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歸納德國和美國高校會展教育的辦學方式,提出了對廣西高校會展人才培養的八條啟示。
關鍵詞 高校 會展教育
會展業發達的德國和美國,其會展教育為該國會展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研究它們的會展教育,并結合廣西高校會展人才培養的實際,有助于找到適合廣西會展業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方法。
一、國外會展人才培養模式
(一)德國會展人才培養的方式
德國的會展教育已形成了產、學、教互動的良好機制,德國的會展教育,可歸納為4個特點:
1 辦學力量集中,辦學規模不大。據了解,目前在德國主要有兩所院校開辦會展專業,一是瑞文斯堡合作教育大學有自己的會展管理系,該系的專業所學課程是基于工商管理學,加入會展課程,即從工商管理角度來研究會展管理,在校生有約200人,每年招生65人左右,學制為3年;另一個是科隆大學,從2000年起開設會展專業的碩士生課程。兩所學校前者偏重實踐操作,后者偏重理論研究。由于辦學力量集中,德國國內與會展教育相關的教學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都很高。
2 產學教結合,采用定制化模式。德國會展教育基本上屬于定向培養,采取與會展企業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如瑞文斯堡合作教育大學招收的是由企業定向培養的學生,學生畢業后,再回到原公司工作。另一方面,在與這些企業的合作過程中,教師十分注重從企業那里吸收經典案例和操作經驗,收集業界的最新動態,并分析、提煉后反饋給學生,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企業的發展需要對學習內容進行及時調整。在這種教與學有機互動的環境下,教學和學習都有很明確的目標,學習效果非常好。
3 培養專長人才,按模塊設置課程。德國會展教育在課程設置上主要分為五大模塊,即工商管理、展覽管理、會議管理、大型活動管理以及展示設計與搭建,其中工商管理側重于會展綜合組織管理和會展營銷,展覽管理側重于展覽項目策劃與實施,會議管理側重于會議項目策劃與實施,大型活動管理側重于大型活動策劃與實施,展臺設計與搭建側重于展臺的設計與施工管理。學生每學完一個模塊再經過相應實習,具備了該模塊所要求的專門的工作能力。
4 理論與實踐各半,重視培養實際操作能力。德國的會展教育十分注重實踐性環節的作用。一般而言,會展專業的學生在學校學習三年,每學期六個月,其中理論課與實踐課的學習時間各半。每次實習活動都有特定的主題,這些主題往往與剛剛結束的若干課程內容有關。學生經過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不斷反復的過程,自身的理論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為了保證學生實習的有效性,德國開辦會展專業的高等院校均與眾多會展公司建立了廣泛的聯系和良好的合作關系。
(二)美國會展人才培養的方式
有關數據顯示,美國有約70所大學提供了會展管理的相關教育。美國的會展教育歸納起來,有以下4個特點:
1 大學商科類專業設置會展課程。美國的高等教育,沒有專門的會展專業,但在許多大學的商科類專業都設有會展方面的必修和選修課,這些課程包括:旅游和接待管理、運動和大型活動管理、運動和大型活動營銷、會議業概論、會議規劃、貿易展覽運營、會展服務管理、會展設施管理、展覽服務、展示管理、出展管理等。目前美國的高等院校還沒有會展專業的碩士學位,一些旅游管理類的碩士學位課程中設置有會展方面的課程。
2 依據培養目標設置相應會展課程。在不同的大學中,針對各自學校制定的學生培養目標,在課程的選擇和設計上,有所不同。比如私立的喬治·華盛頓大學的旅游接待管理系設有運動和大型活動管理專業方向,該方向的學生要完成旅游和接待、運動和大型活動企業管理等4門必修課程的學習;州立的拉斯維加斯內華達大學的旅游和會議管理系開始有會展課程,包括三門會議和展覽方面的專業課程和五門會議和展覽方面的選修課程。
3 會展兼職教師比例大。美國的會展教育的師資有專職和兼職的,且兼職教師的比重相當大。比如喬治·華盛頓大學的開設會展課程的旅游接待管理系專職教師有7名,兼職教師有10名;拉斯維加斯內華達大學開設會展課程的旅游和會議管理系有專職教師24名、兼職教師18名。
4 高校面向社會開設培訓課程。一些高校設有研究所,向社會和學生提供一些培訓課程,比如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國際旅游研究所,提供大型活動管理證書培訓課程(EMP),進修7門課程。主要針對工作經驗不多,或剛就業的人員,進行初級入門在職培訓,一年有約800人參加培訓。拉斯維加斯內華達大學,沒有專門的證書培訓課程,但可根據合作方的要求,度身定制培訓課程。這些大學也積極拓展海外的辦學市場,比如開設網上教學,到他國辦課程培訓等。
二、廣西如何開展會展人才培養
(一)廣西高校是廣西會展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
目前,廣西會展業獲得高素質的會展人才,主要是靠“借用”、“引進”和“員工提升”等幾種方式。“借用”和“引進”,可以解決短期內廣西高素質會展人才供遠小于求的問題,但僅靠這兩種方法是不夠的。因為受制于全國會展人才的短缺,這種方法不但難以確保引入足夠數量的人才,而且由于費用高昂,在廣西目前的財力下,也難以做到引人的人才有較高的質量。另外,許多借用和引進的會展人才對廣西和東盟的情況并不是十分了解,讓他們在短期內對廣西的會展戰略和大型的會展活動進行科學有效的定位和運做,風險也比較大。“員工提升”是會展機構對自己的骨干員工進行培訓,使之在會展知識和經驗上快速提升。但由于會展機構本身在培訓方面很難做到系統性,人才的培養效率不高。
