安裝滑軌攝影機的明智之舉,然而這一切還是讓你我錯過一次又一次漂亮的快攻上籃還記得喬治·邁肯和威爾特·張伯倫嗎?正是他們對內線的統治力,迫使NBA聯盟不斷地將罰球線的距離從6英尺擴展到12英尺,又從12英尺擴充到如今的16英尺。他們是在用內線的統治力改變NBA,而如今身高和肌肉已經開始讓我們有些審美疲勞,所以選擇用速度來改變這一切似乎更加有新鮮感不錯,現如今速度正在改變著NBA,也在改變著人們的看球習慣,你是否覺得枯燥的陣地戰越來越不能挑逗你的興奮細胞,那么這個所謂的極速年代應該更符合你的胃口。
我們的視覺總是對速度有所依賴,特別是在這個“無堅不破,惟快不破”的年代當鮑威爾次次打破人類極限時,當劉翔一次次飛身跨過眼前的障礙時,當納什引領太陽全力奔跑時,你還能對黑白時代的競技體育提起半點興趣嗎?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真的很幸運,當然我更愿意把這種幸運的元素與籃球掛鉤誠然,當小球戰術逐漸風靡NBA聯盟之后,對速度的提升就必將被提上日程。而那些靠速度在聯盟混跡的球員也得到了汲取足夠養料的溫床。猶如TJ福特、巴博薩、蒙塔·埃利斯之流都已經在這個聯盟靠速度闖出了一片天地。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阿倫·艾弗森、史蒂夫·納什和托尼·帕克的成就
黑白年代的NBA我并沒有什么印象,但翻閱NBA的編年史還是能夠對那個時代有些許的了解。傳統的中鋒陣地戰策略成為那個時代的標志并不為過,畢竟當時球員的身體素質還不足以引領一個速度時代。直到24秒進攻規則的修改才讓丑陋的比賽有了改變,而同時對于速度的要求也開始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要追溯聯盟速度的改變,必然會把小球戰術的演變重新搬上臺面。可以這么說,正是小球戰術的演變才成就了如今NBA的速度時代
很多人都愿意將老尼爾森看成是小球戰術的發起者,而事實上,老尼爾森所崇尚的瘋狂進攻哲學也只不過是其順應潮流的演變罷了。我們要感謝的對象并非是老尼爾森這個“瘋狂的科學家”,而是“魔術師”約翰遜。當這個組織后衛的異類出現在NBA80年代之后,速度的變化開始推動現代籃球的發展。雖然約翰遜并非是一個以速度見長的球員,但當他用精妙的后場長傳策動快攻時,你還是不能忽略“魔術師”約翰遜對于籃球運動提速所帶來的推動作用更為重要的是當時執教湖人的帕特·萊利綜合了約翰遜的傳球能力,為約翰遜量身定造了一種快速的進攻戰術,這種戰術的萌芽已經有了小球戰術的影子。這種對傳統中鋒陣地戰策略的挑戰的膽識也成就了帕特·萊利的輝煌,同時這種極具觀賞性的打法徹底讓人們擺脫了對于傳統半場陣地戰的依賴,以至于越來越多的球隊都開始依賴快速的攻防轉換來攪亂對手的視聽。

聯盟的發展總是不習慣停下它的腳步,正如球迷們對于速度的依賴一樣,當NBA越來越注重于身體力量對抗時,對于靈活性的要求始終都沒有被摒棄掉所以當猶如“土豆”韋博和馬格西·博格斯這些超級小個球員的出現也就沒有什么值得非議的地方,因為他們把自己的速度優勢發揮到了極致。而他們更是給后人提供一個訊息,那就是聯盟已經不止對那些長人感興趣,只要能夠給這個聯盟帶來變化,尤其是在進攻速度上帶來變化的球員,他們都樂于把這類人招致帳下,所以在1996年1.83米的阿倫·艾弗森成為歷史上身高最低的狀元秀也就不足為奇,艾弗森夸張的胯下運球變向,以及在街頭球場養成的桀驁性格顯得與那個時代的籃球格格不入,但對于習慣張揚個性的美國人來說,這些并不足以阻止艾弗森成為美國人的偶像更重要的是艾弗森將速度這個名詞的定義詮釋得更加直白,而并不是僅僅定義在快攻這個層次,他的快讓對手毫無辦法,他的突破同樣無解,艾佛森的快甚至讓見慣神速的裁判們難以辨別,必須借助現代化高科技手段反復播放錄像以確認其究竟是否走步直到如今已經32歲的艾弗森還習慣于用自己的速度擺脫對手,依然沒有人能夠阻止他進攻的腳步。