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津津樂道種種緋聞是非時,卻越來越少人提及“婚姻”之于家庭雙方的界限。“家里紅旗不倒,家外彩旗飄飄”成為中國現代都市中的一種“流行”。
當下婚姻觀調查
這是一份網上的問卷調查,調查對象主要集中在35歲到45歲的中年人之間。
調查分為男人卷與女人卷,從中得到了一些頗有意味的結果。
如,對于“你是否相信存在永恒的愛情”,男女中的多數人都選擇了“否”;但在回答“你認為是否能做到忠于婚姻”時,男性中的多數人選擇了“否”,女性中的多數人卻選擇了“是”;她們雖然也不相信有永恒愛情,但卻更愿忠于婚姻。
在回答“面對誘惑,你的心理狀態是……”時,更多的女性選擇了“這有悖社會的道德觀”,而更多的男性選擇了“有那么多人都這樣,我也可以”;在回答“如果發生婚外情,你會怎樣選擇”時,更多的女性選擇“因早晚會暴露,還是會選擇退出,保護家庭”,而更多的男性選擇“我可以在家庭和情人間維持平衡”。這或許在表明,面對婚外戀,男性在道德約束上,要弱于女性。
女性也比男性更相信浪漫。在回答“你接受婚外情的原因是……”時,女性更多地選擇了“真摯的感情”,而男性更多地選擇了“新鮮刺激”。但是,當問到“如果發現對方有婚外戀,你會……”時,選擇“不能容忍,放棄婚姻”的,男性多于女性,選擇“與對方私下解決”的,女性多于男性。在這個問題上,女性還是更傾向隱忍和保留家庭。而“選擇維持婚姻”的理由,女性更多地是“為了孩子”。
這份調查的一個亮點,是無論男女,在婚姻發生問題時,大多數都選擇了“及時溝通”。婚姻畢竟不是隨意可以丟棄的敝屣,不可聽任它自生自滅,它是需要用心維護的。
婚外情:“頭號婚姻殺手”
近年來,中國離婚率逐年上升,自1995年以后,每年離婚人數都在100萬對以上。《當代中國家庭巨變》一書中,作者丁文、徐泰玲記述:“就全國而言,據不完全統計,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婚外情所造成的離婚案,約占離婚案總數的25%~35%,90年代中期至今,據一些地方法院統計,這類離婚案件占離婚總數的40%~50%,在經濟發達地區甚至達到60%以上。”
2007年,婚姻家庭法專業律師楊曉林一共承接了80樁案件,涉及中年人離婚的案子達到60樁,其中,婚外情成為重要的離婚誘因,楊曉林表示,除了少數捕風捉影,大部分婚外情都確有其事。
“到我們這里來的,基本上都是中產階級。”好獵手國際商務調查有限公司董事長常聯永告訴記者。他的當事人大多有良好的教育和經濟背景,工作單位不乏“世界500強”。常聯永曾經做過十多年刑警,調查出軌證據是該公司的核心業務之一。常聯永表示,大部分委托人起初都只是懷疑,而一旦付諸偵查,往往“結果不僅有,而且很嚴重”。
危機婚姻挑戰中青年
這一代人,在紅旗下生長,而后在彩旗下鏖戰,童年基本在整齊劃一的清苦中度過,青年時大都在艱苦奮斗,等人到中年,則趕上了社會的分化與變動。同樣是婚外情,早年叫“搞破鞋”,80年代被稱為“第三者插足”,90年代初被稱為“婚外戀”,現在則稱之為“情人現象”,觀念越開放,誘惑越多。
2008年1月11日,曾被媒體廣泛報道的化名為張玉芬的陜西“二奶殺手”,成立了“中華全國民間反二奶同盟會”,幫助受害者進行反擊。在張玉芬眼里,所謂的成功人士就是“四五十歲才學壞,高歌一曲遲到的愛,包人就包下一代!”
這一代人的婚姻正面臨著史無前例的誘惑和挑戰——有人不聲不響做了精英,有人坐著火箭上了黑紅榜單。錯過末班車的則在社會轉型期中轉了又轉,令人天旋地轉的生活打擊一個接著一個。當終于跨入了中產甚至資產,愛情卻在原始積累中身心俱憊,陷入了婚外戀的沼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