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向上虛報庫存容量數字騙取國家保管費,另一方面通過倒賣“不允許動”的儲備糧或出租糧倉在市場上贏利,兩者實現了當前糧庫的“雙重套現”。
位于長江之北、安徽當涂縣境內的采石磯,因李白衣冠冢而聞名天下,每年的吟詩節更是吸引了眾多現代墨客。
日前,記者與化名溫濤的東部某省農科院研究員以“調查糧食害蟲”的名義來到這里。緊挨采石磯風景區南山腳下的馬鞍山市糧食有限責任公司第一糧庫正位于此。
2008年4月1日15時,這個存儲中央、省、市三級儲備糧總容量約8萬噸的地方,糧倉大門落滿灰塵,成人拳頭大的鎖布滿鐵銹,只有門衛和辦公室主任兩人在上班,這是此行探訪的第二個糧庫。
進大門在中間的水泥路上步行約1分鐘,來到最后面的一座帶有天井和池塘的2層小樓,糧庫辦公室的王主任在二樓中間的房間里正同時操作著一臺筆記本和一臺臺式電腦。王的腳上,穿著一雙老虎毛顏色的拖鞋。
“去年秋天就已清倉,沒有一粒糧食了?!蓖踔魅伪硎?,“你們來晚了。”
2007年秋天處理的糧食,大部分在市場上賣掉了,“這幾年糧食市場不景氣,以保護價收來的糧食加上倉庫保管費使得整個糧庫經營虧損”;另外一小部分(國家儲備糧)則轉到了當涂縣國家直屬糧庫。
這里大小有14個倉庫,根據規劃,未來在糧庫后面不遠處,即將建設一座新型的大糧倉。因此,王主任說,這段時間每人約半個月才輪流值班一次,“在辦公室更不需要外出?!?/p>
2008年全國兩會期間,身為政協委員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提交了一份有關糧庫空置問題的提案,引起轟動?!坝行﹪覂浼Z庫是空的,這些人虛報是有好處的,他們可以從國家拿補貼,還可以拿倉庫來存其他東西,這是很嚴重的問題?!睋襟w報道,提案交上去不久,溫家寶總理對此專門作出了批示,還要求有關的糧食局長來找袁隆平。不過袁認為,“我覺得還是要微服私訪,大張旗鼓去檢查怎么看得出問題!”
在溫濤看來,袁隆平所寫提案反映出的問題正是糧食體制改革后所暴露出來的漏洞。一方面向上虛報庫存容量數字騙取國家保管費,另一方面通過倒賣“不允許動”的儲備糧或出租糧倉在市場上贏利,兩者實現了當前糧庫的“雙重套現”。
庫存之疑
在探訪上述馬鞍山市糧食有限責任公司第一糧庫之前的幾個小時,記者來到了此行探訪的第一個糧庫——向山鎮糧庫。
4月1日中午,馬鞍山市向山鎮車站旁公園里正打太極的黃大爺對記者表示,“你們現在來買糧沒得用,因為糧庫根本沒糧可賣,糧庫已經有至少三年沒有糧食賣了。”
步行大約300米后,記者來到向山鎮糧庫(蕪湖糧庫直屬庫),除了一個看門的老人外,臨近街道的辦公樓全部鎖門,“好幾天沒人了,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也輪不到我問?!?/p>
這里前后四進倉庫,一摸大門上的鎖就會有黃色的鐵銹粘到手上——且鎖沒有扣上。前后推門查看,只有一個倉庫存儲著小麥,其余均清倉。
“這是蕪湖的一個企業老板在這里租的,大約有2萬斤小麥。”看門老人說,“有什么事情你明天再來吧。”
從馬鞍山市糧食有限責任公司第一糧庫乘出租車大約1個小時,記者一行來到當涂縣國家直屬糧庫(國有糧庫),這是此行探訪的第三個糧庫。
放眼望去,三排白墻藍門的糧倉格外顯眼。這里依山傍水,與中國傳統風水學說頗為順應。
不過,一個打掃衛生的中年女子說,目前只有陶總在辦公室,其他人最近都是下午3點半就下班。
記者進到陶總的辦公室,門牌上寫的職務是“副總經理”。他正一邊寫材料,一邊輔導著正上小學2年級的兒子。
對于“調查農業害蟲”,在陶的記憶中只有1996年鄭州某學校的教授曾來過一次。
閑談中得知,這個糧庫,按照國家投資設計庫存量為10萬噸,2002年建成,但因上任當涂縣糧食局局長朱支芳(2007年10月因受賄20余萬元被判有期徒刑10年)而使得現在只有不到6萬噸的容量。
溫濤研究員曾做過生產隊長,在基層工作近20年,因此當溫濤說出關于糧庫管理的種種事情后,陶副總說:“是啊,不過全國都一樣?!?/p>
“按照《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規定,必須保證倉庫里有總庫存量的40%~50%,其中,20%當作部隊戰略儲備用糧,20%為城鎮居民用糧,還有10%國家應急調用糧?!睖貪硎?,還有一半,按照國家規定,可以自由交易,但作為國有糧庫,必須上報國家糧食局審批和備案,不能擅自做任何處理變動。