但對于艾弗森的時代來說,他還是孤獨的,畢竟猶如艾弗森這樣的速度型球員還沒有被大衛·斯特恩完全接受直到斯特恩的NBA全球化策略開始實施之后,NBA受到歐洲籃球的影響變得越發明顯,歐洲的跑轟戰術給NBA帶來的沖擊力足以影響NBA今后的發展。而一些速度型的外籍后衛逐漸成為斯特恩全球化的戰利品,特別是托尼·帕克和里安德羅·巴博薩的出現,他們對于聯盟“速度”的進化起到了催化作用
其實,當老尼爾森帶領德州的牛仔們掀起一股快打旋風以來,NBA對于速度型打法的依賴就更加明顯。當人們還在反復強調防守贏得總冠軍時,“魔術師”約翰遜就已經用進攻一次次地讓這句話變得蒼白當然,我并不否認馬刺隊的成功,但要沒有帕克的速度和吉諾比利的激情的話,球迷不會傻到為了看到木訥的鄧肯和老邁的年齡配置而情愿買票來到ATT中心更何況如今的NBA商業得近乎變態,那些球隊老板們顯然對于贏得總冠軍的熱情并不比吸引球迷來得重要。當你看到金州勇士和菲尼克斯火爆的球市,你是不是會動搖用防守奪得總冠軍的信念?在這個速度和激情的年代,你不要再相信信念這東西,要知道當你面對利益誘惑時,你很難把持住自己最后的心理底線。所以對于籃球這項運動來說,極速年代的到來已勢如破竹。

當然對于極速年代的定義并非僅僅定義在個人速度這一層面,只要有益于籃球運動的提速,都可以納入這個極速年代的范疇,往往人們都會強調籃球是五個人的運動,當你能夠提高全隊的進攻速率,那么你也算得上一種速度上的成功。當年的“魔術師”約翰遜就屬于這個類型,而要提到如今聯盟這種對于提高全隊進攻速度的代表,那將非史蒂夫·納什莫屬,無論是身在當年“三叉戟”時代的小牛,還是如今的太陽,納什都是一臺策動進攻的機器,也許經??刺柋荣惖哪銜l現,當納什愜意地躺在場邊休息時,他的隊友就無法讓比賽流暢起來,而只能憑借巴博薩閃電般的突破來打開局面,所以太陽是把整體速度與個人速度結合得最為完美的球隊同樣,就像馬刺的帕克那樣,他的速度可以帶動馬刺這支“年邁”的球隊奔跑起來,無論是陣地戰,還是跑轟對攻戰,由于有了帕克,馬刺應付起來都顯得游刃有余,在所有的后衛中,帕克的籃下進攻能力最強,所有人都知道他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只要他想突破進去,幾乎沒有人能夠防住他,所以上個賽季當帕克成為內線得分最多的后衛球員時,一點也不令人驚訝,還有猛龍的TJ福特,在剛進聯盟時防守福特的球員都不適應他的速度,以至于他已經習慣于用速度折磨防守球員的腳踝,但福特并非僅僅依靠速度強吃對手,他的助攻同樣讓對手難以捉摸,只是受到先天性的頸椎狹窄的困擾,讓他在籃下進攻時總是小心翼翼,而勇士跑轟戰術的成就除了是老尼爾森不按常理出牌的功勞之外,巴朗·戴維斯的強悍和蒙塔·埃利斯的速度也是攪亂對手防守的利器,要不是老尼爾森的知人善用,埃利斯也不會這么快就在聯盟中闖出一片天地,當然納什也該感謝老尼爾森,要不是當年的傾力栽培,納什也不會有連莊MVP的成就,老尼爾森給NBA帶來的速度上的變化至少讓這個聯盟速度年代的進化加快一個節拍。
當然,聯盟的進步總是向著有益于它的方向發展為了商業價值的提高,推崇偶像已經成為斯特恩最為習慣的方式,“黑白雙煞”的年代已經足夠典型,“飛人喬丹”獨享的90年代,人們對于偶像的崇拜已經達到瘋狂的地步而如今苦心經營的斯特恩似乎已經開始向速度型球員妥協,畢竟當年艾弗森的桀驁還是讓斯特恩費勁腦筋,不過當速度年代的到來所帶來的偶像效應還是足夠讓斯特恩的天平向這個方向傾斜,特別是在“閃電俠”韋德和托尼·帕克先后捧起總決賽MVP之后,斯特恩就已經開始享受這個極速年代給他帶來的商業價值。

