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讓一個個苦澀的故事變得輕松且溫暖;
法律援助,讓人們感受到了中原大地上蕩漾著的明媚陽光;
伸出我們的雙手,獻出我們的愛心,讓我們的關愛給百姓帶來溫馨和從容#65377;
“白溝條例”折射的意義
時光回溯到2002年春節過后,河南省許昌籍17名在河北省白溝鎮打工的男女青年出現了中毒癥狀,患上了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其中多人已經死亡#65377;
有關媒體暗訪白溝,得知病因源自制作皮包的膠水中含有毒物質苯,并且該現象在白溝鎮許多私人皮包加工作坊里普遍存在,這些皮包加工作坊成了殺人不見血的“毒氣房”#65377;諸多媒體得到消息后,相繼進行了大量報道#65377;當年3月25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對該事件也進行了報道#65377;3月28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同志對該事件做了批示#65377;當天,國務院召集國家勞動保障部#65380;公安部等8部委組成工作組,赴白溝調查#65380;處理打工者苯中毒事件#65377;河南省許昌市委#65380;市政府成立了由司法局牽頭的法律援助小組,全力援助在白溝打工中毒的許昌籍農民工,并及時將進展情況匯報到國家工作組#65377;

通過法律援助,2002年6月,苯中毒農民工家屬領取共計136萬元的撫恤補償金#65377;另外,白溝鎮涉案的8名業主被判刑#65377;2002年五一節前夕,國務院以“國發[2002]9號文件”的形式,就白溝苯中毒事件向全國進行了通報#65377;5月19日,國務院以第352號國務院令的法律形式,公布了《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使勞動者除了《職業病防治法》外,又多了一層法律保護網#65377;
依據一個事件,出臺一個條例,這在我國還不多見,所以有人把該《條例》稱為“白溝條例”#65377;
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隨著改革與發展的深入進行,當前也是社會問題急劇增多的敏感時期#65377;作為保障公民權益的法律援助制度,以政府出資的方式,幫助社會困難群體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效地緩解困難群眾“打官司難”問題#65377;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正是黨委政府關注民生,化解社會矛盾糾紛#65380;減訴息訟,減少社會不安定因素,維護基層群眾合法權益,促進三農問題解決和農村發展,營造和諧農村的最好體現#65377;
法律援助的河南視角
豫南商城縣,地處大別山區#65377;
觀廟鄉趙灣村村民老戚樂呵呵地對記者說:縣司法局“小手拉大手#65380;學法同步走”的普法模式還真中,怎么說自己也得給小孩兒做個榜樣呀!
商城縣開展的“小手拉大手#65380;學法同步走”普法宣傳教育活動,主要是針對農村在校中小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普法宣傳教育,通過發放法律知識讀本#65380;試卷,讓家長答題, 帶動家長學法#65380;用法#65380;護法#65380;守法#65377;老戚就是該活動的受益者#65377;他為了農閑時開拖拉機跑運輸方便,就把從他家到鄉村公路間原有的一條坑坑洼洼的土路修好了,此后,老戚以路是自己修的為由,不允許其他車輛通行,壟斷了本村的運輸行業#65377;村委會及鄉派出所多方勸說,但老戚還是我行我素#65377;縣司法局普法辦得知這一情況后,專門讓其上小學的女兒把治安管理和道路交通法律知識讀本帶回家,讓女兒督促他學習#65377;老戚在女兒的幫助下,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違法行為,主動糾正了自己的錯誤#65377;
商城縣司法局“小手拉大手#65380;學法同步走”活動的開展,踐行了河南省司法廳積極探索農村法制宣傳工作的新思路#65377;
近年來,河南省司法廳積極探索農村法制宣傳工作的新思路#65380;新做法,利用法制宣傳教育的優勢和便利特點,把法律援助宣傳與法制宣傳緊密結合起來,增強法律援助的宣傳效果#65377;利用廣播#65380;電視#65380;報紙等媒介,深入農村,通過送法下鄉#65380;舉辦法律咨詢#65380;文藝演出活動#65380;在集市車站發放宣傳資料#65380;出動流動宣傳車等方式,向廣大農村群眾普及法律知識,增強農民學法守法用法意識#65377;充分利用鄉鎮法律援助工作站#65380;法律援助聯絡員貼近農村的優勢,將宣傳工作延伸至農村,擴大宣傳覆蓋面#65377;
觸角向基層延伸
在推動省#65380;市#65380;縣三級法律援助機構建設的同時,河南省在全國率先推出了法律援助工作向基層延伸的工作模式,以求適應河南省農村人口多#65380;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農村的實際,讓農村貧困群眾能夠獲得便捷的法律援助#65377;
目前,河南省已建立鄉鎮法律援助工作站近2300個,覆蓋了99%的鄉鎮社區,5000多個村設有法律援助聯絡員,在河南省形成省#65380;市#65380;縣#65380;鄉#65380;村五級法律援助網絡,使法律援助職能延伸到了基層農村,擴大了法律援助的覆蓋面#65377;
