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壽光,鶯飛草長#65377;
4月20日上午,以“現代#8226;科技#8226;希望”為主題的第九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在壽光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65377;
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壽光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65377;
農民張硯祥素描
4月21日,蔬菜種植大戶——山東省壽光市圣城街道北前三里村村民張硯祥一大早冒雨趕到博覽會的12號展廳,看看這里種植的4個甜瓜品種#65377;他說:“我們已經看到了壽光本地研制種子的希望,很快就有新的品種代替進口品種,這個種子種上以后你看能節省多少錢啊!”張硯祥說,他已經報名試種新品種,如果全面推廣種植,他的基地一年就節省種子費10多萬元#65377;
張硯祥今年36歲,18年前他在蔬菜大棚里種西紅柿,眼看豐收在望,沒想到西紅柿得病全死掉了#65377;張硯祥認識到,干農業也要學科技#65380;用科技,也要有專業知識#65377;
張硯祥從初中《生物》課本開始看起,后來又自學山東農大#65380;萊陽農學院的大學蔬菜專業知識,逐漸摸索出一套完整的蔬菜種植與管理技術體系#65377;
蔬菜大棚就是他的實驗室,也是他的戰場,他的敵人就是病#65380;蟲#65380;害#65377;無論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當空,他都蹲在大棚里默默觀察研究#65377;蔬菜和人一樣,也有疑難雜癥#65377;
張硯祥買了照相機#65380;攝像機#65380;顯微鏡等設備,提高了“看病”的準確性和治愈率#65377;2004年,他聯合相關部門成立了壽光市蔬菜病蟲害防治協會,他擔任會長,還組建了10多人的科技下鄉服務隊#65377;
每年的菜博會,都能看到張硯祥活躍的身影#65377;第八屆菜博會上,張硯祥展示他的蔬菜視頻醫院遠程治療系統,讓人耳目一新,連前來參展的馬來西亞客商和菜農都向他伸出了合作之手#65377;
綠色峰會
蔬菜是壽光的金字招牌#65377;
壽光是蔬菜產業的搖籃#65377;
2008年4月20日至5月20日,以“現代#8226;科技#8226;希望”為主題的第九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在明媚的春天里展現更加艦麗的面容,向世人展示“中國蔬菜之鄉”的風采和現代農業的獨特魅力,再度演繹精彩綠色峰會#65377;
1989年,壽光市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首創冬暖式蔬菜大棚技術,讓陽光成為最大的財富,四季變成收獲的季節#65377;多年來,壽光蔬菜不斷創新,農業產業化#65380;標準化,國際化一路領先,綠色蔬菜生產基地已發展到80萬畝,年產優質蔬菜40億公斤,200多個品種獲得“國家優質農產品”標志,是“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先進單位”和“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先進單位”#65377;
依托雄厚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向世人捧出一道道氣勢恢宏的三農盛宴#65377;作為國內惟一的國際性蔬菜產業品牌展會,菜博會是商務部正式批準的年度例會,自2000年以來連續成功舉辦八屆,每屆都呈現出閉幕難閉館的火爆場面#65377;八屆菜博會,共有來自50多個國家#65380;30個省市區的600多萬人參展參會#65377;在開展國際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蔬菜產業乃至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65377;
2008年菜博會即第九屆菜博會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大#65380;高,多#65380;美,即展區面積大#65380;科技含量高#65380;展示內容多#65380;景區景色美#65377;
主展區和室內展覽面積超過以往任何一屆#65377;本屆設1個主展區和16個分展區,主展區總面積達到35萬平方米,設有14個展廳,室內展覽面積12萬平方米#65377;
本屆菜博會共設室內外展位2000多個,參展范圍涉及種苗#65380;農資#65380;設施材料#65380;農產品及加工產品#65380;高新技術成果項目和其他相關行業產品#65377;國內外3000多家企業,近萬名客商云集壽光,開展經濟技術交流和商貿洽談#65377;
會展與旅游完美結合是本屆菜博會的一大亮點#65377;本屆菜博會藝術景觀展示以大型蔬菜組合景觀為主,融合傳統歷史文化,創新藝術展示手法,精心制作“惠澤九州”“九重疊翠”“龍鳳呈祥”“九萬里風鵬正舉”“榴開抱子”等200多個精品蔬菜景點,或生動活潑,或雍容華貴,或玲瓏別致,或氣勢磅礴,搭配眾多藝術小品和各種蔬菜,達到一步一景#65380;精品滿園的效果#65377;
農業走進“春天”
上世紀80年代末,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壽光大地上崛起,科技便深深地扎根于壽光農民的心中#65377;10多年來,農民小院成為“科研所”,蔬菜大棚成為“試驗田”#65377;壽光菜農在自己埋頭鉆研的同時,積極引進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和種植模式,“土技術”和“洋科學”相得益彰#65377;
從2005年開始,壽光市決定打造全國性的設施良種基地,實現國外品種國產化#65380;國產品種國際化的目標#65377;目前,壽光市先后同全國216所大中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并實施了“名優蔬菜種苗組培快速繁育技術體系研究與開發”等17項重大科技攻關項目,2006年同中國農業大學合作,成立了中國農業大學壽光蔬菜種子研究院,對傳統蔬菜品種進行改良#65377;