也許,你直到現在也不明白我為何極力鼓吹這些速度型球員的成就,可是當你坐在電視機旁或者身臨球場去細致地觀看一場比賽時,你是想看到的是什么?是沉悶枯燥的直到耗盡24秒之后勉強出手的陣地戰,還是明快的進攻節奏給你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呢?我不愿給出答案 當阿倫·艾弗森而立之年仍不知疲倦全速奔跑時,當他要把自己的青春全部拋灑在籃球場上時,當他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倔強地爬起時,我們是不是應該把敬意的掌蘆獻給他,同時也獻給那些用青春的力量極速奔跑的精靈們。這些極速的精靈讓那些身材高大、肌肉健壯的球員像一只只提線木偶一樣笨拙,在他們的世界里,時間似已停滯,但他們的腳步還在前行。
在這個商業品牌泛濫的年代,在這個時間概念越發強烈的年代,人們都已經習慣于一個時代的來臨,這個極速年代的到來已經不足以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也許只有在回憶歷史的進程中才能對這個年代有所追憶,當人們都在感嘆歲月蹉跎時,只有那些在籃球場上全力奔跑的精靈們依然如故
習慣奔跑的精靈,極速揮灑青春的青蔥年代。
拍案:基德與三雙
2007年12月12日,網、隊在主場以82比91輸給快艇隊的比賽中,基德全場比賽得到11分、10籃板和11助攻,這已經是他本賽季的第6次三雙,同時也是他職業生涯第93次。如果算上基德在季后賽中獲得的11發三雙,基德得到的三雙總數已經達到104次。
基德目前的三雙成績可以排名聯盟歷史總三雙榜的第三名,僅落后于奧斯卡·羅賓遜的161次和“魔術師”約翰遜的138次。
對快艇的比賽是基德職業生涯第967場常規賽,他平均每10.4場比賽就能得一次三雙。
從進入NBA以后的14個賽季,基德每個賽季都至少獲得一次三雙,這是聯盟中一項紀錄。
在基德常規賽得到的93次三雙中,在主場獲得54次,客場獲得39次。對東部球隊獲得40次,對西部球隊身上獲得53次。他在馬刺、國王、76人和灰熊四支球隊獲得的三雙次數最多,都是6次。歷史上從未讓他得過三雙的球隊只有他現在效力的網隊和凱爾特入隊。
基德職業生涯總共效力過三支球隊,在小牛隊的兩個多賽季獲得13次三雙,在太陽隊近5個賽季獲得25次,2001年來到網隊后獲得了55次。

基德大多數時候得到的都是“經濟型”三雙,其中得分在10分到20分之間一共64次,他得分上30分的太號三雙總共只有6次?;@板也主要集中在10到12個,一共74次。助攻則主要分布在10到14次的區間,共有81發。
網隊在2006年12月7日與太陽那場雙加時大戰中基德得到的那次三雙是他迄今為止最大號的一個(38分14籃板14助攻)。而一周之后的12月13日,網隊主場擊敗雄鹿的比賽中,基德打出職業生涯最“經濟”的一次三雙(10分10籃板10助攻)。
從基德拿三雙與球隊勝負的關系來看,他在主場得三雙的比賽球隊戰績是42勝12負,客場是25勝14負。在網隊時期,他獲得三雙的比賽球隊戰績是38勝17負。基德在本賽季得到三雙的6場比賽中,網隊只取得了2勝4負的戰績,而且輸掉的4場全部都是主場。
基德單個賽季拿三雙最多是上賽季的12次,考慮到他現在的場均籃板達到個人生涯最高的8.7發,他很可能在本賽季改寫這一紀錄。
最酷絕殺:奧特洛開拓者106比105灰熊
北京時間12月4日,開拓者隊做客盂菲斯。兩隊比分一直很接近,魯迪·益伊在終場前2.8秒的補籃得分讓灰熊105比104領先1分,隨后奧特洛接到傳球后跑投,皮球在他出手一剎那終場哨音響起,最后裁判通過錄像判定比球有效。這場驚險的勝利讓開拓者隊拿到本賽季首場客場勝利。
傷病報告:
莫寧:在12月20日熱隊與鷹隊的比賽中右膝韌帶損傷,雖然成功進行了修復手術,但這仍將意味著他將缺席本賽季余下的常規賽。本來莫寧決定本賽季結束后退役,這次受傷可能將提前結束他的職業生涯。