當說出目前糧庫經營普遍虧本、糧食不景氣的時候,陶副總道出:按照庫存量,國家補貼74元 / 噸每年作為糧食保管費。
據保管人員介紹,當前這一糧庫的常量只有不到2萬噸,已低于國家儲存標準30%。再進一步深入后得知,其實這里只有不到1萬噸。
“取害蟲樣本”的第一個庫是7號庫,存稻谷,設計容量2200噸左右,實際1700噸左右;第二個庫是5號庫,存小麥,容量實際與前者類似。
據介紹,還有兩個庫是已經消毒殺蟲封存的1號庫和6號庫,存的是雜交稻,作為國家用糧。而對于其他倉庫,保管人員介紹“不用看了,沒有糧食,已按國家規定處理了?!?/p>
“從倉庫的容量看,4個倉庫實際存糧在8000噸左右。”
溫濤說,陶副總與他閑聊“庫存不足”時曾表示:全國一盤棋都是這樣,糧食市場不景氣,有關管理不到位,出現了你看我,我看你,大家互相將國有糧食倒賣相互借(調)糧補倉。
4月2日下午,記者與溫濤來到此行的第四站——滁州中央直屬糧庫,這里分為新倉區和老倉區,有大?。担岸鄠€糧倉,總存儲量約15萬噸,其中新倉是6.2萬噸,老倉是10萬噸左右,老倉主要用來中轉,存量很少。新倉主要用于國家儲備,但存量不足。
對于我們的進入,三個正在抽香煙的門衛未理會。
接待我們一行的是負責新倉倉庫管理科的闞科長。他對溫濤有關各地害蟲差異的變化研究表現出興趣,“原來是這樣的,有意思?!?/p>
交談時,溫濤主動試探說,按照當前的全國現狀,你們這里的存量應該不足50%。此時,闞科長點頭,“全國都這樣。”
對于記者此行調查的四個糧倉,溫濤這樣總結:按照規定,向山鎮,屬于蕪湖直屬糧庫,至少要保證30%的庫容量,用于蕪湖市地方本級政府應急調配;馬鞍山,市級糧庫,由省級調配或用于市本級應急,至少要40%;當涂縣,屬國家直屬糧庫,糧食由國家調配,必須不能低于50%;而滁州的新倉直屬中儲糧公司,按規定是不能動的,只能進不能出,要出必須由中儲糧總公司出具調令。
“而現在看來,嚴格地說,它們大多沒有達標?!?/p>
套利之法
溫濤與記者此行中獲知了糧庫是如何應付上級檢查的。
說起在糧庫不足時如何應付上級檢查,本次“查蟲”中,有糧庫保管人員表示,“這其實并不難?!?/p>
一方面領導要來檢查時,糧食部門已經提前通氣了;再者,通氣時就確定具體打開的倉庫(肯定是滿的),實在不行就突擊從其他糧庫調糧。
“在一些空置的糧倉門口貼上封條,門內放有一些刺激性味道非常濃烈的藥物,就說正在熏蒸殺蟲,不適宜打開倉庫。”
當然了,所有的賬目做平,毫無任何破綻。
“關鍵是,一些領導沒有突擊檢查意識,不過是走走場子。”溫濤表示。
與記者熟悉的一位曾在糧站工作的人士介紹:向上,套取國家保管費;向下,則通過倒賣儲備糧獲取巨額利潤。最重要的是,糧食加工企業,如與糧站管理者沒有“相當熟”的關系,則是無法購買到儲備糧的。
比如,一個糧庫的設計容量是10萬噸,實際容量為8萬噸,那么按照國家儲備糧規定,至少要保存3.2~4萬噸的糧食。
一般來說,以夏糧收購(主要是小麥),因當前國家糧食政策放開,農民并不知道今年的行情如何,但因國家糧庫的信譽遠比社會商販高得多,因此前期糧庫總能大量收購(以小麥最低保護價或略高價格收購),第二年春節,糧庫近區(或所在行政區劃內)市面上流通的小麥已開始減少,市場價就自然水漲船高。
此時,糧食加工企業從農民手中能夠直接收購的小麥已大大減少,糧庫便開始以高于保護價出售50%國家允許進行流通的部分(其理由是處理陳化糧),除50%外,有的糧庫就打起了另50%儲備糧的主意。
而有的糧庫,對于關系極其緊密的糧食加工企業,則以遠遠低于市場保護價的價格,出售存糧,如此一來,自身便能獲取購買者大量的回扣。
以上是“向下”獲利。
在此過程中,因管理監督上的不到位,糧庫便以滿倉或者最為保險的國家規定存量標準,上報存量,以獲得國家保管費用,此為“上套”。
此外,有的糧倉出租給企業存糧,不僅收取場地租用費,而且可利用此糧食來“上套”——不需任何成本,反而能“上下”獲利。
糧庫清倉或部分清倉后,待到第二年新糧上市,則可迅速填補空白,一切“天衣無縫”。
應對之道
對于上述種種的潛規則,溫濤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其一,在糧庫裝備攝像監控裝備,由上一級國家安全機關監控,因為糧食涉及國家安全問題。