基于市場的需求,高校開始著手培養會展人才,以彌補上述幾種方式存在的不足。利用高校的資源,可以定期的向社會培養出有一批高素質的會展從業者,為廣西會展業輸入新鮮的血液。高校可根據本地會展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培養出熟悉當地環境,善于把握當地各種會展商機的高素質人才。廣西目前開設會展專業學歷教育的院校,主要有廣西財經學院、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和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等,其中廣西財經學院的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為本科層次的會展專業,培養會展業需要的核心人才;其他院校培養的會展人才為專科層次。除了開展會展專業學歷教育的院校外,在其他院校的專業中開設會展課程的較少。
(二)國外高校會展教育對廣西高校會展教育的啟示
德國、美國高校會展人才培養方式的可供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很多,但并非它們所有的做法用在廣西都合適,畢竟我國和德國、美國的教育體制、會展行業管理體制等都存有差異,廣西會展業發展的實際也和德國、美國等差距很大,因此必須結合廣西會展業及會展教育實際來借鑒。
1 人才培養規模應少而精。對于廣西會展核心人才的培養,應求精而不求多。會展核心人才的培養層次應達到本科。教育主管部門應對培養會展核心人才的專業設置進行嚴格審批,即使批準了少數大學開辦了這類專業,也要嚴格控制辦學規模,不能盲目擴招,以確保教學資源集中,教學質量優良。筆者建議在廣西開辦培養會展核心人才培養的專業,每年的招生總規模不超過120人。
2 輔助型和支持型會展人才的培養應分布于各院校。廣西各高校都有各自的辦學特色和優勢,比如有些院校在培養東盟國家語言人才方面,在全國有很高的知名度;有些藝術類院校在培養環境藝術設計人才方面,也有很好的口碑;某些旅游類院校在培養旅游接待人才方面,有很強的比較優勢。因此,可將會展的輔助型人才和支持型人才的培養放在這些院校進行。由于這類人才就業渠道的廣泛性,因此只須在原有專業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會展培養方向即可。同時,這類人才的培養規模可加大。
3 會展人才培養逐步實現定制化。廣西高校會展人才培養應嘗試定向培養制度,即招入的學生,在報考時就知道自己將來的就業方向和單位;用人單位可以在招生工作中提出自己的要求并和院校及學生本人簽訂合同。這樣既可保證所招學生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同時由于就業有保證,往往生源的質量也較高,在培養過程中用人單位也愿意提供較多的崗位實訓機會。另外,可以探索國內外企業和學校共同出資辦學的路子。
4 課程設置體現“廣”和“專”。會展核心型人才的總體規格應該是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因而,在課程設置上應體現出“廣”和“專”的要求。“廣”是相對于基礎課的設置而言的,根據會展人才應具備的基礎素質和能力,基礎課應涉及到哲學思想與行為規范、經濟與科學技術、語言與政策法規、素質教育等方面的課程;“專”是根據市場的需求和學生的特點興趣,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塊,讓學生選擇不同的側重內容,從而保證人盡其才,有的放矢。
5 會展人才培養應體現區域經濟發展要求。特別強調的是廣西會展類專業課程設置應該體現區域經濟發展要求,即要有“廣西特色”、“東盟特色”、“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特色”,因此在主修或方向性課程中加入廣西及東盟各國會展業的發展情況、會展制度、國家和地區經濟狀況、文化差異等專題講座,同時增加英語課程的份量,并推出東盟國家語言選修課程是十分必要的。
6 在教學計劃中加大實踐環節比重。廣西高校培養的學生畢業時一定要有較強的實戰能力,對會展的實際操作較了解。因此開辦會展專業的院校,應加強和政府相關機構、組展商的合作或借助自身優勢成立會展類公司,為學生提供直接接觸會展業的平臺。同時政府部門也應要求組展商和參展商提供實踐機會,比如在每年的中國一東盟博覽會期間讓高年級學生進入組委會各部門實習2~3個月,讓低年紀學生成為服務志愿者等,這都有助于學生的快速成長。
7 打造高素質師資隊伍。高水平會展師資隊伍的建設應根據廣西的情況,立足于對現有教師隊伍的培養和提升。對有理論水平、懂得教學方法的現任教師,只要給他們多些實踐的體驗,其在專業教學和研究方面提升的速度是很快的。因此一定要重視對現有教師的培養,提供更多的機會,讓這些教師去實踐會展。同時,廣西高校也不應忽視實戰人員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應學習美國多聘一些實戰人員為兼職教師,這些兼職教師將成為會展教育的重要師資補充。
8 高校與社會合作開展會展培訓。廣西的高校可設立會展研究所或研究中心,與社會合作,編排學歷課程和證書培訓課程。學歷課程往往時間較長,證書培訓課程往往時間較短。為那些有志于在會展行業發展的社會人員或在校學生提供培訓。課程的設置可按照市場需要來設置。培訓以有償的方式展開,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培訓的質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高校接觸實際,獲得社會的認可。(本文為廣西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自籌經費重點課題階段性成果)
(責編 覃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