梅森:雄鹿隊小前鋒梅森在12月20日與國王的比賽后,在進行MRI檢查發現左手拇指韌帶撕裂,預計梅森將缺席6-8周。哈德森:勇士替補控衛哈德森麻煩不斷的臀部傷勢有可能讓他的職業生涯畫上句號。
內內:本賽季僅打了5場比賽,掘金大前鋒內內因為左手大拇指手術一直缺席比賽,預計他將在2008年1月初重返賽場。丹尼爾斯:奇才隊后衛丹尼爾斯在12月15日客場與熱隊的比賽中扭傷右膝內側副韌帶,預計將會缺陣2到4周。拉特里夫:森林狼隊中鋒拉特里夫在12月20日成功接受右膝手術,預計他將體戰6周。
加巴約薩:猛龍隊鋒線大將,西班牙人加巴約薩于12月10日接受了左腿手術,他將休養至少十周。拉希姆:國王隊前鋒拉希姆12月9日接受了右膝縫補韌帶手術,這意味著他已經提前告別本賽季。弗耶:本賽季一場比賽沒打的森林狼后衛弗耶12月10日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左膝蓋骨中的裂縫有擴大的跡象,預計仍將繼續休戰1個月。
北京時間12月20日,全聯盟開季最火的球隊凱爾特人在主場輸給了活塞,9連勝就此打住。幾個小時過后,開拓者在主場以101比96擊敗了猛龍隊,追平了綠衫軍創造的新賽季最長的9連勝紀錄。兩天后,他們又在主場以99比96擊敗的球隊,成為2007-08賽季開賽以來,第一支達到10連勝的球隊。
當狀元秀奧登傳出本賽季報銷消息之后,一提起開拓者隊,所有人都認為這又將是波特蘭的年輕球員學習適應聯盟的一個賽季。的確,就算是奧登沒受傷,恐怕也沒有多少人看好他們在強手如林的西部賽區殺進季后賽。但現在的情況是,開拓者隊自從2004年4月10日以來,勝率首次達到50%以上,他們出人意料地力壓爵士和火箭等勁旅,暫居西部聯盟第8位。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開拓者隊10連勝的過程中,對手有5支球隊都是季后賽球隊(實際是7場比賽打敗季后賽球隊,其中兩勝爵士和掘金),球隊的內線核心阿爾德里奇還因傷錯過了5場比賽,年輕的開拓者隊能夠打出驚人連勝,羅伊的穩定表現功不可沒。上賽季的最佳新人在10連勝中場均可得23.6分,優異的表現讓他連續兩周當選“西部周最佳球員”。在擊敗猛龍隊的比賽中,盡管羅伊受到流感困擾,依然打出25分9個籃板和8次助攻的超級數據,這讓玫瑰花園里的球迷齊聲高呼“MVP!MVP!”。
事實上,開拓者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這次10連勝,他們也許很難將這樣的勢頭保持到賽季結束,但你想過他們的未來嗎?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兩到三年后的情形,奧登和阿爾德里奇也許會是全聯盟最強大的內線組合,許多人都認為這是當年“馬刺雙塔”再世,但他們也許會更像昔日活塞的兩個華萊士。不過奧登可以看成是一個有進攻能力的“大本”,而阿爾德里奇將成為“非技術犯規”版的拉希德·華萊士。得分后衛羅伊將會是全明星球員,當然,他也可以去打控球后衛,而且他更像是這支球隊的領袖。韋伯斯特是球隊中一個合格的鋒衛搖擺人,杰克也許會擠掉布雷克成為球隊中的先發。在NBA的歷史上,恐怕從來沒有一支球隊擁有過這么多25歲左右的優秀球員。所以連“大嘴巴”巴克利都會告訴你,“趁著現在趕緊把開拓者打得落花流水吧,不然在三年后,你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了?!?/p>
也許有人會說奧登的微破碎技術手術對這支球隊的未來是一個變數,但像小斯和基德等人也做過這樣的手術,并且基本痊愈,我們應該可以相信更年輕的奧登不會成為聯盟中一個“玻璃人”。
一支西部的強隊、也許是總冠軍球隊明天會要破云而出!
