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購物袋已成為全球“白色污染”的罪魁禍首,中國政府早前出臺政策禁止生產(chǎn)、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并制定有償使用制度。世界各國已經(jīng)被難纏的“白色污染”困擾多年,對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其招兒。
美國,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應對“白色污染”的官方舉措。2005年1月25日,舊金山對每個塑料或者紙質(zhì)的購物袋征稅17美分,從而使舊金山成為美國第一個對購物袋征收環(huán)保稅的城市。超市如果向消費者提供塑料袋,將被處以罰款。2007年3月27日,舊金山市議會通過法案,限令超市、藥店等零售商分別在6個月和一年內(nèi)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超市和藥店零售商只允許向顧客提供紙袋、布袋或以玉米副產(chǎn)品為原料生產(chǎn)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嚴格禁止。紐約市早前通過一項法案,要求各大商場和零售連鎖店回收和循環(huán)使用它們向購物者提供的塑料袋,這是目前美國頒布如此普遍性措施以控制塑料袋對環(huán)境影響的最大城市。
加拿大馬尼托巴省的利夫拉皮茲,是北美首個通過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購物袋的城鎮(zhèn)。這個人口不到550人的小鎮(zhèn)規(guī)定,消費者購物須自帶可重復使用的購物袋,所有購物場所不得向顧客提供塑料購物袋,違者將被處以最高可達一千加元(約合989美元)的罰款。
英國在使用塑料購物袋方面并沒有出臺全國性的政策,而是由城鎮(zhèn)和商店自行解決垃圾處理問題。位于英國西南部德文郡的小鎮(zhèn)莫德伯里,從去年5月1日開始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莫德伯里的超市和零售商鋪一共有43家,全部都加入到了這一抵制塑料袋的環(huán)保行動中來。國內(nèi)一些大型超市和零售連鎖店會向顧客提供可以重復使用的布袋。《生產(chǎn)者的責任和義務(包裝廢棄物)》中規(guī)定,各包裝生產(chǎn)者及使用者對包裝廢棄物都必須達到預定的回收利用率。
愛爾蘭塑料袋消費量驚人,人均每年消費328個塑料袋。2002年3月,愛爾蘭開征塑料袋增值稅,購物者需要為每個塑料袋交納1角5分歐元的稅款。從那兒以后,人均每年塑料袋的消費量降至21個,減少約94%。
法國家樂福超市率先實行了購物袋收費制度,每個購物袋收費1角5分歐元。法國將從2010年元旦起,在全國范圍內(nèi)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首都巴黎從去年就開始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歐盟許多國家隨之效仿,甚至還向購買者收取環(huán)保稅。
德國通過立法有償使用塑料袋,商場、超市所備有的大大小小的塑料袋均是付費購買使用。塑料袋根據(jù)大小來收費,從5分到5角歐元不等。向購物者提供塑料購物袋的商店,都要交納回收費。
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國的許多大型超市,為每個一次性塑料袋向顧客收取3角歐元的費用,其中一角為成本費,2角為環(huán)保稅。塑料袋增值稅實施后,塑料袋消費量大幅減少。
丹麥是最早抵制使用塑料袋的國家。早在1994年,丹麥就采取了抵制使用塑料袋的行動,任何使用塑料袋的人必須交納稅金,同時超市也要付出一些費用,因此塑料袋的使用下降了66%。
澳大利亞環(huán)境、遺產(chǎn)和藝術部長彼得·加勒特日前宣布,澳大利亞的超級市場將分階段停止使用塑料購物袋,這項計劃將于2008年底前開始實施。
韓國政府從1999年起要求全國商場超市不再免費提供塑料袋和紙質(zhì)購物袋。為推行和宣傳這項措施,韓國政府當時在全國張貼了10萬張宣傳畫,分發(fā)了20萬份宣傳冊和65000個環(huán)保購物袋。
新加坡也從去年開始舉辦“自備購物袋日”活動,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國206家超市就會以非強制性的方式鼓勵消費者少用塑料袋。
香港對不用塑料袋者可獲返利,在一些大型超市,顧客若主動不使用塑料袋,超市則從購物款中返回一角港元給顧客。
抵制白色污染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難題,政府立法和政策激勵固然重要,但能否取得最佳效果,關鍵還是得靠我們的自覺與素質(zhì),只有大家的環(huán)保意識真正增強了,才能還環(huán)境一片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