用科技作“芯”,農產品的品質更硬,全市認定優質農產品基地60萬畝,認證優質農產品322個,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7%#65377;以品牌作“殼”,打造壽光農產品走向市場的通行證,先后注冊農產品商標116個,“樂義”蔬菜#65380;“燎原”蔬菜#65380;“王婆”洋香瓜等十幾個品牌蔬菜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65377;
對如何發展現代農業,壽光市委書記劉中會有個務實見解:只有堅持用工業化思路謀劃農業的發展理念,提高農業的標準化程度和國際化水平,才能扎實推進現代農業的發展#65377;
目前,壽光的蔬菜生產#65380;畜牧和海淡水養殖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生產格局#65377;他們積極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把生產#65380;加工#65380;銷售各個環節統一納入管理范圍,給生產安上了“安全閥”#65377;同時,通過職能部門,加大用藥#65380;用肥檢查力度,把好“入口關”通過120多個專業協會,把好生產的“中間關”#65377;他們還通過實施市場準入制把好“出口關”,從地頭到“餐桌”進行全程監控,織就了一張現代農業農產品質量安全網#65377;
積極發展設施農業#65380;節水農業和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進一步拓展了升值空間#65377;壽光農產品加工企業現已發展到350家,帶動基地40余萬畝,80%的農戶進入了產業化經營體系#65377;壽光天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蔬菜種植#65380;肉禽養殖#65380;食品加工于一體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產品暢銷日本#65380;歐盟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加工能力25萬噸,帶動種養農戶4400多戶,直接拉動農民增收1.4億元#65377;
現代農業發展為農業增效#65380;農民增收提供了物質保障,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更有力地推動了現代農業的人力#65380;物力投入,促進了農業發展#65377;2007年,壽光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619元,村村實現了通客車#65380;自來水,搭建了有線電視服務平臺和固定電話,新農村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展開#65377;
“盛宴”的意義
菜博會是一道名副其實的三農“盛宴”#65377;
在已舉辦的九屆菜博會上,參展的是農民,擺展位的是農民,“打擂臺”比種菜技術的是農民,競相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是農民,踴躍參加中外知名專家科技講座的也是農民,農民成為菜博會的主角#65377;菜博會為農民提供了一個嶄新的信息交流平臺,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新思想#65380;新觀念在這里競相匯聚交融,新與舊激烈碰撞,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每屆菜博會都會引發一場新的“理念革命”#65377;菜博會把世界一流的品種和技術送到了農民的田間地頭,成群結隊的農民從全國各地趕來,腳上沾著泥土,手里提著簡陋的紙包布袋,一個個展位轉遍,一項項新產品都打量得特別仔細#65377;他們滿懷致富的渴望,虔誠地前來“朝拜”最新技術:從實驗室里的無土栽培到作物組培#65380;植物克隆#65380;工廠化育苗等等,每一項新技術都刨根尋底問個透徹#65377;在這種零距離的接觸中,農民增強了對前沿技術的認識,學到了實實在在的致富本領#65377;
幾年來,壽光先后已有近10萬農民獲得了“綠色證書”,20多萬農民取得了“農民技術員”稱號,并有5000多名農民應聘到全國20多個省市區任蔬菜技術員,其中3人被聘為科技副縣長,70多人被聘為科技副鄉鎮長#65377;
菜博會是中外制種和涉農企業逐鹿市場的橋頭堡,也是農民接軌市場#65380;把握市場的嶄新課堂#65377;在九屆菜博會的洗禮下,一大批精明的壽光農民學會了推介自己,把創新實驗的新技術#65380;新品種推上市場,并惠及外地農民,收獲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65377;以首創“草地杏園”聞名的燕興華,在網上開辦“葡萄店”的七旬老漢黃榮名,靠“一邊倒”技術發家的“桃王”劉成德等,無不都是菜博會造就的“農民百萬富翁”#65377;最近,冬暖式蔬菜大棚之父#65380;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牽頭“壽光國際農業科技培訓中心”,8國農業專家在這里聯手打造了“農業科技聯合國”#65377;
菜博會對第三產業的拉動作用日益明顯,使第三產業成為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領域之一#65377;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年交易量15億公斤,交易額30多億元,新建了農產品電子拍賣市場#65380;物流配送中心,并帶動了種子#65380;農藥#65380;化肥#65380;薄膜#65380;農機等生產資料市場的發展和繁榮#65377;以此為龍頭的市場體系不斷完善,形成了內外相通#65380;遍布城鄉的市場網絡,促進了資源和生產要素的城鄉互動#65377;市場興,人氣旺,商機多#65377;目前在壽光務工經商的農民工#65380;外來人口達10萬人以上,商貿#65380;餐飲#65380;娛樂#65380;旅游#65380;交通#65380;房地產業蓬勃興起,繁榮了城市,活躍了經濟,提高了群眾的生活質量,去年壽光百貨大樓年銷售額達到16億元,成為全省縣級第一強#65377;菜博會對社會各項事業的拉動作用,還集中體現在城市軟環境建設和完善上#65377;幾年中,壽光更靚了,設施更多了,文明程度更高了,政府職能部門的工作更規范了#65377;更為可貴的是,菜博會為農民贏得了榮譽#65377;
在這場農業盛會中,壽光農民展示自己的創造,談論自己的發明,收獲自己的成果,受到來自各地人的贊美,他們對城市心懷感動,對農村深感滿足,對農業倍感自豪#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