數字
1由于詹姆斯在與活塞的比賽中扭傷了左手指,休息了5場比賽的他在主場與步行者的比賽中復出。這場比賽是“小皇帝”進入NBA以來333場比賽第1次以替補身份登場。教練麥克·布朗這樣安排另有隱情。由于這場比賽也是瓦萊喬續約后首次出場,安排他和詹姆斯一同替補登場,就不會讓現場的球迷因為瓦萊喬遲遲不與球隊簽約的事而被噓。
11
本賽季一共有11支球隊的工資總額超過了6786萬5000美元的奢侈稅觸發線。球隊工資總額最高的三支球隊是紐約尼克斯、達拉斯小牛和克里夫蘭騎士。
27.3%
火箭隊主場對陣活塞隊的比賽中雖然贏了球,但他們在比賽中22投6中(27.3%)的罰球命中率險些創下了隊史罰籃最低的尷尬紀錄?;鸺犜?983年2月主場迎戰開拓者的比賽中全場罰球14投3中(214%),創造隊史最低。NBA常規賽歷史上單場比賽罰球最差的球隊是猛龍隊,他們在在1996年1月主場91比92負于夏洛特黃蜂隊的比賽中全場3投0中。這同時也是NBA歷史上惟一一次有球隊全場比賽沒有命中一個罰球。

21
靠著佩賈在第四節還剩29秒時的三分球把比賽拖入加時,黃蜂隊在12月2日主場112比108擊敗小牛隊的比賽中取得一場來之不易的勝利,從而結束了對達拉斯人的21連敗,這也是聯盟歷史上一支球隊對另一支球隊的連勝紀錄。黃蜂隊上一次擊敗小牛隊還是在t999年的11月份,當時他們在主場以104比99擊敗對手。黃蜂隊當時的獲勝功臣埃迪·瓊斯和拜倫·藏維斯早就離開了球隊,而諾維茨基是現在兩隊中惟一一個參加了那場比賽的球員。
48.9%
自從2000-01賽季以來,東部對西部的總戰績為11258勝1772負,勝率僅為41.5%。但本賽季凱爾特人隊強勢復蘇后,東西部球隊實力上的差距也開始一步步地接近。本賽季的比賽進行了一個半月后,東部球隊對西部球隊的戰績為62勝67負,勝率達到了481%,創造近8個賽季的最高。而在上賽季比賽進行到這個階段時,東部球隊的輸球率高達70%??磥碓诼撁顺掷m多年的“西強東弱”格局在本賽季已經得到徹底改善。
1200
熱隊在客場以100比94戰勝快艇,終于在五連敗后迎來了一場久違的勝利。這場勝利也讓帕特·萊利贏得了執教生涯的第1200場勝利,他也成為NBA中第三位得到1200場勝利的教練。聯盟中只有威爾肯斯和老尼爾森達到過這樣的成就,不過萊利在1842場的執教總場數就創造這一紀錄是三人中最少的。
猛龍隊在12月19日客場擊敗快艇隊的比賽中,波什拿到的9個籃板讓他憑借2847個籃板的總成績超過了安東尼奧·戴維斯保持的2839個猛龍隊史籃板紀錄。波什在多倫多效力五年,場均可以拿到18.2分和9.0籃板,并曾兩次入選全明星,穩定的表現讓他成為卡特之后球隊的核心球員。
湖人隊在12月24日客場95比90擊敗尼克斯隊的比賽中,科比得到了39分,這讓他的總得分一舉突破20000分大關??票纫渤蔀槭飞献钅贻p達到20000分的球員,他達到這一里程碑的年齡是29歲122天,超越了此前張伯倫的29歲134天和喬丹的29歲326天。與此同利,科比是NBA歷史上第31個拿到20000分的球員,達成這個目標用了811場比賽,在所用場次排在第15。
聲音
“當時和凱爾特人比賽是很痛苦,但我沒有仇恨他們。我很開心他們重新回到強隊行列,這對聯盟有很大幫助?!?/p>
——沒有人比“魔術師”約翰遜更熟悉上世紀80年代凱爾特人了,他曾經三次帶領湖人和伯德領軍的凱爾持人隊會師總決賽,并兩次問鼎冠軍。在經過數十年的沉淪后,約翰遜很開心看到昔日老對手重新強大起來。
“我需要10次以上的出手,這樣我就能找回感覺,連我兒子都不會滿足于我一場比賽只出手7次?!薄獖W尼爾坦誠地表示自己本賽季表現糟糕,但他也認為自己應該為慢熱開局的熱火提供更多幫助,以擺脫東區墊底的尷尬境地。奧尼爾本賽季場均出場27.8分鐘,只能貢獻14.3分和7.7個籃板。他將表現不好歸罪于隊友也并非沒有道理,要知道“大鯊魚”本賽季依舊保持相當高的命中率(59.8%)。
“有些人也許會說,這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但我認為人們并不知道這對我來說有多困難。很多人想像不來,代表太陽隊打球幾乎耗去了我所有的精力,不論是體力上還是精神上,如果非要我明年夏天打完NBA賽季后再打奧運落選賽,我真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力氣把籃球生涯延續下去?!?/p>