鄉鎮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內容包括:開展法律咨詢#65380;代寫法律文書;接受縣級法律援助機構指派,辦理仲裁及訴訟法律援助事項;宣傳法律援助工作;協助縣級法律援助機構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包括對法律援助申請事項進行初審#65380;調查取證等;加強與本轄區各行政村法律援助聯絡員的聯系,指導他們開展工作;對本轄區法律援助對象進行調查摸底#65380;統計工作等#65377;
在實際操作中,河南省注重降低法律援助門檻#65380;擴大援助范圍,將請求工傷#65380;醫療事故#65380;交通事故賠償的;因遭受家庭暴力#65380;虐待#65380;遺棄請求維護合法權益的;農民工#65380;老年人#65380;殘疾人#65380;未成年人請求人身損害賠償的列入法律援助范圍#65377;焦作等地還將烈士家屬維權事項列入援助范圍#65377;同時,河南省還明確了幾種不再審查經濟困難條件的情形,方便特定群體申請法律援助:如持有民政部門發放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或《農村特困戶救助證》)#65380;《五保供養證》的農村居民#65377;河南省司法廳要求各地經濟困難標準應高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50%#65377;
多年過去了,實踐證明,鄉鎮法律援助工作站是法律援助工作向基層農村延伸的重要載體和法律援助網絡的組成部分,是法律援助工作服務于基層農村居民的窗口,更是法律援助工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平臺#65377;
法律援助質量的保障
一定數量的律師及法律服務人力資源是法律援助的前提條件#65377;
河南省相當部分縣域經濟實力相對薄弱,律師資源嚴重匱乏,制約了當地法律援助工作的發展#65377;為此,河南省積極探索解決律師資源分布不均衡問題,保證律師資源不足地方有一定數量的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65377;如開封#65380;鶴壁#65380;商丘等地將律師資源豐富的市或市轄區的律師資源調配支持縣區,安排資源豐富地區部分律師接受縣域指派辦理貧困地區法律援助案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律師資源匱乏的縣(市#65380;區)的法律援助需求,為農村居民獲得法律援助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65377;同時,河南省充分利用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集中在農村的優勢,引導其積極參與法律援助工作,為農村居民提供法律幫助#65377;在提高和保障法律援助服務質量方面,河南省主要采取兩種方式:建立包括重大疑難案件集體討論制度#65380;定期回訪受援人#65380;旁聽庭審情況#65380;投訴處理#65380;案件卷宗審查等制度在內的辦案質量監控機制,加大了對法律援助人員辦案過程的監督力度,增強辦案人員的責任心,規范法律援助活動,提高法律援助辦案質量和服務水平;建立健全科學#65380;合理#65380;高效的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制度和機制,加大對社會律師的指派力度,提高社會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比例#65377;
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是以政府財力為支撐的#65377;
截至2007年年底,河南省#65380;市#65380;縣三級法律援助經費全部列入財政預算,同時,河南省充分利用政策,積極面向社會開展法律援助募捐活動,并抓住中央財政撥付補助地方法律援助辦案專款的有利時機,每年爭取辦案專款400余萬元,全部撥付縣域尤其是貧困地區開展法律援助工作#65377;2008年,河南省財政也設立了扶持貧困地區法律援助資金200萬元#65377;這些經費的落實,在鞏固和加強河南省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機制的同時,為農村法律援助工作開展#65380;農民權益維護提供了可靠保障#65377;
“金手杖”效應
農民工是近年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和重點#65377;
河南省司法廳自2004年以來連續四年將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列為法律援助工作的重點,為農民工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務,切實維護好廣大農民工的合法權益#65377;據悉,2004年以來,河南省共辦理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8822件,追回拖欠工資和人身損害賠償金5593.2萬元,受援農民工人數達6.4萬人#65377;接待農民工咨詢14.8萬人次,辦理省際協作案件273件#65377;
被中宣部評為“優秀暢銷書”的《農民進城務工法律知識問答》連續兩年編印22萬冊,無償發放至河南省各行政村,這是河南省司法廳加大對農民工法律援助宣傳力度的積極實踐#65377;

