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在出口信用保險業務中可能遇到的風險
(一)保障率不足風險
保障率不足風險是企業開展出口信用保險會遇到的一種基本風險。風險共擔是出口信用保險的一項基本原則。一般來說,保險公司會根據對進口客戶的獨立資信調查結果給予50%~90%的理賠率,客戶資信越高,理賠率越高;反之,理賠率越低。因此,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后,并不能保證防范100%的收匯風險,只能防范理賠率范圍以內的應收外匯賬款的風險。因此,企業自身也必須加強對客戶風險的控制與管理,尤其是低理賠率的客戶,說明保險公司從專業的評定角度將其確認為高風險客戶,企業在與其開展業務時,必須從結算方式、結算周期、業務量上綜合考慮,以求將風險降到最低。關于保障率不足的風險,有些企業會陷入一種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只要采取組合措施,就可以100%規避保障率不足的風險。比如,國內某企業向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對一境外客戶的出口合同申請出口信用保險,保險公司在其批準的循環額度內為其核定了70%的理賠率,該企業以為將剩余的30%部分再通過其他措施得到保障后就可以沒有任何風險了,于是要求國外客戶必須先提供30%的L/C結算方式,剩余部分再采用出口信用保險合同規定的結算方式。其實,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一旦該客戶真的發生了收匯風險,保險公司按已發貨未收匯總額的70%給予投保企業理賠后,企業將會把包括L/C結算方式在內的應收未收的外匯賬款的權益全部轉移給保險公司。
(二)額度失控風險
額度失控風險是企業開展出口信用保險業務可能會遇到的最重要的風險。企業在向保險公司申請出口信用保險時,一般是根據本單位以前年度的出口額度向保險公司申請一個總的出口信用保險額度。如果企業的出口客戶較多,并且結算方式與風險程度各不相同,還可以在總的信用保險額度內針對不同的客戶分別為每一個客戶申請一個不同的可循環使用的出口信用保險額度和理賠率。在這種情況下,取得出口信用保險額度后,就需要對每一個客戶的實際發貨未收匯額度進行控制。一旦超過出口信用保險額度發貨,超額部分發生的逾期不能收匯的損失將完全由企業自己承擔。例如國內某出口企業,在向歐洲某客戶出口自己的產品時,向保險公司申請了結算期為150天、理賠率為90%、在1年內可循環使用的出口信用保險額度。獲得出口信用保險額度后,由于該公司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的疏忽,在發貨時放松了對出口信用保險額度的控制,最后實際發貨比出口信用保險額度多出了近百萬歐元。結果該客戶突然宣布破產,根據規定,保險公司只對該公司出口信用保險額度內的出口收匯給予90%的理賠,超額發貨部分不予理賠。后來,保險公司考慮到與該企業的長期合作關系,才對超額發貨部分給予了不超過50%的理賠。由此可見,這種額度失控風險一旦發生,帶給企業的損失將是巨大的。
(三)申報延時風險
申報延時風險也是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企業必須重點防范的風險之一。其主要出現在以下兩個環節:一是對境外客戶發貨后不及時向保險公司申報發貨信息,提報發貨發票、發貨提單等單據;二是當境外客戶出現收匯逾期時,不及時向保險公司反饋客戶已經發生逾期收匯的信息。由于申報不及時,不能使保險公司迅速跟蹤調查客戶的信息,可能導致損失的擴大。
(四)風險控制機制失效風險
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之后很容易放松對應收賬款的風險控制,認為投保之后風險就完全轉嫁給保險公司了。其實,出口信用保險只是規避出口收匯風險的一種防范手段,其發揮風險規避、促進出口作用的大小與企業自身的風險控制體系密不可分。一般來說,企業自身的收匯風險控制機制完善,再輔之以出口信用保險,發生風險的幾率就小,出口信用保險就越能起到幫助企業擴大出口的作用;反之,作用就越小。
(五)分散投保、效率低下風險
由于對關聯公司的出口不能投保出口信用保險,國內一些通過設立境外銷售子公司來擴大海外銷售的大公司,一般采用境外公司直接在當地投保信用保險的辦法,但由于信用保險具有政策保障性,不同的境外國家其出口信用保險政策不同,其保險費率與理賠程序也不同,由境外公司分散投保很容易導致投保成本高和理賠效率低等問題。
二、企業對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風險防范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內部風險控制制度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應收外匯賬款內部風險控制制度是企業防范出口信用風險、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出口促進作用的重要保障。對出口企業來說,一套完善的內部應收外匯賬款風險控制制度包括:開發新客戶前的綜合調查、結算方式與結算賬期的合理選擇、投保額度的合理申請、發貨后的動態跟蹤調查等。只有將企業內部的應收外匯賬款風險控制制度和出口信用保險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口信用保險的保障作用與出口促進作用。
(二)加強出口信用保險額度的綜合管理
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措施加強內部控制:一是建立出口信用保險額度統一管理制度,如可以由財務部門的收匯崗位集中管理。二是建立多級審核制,即在發貨時由發貨人員、財務人員、部門經理等多級審核,通過多設審核閘口防止超限額發貨情況的發生。三是建立專門的出口信用保險額度使用臺賬制度,逐筆登記限額內的出口發貨情況。四是建立出口信用保險額度使用情況動態檢查制度,每一筆發貨之前都應仔細檢查未收匯余額是否還在額度之內,對于超過出口信用保險額度的,必須立即跳閘。五是建立出口信用額度使用情況定期分析制度,按周、按月編報分客戶的出口信用保險額度使用情況分析報表。
(三)建立定期申報制度
企業一旦獲得保險公司對出口客戶的循環授信額度并正式開始發貨,就必須建立定期申報制度。定期申報制度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定期申報對授信客戶的出口發貨信息,提交發票、提單等出口單據;二是一旦發現出口客戶出現收匯逾期的情況,立即向保險公司申報客戶的逾期信息;三是一旦客戶的逾期超過一定期限,必須及時向保險公司進行理賠申請。
(四)對終端客戶進行集中綜合授信管理
通過設立境外公司擴大出口的企業,可以通過選擇國內的保險公司申請對終端客戶進行綜合授信管理。目前,國內已經有大型出口企業采用這一投保模式,即通過國內母公司的總授信額度向境外銷售公司的所有重要終端客戶分別申請一個子額度,當終端客戶發生收匯風險時,由國內保險公司統一理賠。這樣操作不但可以降低綜合投保成本,還可以提高理賠效率。
(五)選擇合理的結算方式與賬期
投保出口信用保險并不能完全分散出口收匯風險,因此,企業在出口業務上,還必須選擇合理的結算方式,嚴格控制結算賬期。投保前與投保后應采用一樣嚴格的控制標準,而不能在投保后就放松控制標準。企業對客戶的風險控制措施必須到位,在投保時,才能盡量爭取到高的理賠率。
(六)與保險公司建立客戶信息資源共享機制
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之后,應該與保險公司實現客戶信息資源的共享。企業及時將了解到的客戶資訊信息告知給保險公司,同時應向保險公司隨時了解其掌握的客戶最新的資訊信息。通過建立信息互通機制,可以將客戶可能發生的收匯風險降到最低,同時企業與保險公司之間也可以實現共贏。
責編: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