——作為加拿大國家隊隊長,從1993年到2004年,納什一直代表加拿大國家隊參賽。然而加拿大籃球人才凋零,使得納什在2004年做出了退出國家隊的決定。加拿大球迷還是希望他能代表球隊參加北京奧運會落選賽,但兩屆MVP恐怕不會回到國家隊中了。
“當時我接到他的電話時,他開口便告訴我這件事,我還以為他喝醉了酒,故意逗我玩的,我對他說是不是喝多了葡萄酒,結果他說是認真的?!?/p>
——在波波維奇的溝通下,馬刺決定在當地時間12月22日與快艇的比賽中為曾經在生安東尼奧效力9年的“小將軍”約翰遜舉行其6號球衣退役儀式。現任小牛隊主教練的約翰遜得知這一消息興奮說到,這比當初他得最佳主教練還要令人激動?!靶④姟痹隈R刺效力10個賽季,是1999年球隊奪冠的功臣之一。同時他也是馬刺歷史上的助攻王,總計4474次。
“我覺得球員們需要我,他們遇上過不去的坎,必須推他們一把。最開始我是不想扮演這個角色的,我覺得每個球員都有自我激勵的方法,用不著別人幫忙,但那也許只是我的想法?!?/p>
——經歷了6勝4負的不錯開局后,山貓隊在接下來的12場比賽中輸掉了10場。球隊小老板“飛人”喬丹眼見球隊戰績糟糕,難免急上心頭,于是決定言傳身教,親自“駕臨”山貓隊訓練場,給球員們上起了訓練課。
“現在的我比過去更自信,隊友們也樂意給我更多機會。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更全面的球員,在各個方面都能為球隊作出貢獻。”
——小牛在主場戰勝爵士的比賽中,約什·翟華德得到職業生涯懾高的47分。賽后他也顯得自信滿滿,表示要在本賽季為球隊做出更大貢獻。
“如果一名球員不停追我,我會傾向于接受他的意見,蒂姆今天并沒有把我煩到死,因此彼決定繼續讓他坐板凳直到他來狂追我為止?!?/p>
——在鄧肯基本痊愈的情況下,波波維奇在馬刺客場對陣勇士的比賽中選擇不讓“石佛”上場,他認為在賽季初不宣讓鄧肯在沒有100%恢復的情況下復出。

“真的就像打架,在季后賽你必須這樣打,常規賽沒必要這樣吧。”
——湖人幾乎領先了整場比賽,但最后時刻被勇士隊在主場翻盤。賽后科比“嘲笑”了勇士偷換了關于比賽競爭的概念??票仍谶@場比賽中因為拼搶受了輕傷,他的隊友圖里亞夫扣籃時也被巴恩斯直接摁翻在地。不過勇士已經連續9場比賽輸給湖人,他們肯定不想在主場延續這一恥辱紀錄。
這樣的第六人,你還認識嗎?
是主力還是替補?這是個問題。
你是否還記得什么是球隊的第六人?如果我沒有說錯的話,第六人應該是主力與替補的臨界點,是引領輪換陣容的板凳領袖。也就是說當你從替補做到第六人的時候,那么你已經踏上了彈向主力的跳板。不過,現在這種傳統意義上的說法已經開始動搖,畢竟當今聯盟有些球隊的做法已經超出了這個傳統所約束的范疇。現在聯盟中的球隊更愿意把自己最為穩定的得分點摁在板凳土,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在最關鍵的時候給球隊最穩定的火力支援?!碑斎贿@些第六人多是球隊主帥的刻意安排,就像馬刺的吉諾比利和小牛的賈森·特里,他們本來都是球隊主力中不可取代的一員,然而現在他們卻更多地出現在替補席上,這種“主力”第六人的戰術在聯盟中似乎已經形成了一股風潮,被各支球隊爭相模仿。
其實這種戰術在黑白年代的NBA很是風行,只是我們還很難對那個時候的NBA有所追憶。NBA第一位名義上的第六人屬于上世紀50年代凱爾特人的弗蘭克-拉姆齊。當時紅衣主教奧爾巴赫直把拉姆齊當第六人使,只是那個時候對于第六人的概念還很模糊。直到約翰·哈夫利切克的出現,這個身高1 96米的搖擺人在其職業生涯的16年中都在扮演著第六人的角色,甚至奧爾巴赫還為哈夫利切克量身制定了一套所謂的“第六人戰術”,而且在老爺子的眼中從來都沒有把哈夫利切克當做替補看待?!凹s翰可不是替補,他是我們的第六人?!眾W爾巴赫不無驕傲地贊揚著哈夫利切克的確,對于約翰·哈夫利切克來說,他只是一個名義上的替補罷了。畢竟哈夫利切克至今還把持著凱爾特人得分最高球員的寶座(他共出場1270場,得到26395分,平均每場20.8分)哈夫利切克冷靜、足智多謀、穩定可靠,往往通過自己出色的得分手段幫助球隊打破僵局要不是哈夫利切克在1966年總決賽的“神奇一斷”(1966年4月15日,凱爾特人隊和湖人隊在總決賽上戰成3比3平在第7場生死戰上,凱爾特人隊在最后5秒鐘的時候領先湖人隊1分。本方拉塞爾出現失誤,眼看對手斷球發動快攻,但是替補出場的哈夫呈切克如閃電般將球從對手手中搶回來,保住了勝果),凱爾特人八連冠的歷史將被改寫。