河南省是農民工輸出大省,在省外務工農民超過1000萬人,是一個數量相當龐大的社會弱勢群體,且分散在不同的省份#65377;做好這些在省外務工農民的法律援助工作,對促進城鄉建設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65377;2006年年初,河南省法律援助中心在河南省農民工相對集中的北京#65380;上海#65380;廣州#65380;深圳#65380;南京#65380;杭州#65380;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法律援助中心設立法律援助聯系點,隨后與北京市#65380;上海市#65380;江蘇省#65380;浙江省#65380;廣東省#65380;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法律援助處(中心)簽訂《省際農民工法律援助協作備忘錄》,內容涉及法律援助申請的移送,代為調取#65380;審查申請人身份和經濟狀況證明材料,代為調查取證,重大#65380;疑難#65380;群體性案件雙方參與,信息交流等#65377;
2007年4月,河南省司法廳邀請北京#65380;上海#65380;江蘇#65380;浙江#65380;廣東#65380;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法廳(局)在鄭州召開農民工法律援助協作座談會,并形成《七省(市)司法廳(局)農民工法律援助協作座談會紀要》,實現了省際協作可在不同級別的法律援助機構之間直接進行#65380;農民工因人身損害賠償事項申請法律援助不再審查經濟困難條件#65380;延長提交經濟困難證明期限等三個方面的突破,為農民工獲得及時的法律援助提供了便利條件#65377;河南省建立省際協作機制的做法受到媒體關注,《人民日報》#65380;《新華每日電訊》#65380;《法制日報》及多家省級媒體予以報道#65377;
2005年,豫南邊陲信陽市委#65380;市政府實施了以法律援助為核心內容的維護農民工權益的“金手杖”工程,通過“出門前抓法律培訓,出門時送法律指南,務工中抓法律服務,回鄉后抓法律咨詢”等措施,在農民工當中開展普法教育,提高農民工法律素質,為農民工提供包括法律援助在內的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65377;“金手杖”工程在農民工及當地產生了廣泛影響,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肯定#65377;
“瓶頸”之下,困難重重
河南省是農業人口大省,有6600余萬農村居民,法律援助潛在受援對象基數大,加之各地農業經濟發展不平衡,河南省尚有31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65377;隨著法律援助工作的不斷開展,覆蓋面不斷擴大,農村法律援助供需矛盾漸漸凸現#65377;
目前,河南省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水平僅為人均0.1元,遠低于全國人均0.25元的水平#65377;經費不足仍然是阻礙法律援助工作發展的重要因素#65377;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直接導致相當數量的案件無法發放補貼或不能足額發放補貼,影響社會律師辦案的積極性,進而使辦案能力受到限制,辦案質量無法得到保證#65377;另外,河南省尚未設立農村法律援助專項經費#65380;農民工法律援助專項經費#65377;鄉鎮法律援助工作站是直接面向農村居民服務的前沿,因絕大部分鄉鎮法律援助工作站沒有專項業務經費,不能放手開展業務#65377;因此,法律援助經費短缺成為制約農村法律援助事業發展的“瓶頸”#65377;
法律援助服務人員不足是另一大隱憂#65377;河南省各縣平均人口為61.8萬,低保對象2.1萬人#65377;而河南省現有6000余注冊律師,70%以上的律師集中在大中城市,縣域律師不足30%,很多縣只有一個律師事務所或不足10名律師,邊遠地區的律師就更少了#65377;縣域有限的律師資源在維持當地律師業務開展方面已相當吃力,讓其義務承辦大量法律援助案件是不現實的#65377;縣級法律援助機構人員有限,平均在3人左右#65377;司法所(含鄉鎮法律援助工作站)#65380;法律服務所人員平均在3人以下,而河南省人口密集,鄉鎮平均人口為3.5萬人,1名法律服務人員要為1萬余名農民提供服務,數量相差懸殊#65377;
同時,受經濟條件影響,相當數量的縣級法律援助機構辦公條件差,辦公場所面積小#65380;位置偏,如有的法律援助機構只有一間房子#65380;一張桌子#65380;一把椅子,缺乏必要的辦公設備,如電腦#65380;傳真機#65380;照相機#65380;法律法規書籍#65380;數據庫等,沒有獨立的接待室#65377;同時人員偏少,有的機構僅有1-2人#65377;鄉鎮法律援助工作站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由司法所人員兼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法律援助職能的充分發揮#65377;
目前,工作中還存在農村居民申請法律援助,其經濟困難狀況難以認定等問題#65377;
根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規定,除幾種免審查經濟困難條件的情形外,其他事項的經濟困難標準由各省轄市自行制定#65377;由于對農村居民無法審查其實際經濟收入狀況,沒有合理科學的參照物,因此在界定其經濟困難方面比較模糊,不好區分,也為農村居民申請法律援助帶來了不便#65377;
這些,無疑都制約了河南省法律援助工作的發展#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