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時尚雜志上一則軟文把我讀惡心了。這個廠家贊助了清華大學賽艇隊,它這樣形容自己:
“查理士河品牌以校園風為主題的服飾設計的靈感主要取材于上世紀50年代的貴族學院及上世紀70年代的年輕搖滾風潮,讓校園服飾多了些貴氣和另類元素,簡約、干凈、精致,這種以常青藤校園風格為代表的著裝,也許會令人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時代,但它們實際上卻走著高貴、精美的貴族學院派路線,受過高等教育、擁有傳統審美、保持低調、卻又追求頂級品質也是高校精英的共同特征。色彩艷麗的POLO采用細膩古拙的洗舊質感,重現70年代英國貴族校園氛圍,休閑外套采用復古設計,但在一些細微處展現不同的變化;貴族的徽章和時尚的印花,展現出波士頓常青藤貴族名校氣息。”
看看,它在主打什么概念:上世紀50年代的貴族學院、上世紀70年代的年輕搖滾風潮、70年代英國貴族校園、波士頓常青藤貴族名校……我的天,它到底想要什么?據我觀察,美式服飾和英倫風差異蠻大的,上世紀50年代跟70年代也是風馬牛不相及,遑論貴族學院與搖滾風潮。可以看看《畢業生》和《愛情故事》里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常青藤學生怎么穿衣服,跟同時代甲殼蟲代表的英倫風完全兩回事,而我們的查理士河品牌,都給一鍋燴了。
它要什么樣的效果:色彩艷麗的細膩古拙的洗舊質感……也許你可以給我弄出這樣一件衣服來。它還想要:貴族徽章、時尚印花……沒問題,這個時代偽造貴族徽章不犯法。
最后,它是誰?我查了一下,是一家注冊地在山東或者上海的企業,“2004年透過外資形式,正式跨入中國時尚零售市場”。還算老實,只是“透過外資形式”,沒說是國際大牌進軍中國。
這下明白了:一家國內企業偽造了一堆英美名校概念(可能還包括偽造貴族徽章),通過贊助清華大學賽艇隊向我們灌輸所謂的名校風格的學生服飾,并且努力讓多數沒留過洋的家伙——比如我——“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時代”。我不是很清楚,多年前一個留美的兄弟送我一件哈佛的T恤衫,而我從來沒敢穿出去過,這算不算“令人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時代”?至于我真正的青春時代,我想大多數人可能跟我一樣,渴望的只是一條牛仔褲和白色旅游鞋而已。
我很奇怪這家山東或者上海企業的企宣部門,出于一種什么想法而把這樣一篇前言不搭后語、除了亮詞兒還是亮詞兒的軟文放出去的。如果只是想蒙蒙縣級師范或者財校也就罷了,它居然拿去到清華大學。清華固然比不上常青藤,但人家心氣也高著呢,豈肯穿戴偽造的貴族徽章?我想清華也不會反對,清華人應該有清華人的獨特風格,就算一時半會兒還總結不出來,但也不甘照搬70年代英國貴族校園和波士頓常青藤貴族學校吧——而且還是混搭。
反正就是這么浩浩蕩蕩不可阻擋的一種風氣,非把中國弄得不像中國全像外國才算滿意。就拿我居住的北京來說吧,近年那些樓盤的名字:風度柏林、加州水郡、公園大道、陽光上東、橘郡……本來還有個陽光曼哈頓,后來人家不讓叫了才改別的名——怎么看怎么不覺得這是在中國。再一個,三代前絕大多數都是農民,現在卻變著法兒地要往貴族概念上靠。貴族說濫了叫貴氣,貴氣說濫了叫貴雅,我不知道他們還能編出貴什么來,我洗耳恭候。
其實全世界都這毛病,俄國人就曾管他們的皇帝叫過幾百年的愷撒(沙皇),今天幾乎是個美國人都能跟英國白金漢宮攀上親戚。我唯一不爽的無非就是,明明我們放著那么輝煌的歷史,現在的家伙們愣是借不上半點兒光。
對不起了,那個查理士河品牌,山東上海有什么查理士河嗎?除非你們財大氣粗到拿下黃浦江的冠名權,改叫黃浦查理士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