不過,在上世紀60年代的NBA并非只有哈夫利切克一個人在獨舞,當時身在76人的比利·康寧漢也在板凳上洞悉著球場上的一切,隨時準備上場給對手致命一擊。這個在NBA歷史上最善搶籃板的小前鋒,尤其在進攻籃板方面表現卓越的球員,在其職業生涯的第一年就有場均7.5個籃板的表現。不過當時的比利·康寧漢還只是一個菜鳥球員,所以他在板凳上還不能算是一種戰術,而是一種適應。然而,1966-67賽季作為球隊第六人的比利·康寧漢已經能夠在28.1分鐘的上場時間里得到18.9分和7.6個籃板球,他快速的腳步移動和不知疲倦的防守更是幫助球隊終結了凱爾特人的八連冠。當時的比利·康寧漢也只是把第六人當做成為主力的過度,而不是作為一種戰術出現,所以對于這個第六人來說還不算有悖倫常。直到1983年NBA歷史上首個被聯盟承認并獲得第一個最佳第六人獎項的鮑比·瓊斯的出現,才使得已經日益沒落的“第六人戰術”得到了觸底反彈的機會。瓊斯以效率著稱。職業生涯的命中率高達55%。在瓊斯的12年職業生涯中,他場均貢獻13分。不錯,鮑比·瓊斯也是具有主力實力卻打替補的典型代表。也許人們都已經不會記得馬克·拉瓦諾尼這個名字,但當時身在76人的鮑比·瓊斯正是為這個人擔當替補角色,“我自己心里清楚,鮑比能力比我強。”
當第六人真正成為一種榮譽之后,注定了“第六人戰術”將再次掀起一股風潮,此后獲得“最佳第六人”稱號的球員幾乎都具備全明星水準。像凱爾特人的凱文·麥克海爾、比爾·沃頓、密爾沃基雄鹿隊鋒衛搖擺人里奇·皮爾斯(是所有最佳第六人中,惟一一個得分全隊最高的球員,1989-1990賽季,他場均拿下23分)、菲尼克斯前鋒埃迪·約翰遜、印第安納步行者前鋒德特雷夫·施拉姆夫和芝加哥公牛隊前鋒托尼-庫克奇,這些優秀球員霸占了上世紀80年代NBA的“替補王座”,以至于猶如維尼-約翰遜、邁克爾·庫珀和杜羅·貝里這樣優秀的球員都在最佳第六人的爭奪中敗下陣來
遺憾的是,時代的進步卻沖淡了屬于歷史的榮光,雖然每年NBA依然會評出最佳第六人的獎項,但顯然這一切已經歸于平淡,畢竟現代籃球對于第六人的評價已經很難達到曾經歷史的高度。更多的事實已經讓我們對于第六人的定義停留在成為先發主力的跳板這個層面上。就像賈米森、本·戈登和邁克·米勒都踏在第六人這塊跳板進入了主力的行列,我們不能否定他們是成功的,沒有一個人會樂于整個職業生涯都擔當替補這個行當,每一個職業球員都會把自己成為先發看做是一種榮耀和對自己表現的肯定。于是,聯盟中對于第六人戰術的運用也出現了荒蕪的跡象。其實這一切很容易被理解,畢竟每一個球員背后都有自己的經紀人,這些經紀人會最大限度地榨取手中球員的經濟利益,當然也包括上場時間的安排和球員在球隊中作用的體現。同時,對于撫平那些已經是球隊絕對主力球員的心態才是最令主教練頭疼的事情,“許多球員認為,打替補太委屈自己了”森林狼隊的籃球事務副總裁麥克海爾說。而且現在的球員不如前輩們全面,他們對于基本功的掌握已經很難與70和80年代的NBA球員相提并論了,“排兵布陣比以前難多了,畢竟你要在自己的板凳席上挖掘出一個優秀的替補已經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了。”鮑勃-麥卡杜(曾經在湖人隊擔當第六人,并幫助球隊拿下總冠軍)這個曾經的MVP如是說,的確,在這個商業得有些過了頭的年代,你再奢望一個具備先發主力實力的球員成為替補第六人真的很不現實。
直到吉諾比利被波波維奇重新摁在板凳上并取得很好效果的那一刻起,整個NBA對于原始第六人的回憶才有了些頭緒。其實歐洲的莫斯科中央陸軍隊一直保留著“第六人戰術”的原始傳統,因為他們球隊的絕對球星帕帕盧卡斯從來都沒有首發過,而他確是2007年歐洲聯賽年度MVP的獲得者。顯然莫斯科中央陸軍隊的主帥埃托雷·梅斯納對于傳統籃球的研究已經領先于NBA,所以說真正地體現籃球真諦的比賽并不在NBA,而在歐洲的說法還是具備一定的道理不過還好,現在越來越多執教NBA球隊的主教練已經意識到這種傳統“第六人戰術”的流失對于一支球隊的影響已經不能再被忽視,所以我們看到如今聯盟中已經開始有些球隊對傳統“第六人戰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開始運用到自己的球隊當中。