其二,將農業直補款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由銀行代存,作為養老保險基金,以解決后顧之憂。同時,有關報表由縣級直接報中央,防止水分。
其三,建議糧食直補不能直補到種子上。當前農林系統的種子和植保部門為了獲取直補款向主管部門行賄,已使得次品種子出現從而坑害農民。
其四,糧站保管人員要進行流動,不能長時間在同一個崗位上工作。
其五,則希望有關領導加強“不打招呼”的“突擊”檢查。
2008年3月份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總經理包克辛也建議,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應從功能、布局、品種等方面進一步改善國家糧食儲備體系。
包克辛說,目前國家糧食儲備體系由國家、省、市、縣四級構成,基本以原糧為主;今后將由平行布局變為縱向的梯次布局,逐步改為市、縣兩級儲備,增加成品糧儲備。此外,需要調整的還包括國內糧食產銷區之間、糧食加工的布局,品種上,由目前的小麥、秈稻、谷稻、玉米向更豐富的品種過渡。
包克辛還建議,糧食的戰略儲備與周轉儲備體系應該形成一個整體,利用企業行為和市場辦法來調節糧食儲備。
鏈接
“糧庫空置”后果很嚴重
○九 木
安徽當涂許多糧庫早已空置多年,還在向國家虛報庫存,騙取保管費,并且不以為然,認為“全國都一樣”#65377;
這個結果驗證了袁隆平院士2008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的一份有關糧庫空置問題的提案#65377;這個提案指出,一些地方糧庫空置,為了“雙重套利”:向上,套取國家保管費;向下,則通過倒賣儲備糧獲取巨額利潤#65377;“他們可以從國家拿補貼,還可以拿倉庫來存其他東西,這是很嚴重的問題#65377;”
問題的嚴重性是大家可以想象得到的#65377;根據國家相關法規,儲備糧中,20%當作部隊戰略儲備用糧,20%為城鎮居民用糧,還有10%國家應急調用糧#65377;因此,“糧庫空置”無異于禍國殃民#65377;糧已盡卻稟倉實,緊要關頭,將危及蒼生性命,此為一禍;虛報庫存,騙取國家補貼,成為財政蛀蟲,此為二禍;庫存虛高,讓國家決策與調度建在“沙灘”之上,此為三禍#65377;
類似的事情還不止于“糧庫空置”#65377;筆者曾經親歷過的油荒事件,也是虛報釀成#65377;15年前,某省會城市出現排隊購買食用油的現象#65377;政府發布信息說,本市菜油儲備充足,云云#65377;本來,信息的依據是菜油儲備的統計報表,結果發現,菜油實際存量遠遠低于報表庫存,該市實際上已到無油可供的邊緣#65377;無奈,市政府緊急從北方臨時用專列調運菜油,才解燃眉之急#65377;事后,該市主管副市長對虛報造假現象深惡痛絕,也稱其為“禍國殃民”#65377;
更值得擔心的是,類似弄虛作假的問題,在其他領域里同樣存在#65377;比如,上市公司業績與信息披露作假,一些地方的房價信息虛假,最典型的莫過于各級政府對本地GDP的增長靠“拍腦袋”決定#65377;在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特定階段,“官升數字,數字升官”成為一大風景,“數字造假”,虛假“政績”成為公害#65377;相伴而生的是走過場監督,串通虛報成風#65377;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因而屢屢遭國際經濟學家質疑#65377;
細讀安徽當涂糧庫的調查報告,恍惚回到大躍進年代#65377;其造假的做法似曾相識,應付手腕與“放衛星”式浮夸風如出一轍#65377;不同的是,當時為了迎合,如今為了利益#65377;而糧庫職工一句輕描淡寫的“全國都一樣”,讓人不寒而栗#65377;一些管理部門的走過場檢查,也讓人寒心#65377;而恰恰是同一天,各大媒體刊登了一則消息,說中國的糧食儲備是充裕的#65377;對照之下,筆者與其他許多人有理由擔心:當年,個別地方能夠騙過朱總理,“糧庫空置”虛報庫存#65377;如今是否還有空倉未浮出水面呢?一旦需要,會不會再現那位副市長所遭遇的尷尬呢?
但愿,這是杞人憂天#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