當然馬刺隊的主帥波波維奇還是第一個吃番茄的人,自從去年1月28日起,吉諾比利就被波波維奇摁在了板凳上,在吉諾比利代表馬刺隊打的所有比賽中,全部以第六人身份出場,如果加上季后賽,截至本賽季首月,他已經連續72場比賽以替補身份代表馬刺出戰,當然波波維奇能夠說服吉諾比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把Manu叫到辦公室,然后非常冷靜——就像投資經紀人羅列投資選擇時那樣胸有成竹地——向他列舉無數個安排他作為替補對他本人以及馬刺都有好處的理由。”波波維奇這樣說?!八艣]那么冷靜呢。他當時因為球隊表現不佳一直心煩意亂。他對我大吼‘你會首發!但是作為板凳的首發!”,于是我說,“好的”顯然馬努還是有些委屈,可是當馬努看到自己做為替補之后球隊的戰績開始穩步提升,而自己的出場時間絲毫都沒有受到影響之后,他逐漸適應了這個第六人的角色。在新賽季吉諾比利的所有數據都達到了職業生涯的新高,而場均21.2分也是球隊最高。“當你的利益沒有受到任何損失,同時又能給球隊帶來變化,這種一舉雙得的方法怎么能不被我接受,”吉諾比利接著說,“比賽最后五六分鐘,我仍會在場上,我是關鍵時刻的關鍵球員?!憋@然吉諾比利已經開始享受這種“主力第六人”的待遇,畢竟他沒有了擔當主力球員所要承擔的壓力“他很滿足于擔任一個團隊球員,沒有任何功利的色彩,”波波維奇說,“我們尋求的是建立一個人人都能最大限度發揮的戰術體系和球隊傳統,馬努現在的表現很適合”這的確已經給整個聯盟開了一個好頭,對于那些正在尋求球隊戰術變化的球隊來說,馬刺隊無疑做出了典范。更何況現在NBA中很多球隊都在以馬刺為模板來建設球隊。
果然,有了第一個吃番茄的人,并且從中嘗到了甜頭,那么對于番茄的銷量來說就不會成為問題。于是在2007-08賽季還沒開始時,約翰遜就已公開宣布,新賽季特里將鐵定出現在小牛的替補席上,約翰遜當時給出的理由是:球隊需要提升防守效率。他說:“我們場上高度不夠、我們的籃板球保護不夠,我們的防守強度不夠。”其實大家都很清楚,特里是那種在關鍵時刻能夠穩定得分的球員,而“小將軍”約翰遜這樣做是為了保持球隊火力的持續性。其實大家都知道小牛隊從來都不缺射手,無論是上個賽季的常規賽MVP諾維茨基,還是球隊中距離殺手喬什·霍華德,他們都具備明星級別的得分能力,然而他們對于三分球的把握就要與特里相差一個級別。所以約翰遜把特里放置在替補席上更多地是為了讓球隊在三分線外保持相當的火力。
當然作為第六人,你必須為球隊提供一些獨特的東西。就如同哈夫利切克所做的一切,救球也好、搶籃板也好、助攻也好、得分也好,雖然每個球員上場都是為了這些,但是作為第六人,你一上場就應該給球隊帶來點兒不一樣的感覺。顯然吉諾比利和特里在這些方面都完成的不錯。而近三年來的最佳第六人得主本·戈登、邁克·米勒和巴博薩,他們更多的只是作為第六人上場行使得分的角色,而對于防守他們始終都很難定義好自己的位置。所以他們對于第六人角色的詮釋已經沒有了傳統的色彩。也許你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我對于傳統的東西有著這樣的執著?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在上面說過了,作為傳統的第六人,不應該只是行使得分這個最為基本的職責,他還要為球隊注入一種活力和一種拼搏的精神。就如同1986年的比爾·沃頓和1982年的麥卡杜一樣,雖然是替補。但卻是球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其實除了吉諾比利和特里以外,聯盟中并不乏優秀的第六人。公牛隊的安德烈斯·諾西奧尼、老鷹隊的喬什·柴德里斯,還有猛龍隊的卡洛斯·德爾菲諾他們無論是在得分方面,還是在防守方面都會在上場之后為球隊帶來很好的化學變化,他們也是那種具備主力實力卻身背替補之職的球員。
顯然在這個賽季第六人的身份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他們已經不再是那個被人忽視的人群,當他們從板凳上躍起走上球場的那一刻,同樣會得到球迷們山呼海嘯般的吶喊,他們為球隊擁有這樣瘋狂的“板凳”興奮不已,因為球迷們已經意識到自己球隊的第六人很可能改變比賽。這種“超級第六人”戰術的復蘇將為整個NBA帶來歷史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