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出版的“財訊書系”《總統的力量——從殖民地到超級大國》,酷似一本精致的連環畫的美國總統史。縱觀美國歷史,做一個公認偉大的美國總統不容易。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之所以偉大,戰勝英國殖民者贏得國家的獨立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本有機會做一個獨裁者,一個新大陸的君王,因為“在君主制環境中長大的美國人民從未見過一位不是國王的政府總管。因此,華盛頓必須以某種方式滿足他們根深蒂固的對慈父般領導的渴望,同時締造一個新的共和制總統職位。”

美國媒體評價這本書是:“一流的著作,應當被每個公民閱讀。”確實,它像一部莎士比亞劇集,由美國歷史學會一群優秀的歷史學家執筆,以簡潔而睿智的敘事手法,把43位美國總統的音容笑貌、功過是非、重要的歷史時刻,一幕幕重現眼前。盡管略嫌簡略,但在這批新派歷史學家充滿批評精神的筆觸下,那一個個性格迥異的總統為我們帶出的,恰恰是波瀾壯闊的一部美國歷史,一個由總統的力量所推動的,從殖民地到超級大國的歷史。
透過這部歷史,我們看到,第5任總統門羅第一個結束了美國的孤立主義,開始向歐洲列強叫板挑戰。隨后,尤其是進入20世紀,歷任總統不僅把美國的影響擴散到歐洲,更引領美國稱霸世界,由此為“門羅主義”的名詞注入特有的歷史內涵。
門羅算不上是美國偉大的總統,民主黨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當之無愧。人們欽佩他在二戰中無與倫比的堅強領導,感謝他為全人類所作出的貢獻。而羅斯福新政,至今不少政治家還津津樂道。有趣的是,第40任總統里根自稱是羅斯福的仰慕者,崇拜的卻是同為共和黨人的柯立芝總統,以致在他白宮的辦公室懸掛著柯立芝總統的肖像。要知道柯立芝給羅斯福留下的是經濟危機、大蕭條和無所作為的政府,被史家列為平庸總統之列。但這并不妨礙里根效仿他在國內政策上,節制政府開支,推行“小政府”,大舉減稅。當然,還有針對蘇聯的“星球大戰”計劃。里根上任的時候,美國正在經歷經濟滯脹的痛苦,失業率達到7%,通脹率13%,基本利率15%,對外政策也屢受挫折。盡管有人稱他做“和藹的傻子”,可當他完成8年執政離任的時候,國家經濟繁榮昌盛,“公眾對他的支持率達到令人激動的70%”。本書作家評價他是“美國最復雜的和最令人迷惑不解的行政首腦”,無論史學家還是民眾,都把他視為當然的偉大總統。
在美國,每一個總統都在強烈的使命感驅使下施展他們宏大的抱負。而且濃烈的理想主義色彩幾乎在每一個總統身上閃耀。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以反壟斷為己任,窮其任內全副精力,痛擊各式財閥寡頭。他的法律利器是《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案》。它本由第23任總統本杰明·哈里森簽署,卻一直束之高閣。十年后,是西奧多·羅斯福激活了這部法律,為美國造就了時至今日仍然充滿活力的自由經濟秩序,也為自己造就了崇高的地位。
第36任總統約翰遜雖然是歷史上第一個令美國吃敗仗(越南戰爭)的總統,但是他在國內以“對貧窮宣戰”為大纛,推行“偉大的社會”改革運動,盡管效果不彰,卻榮膺“美國歷史上兩位最偉大的國內改革總統之一(另一位是富蘭克林·羅斯福)”。

也許是雕刻在拉什莫爾山崖的偉人群像(美國總統山)在做感召,怎樣做一個稱職乃至于偉大的總統也成為一門學問。克林頓作為富蘭克林·羅斯福以來第一位當滿兩屆總統的民主黨總統,執政8年,公認政績卓著。當他連選連任的時候,他“開始纏著歷史學家,要他們評價他在總統當中的座次”。他認為自己有很大希望位居平均水平以上。但是他輕佻的個性惹出的性丑聞事件,使“他的信譽遭到了過于嚴重的破壞,雖然許多美國人仍然喜歡克林頓,但是他們不再相信他”。
對現任總統布什怎樣評價呢?“任何地區的任何國家,現在必須作出決定,你不是站在我們一邊,便是站在恐飾分子一邊”。布什領導的反恐戰爭持續經年,人們已經觀察到“布什政府已經成為迄今最激進的執政之一”。本書要讀者留意,布什是個信仰基督再生的基督教徒。他的摩尼教意識和非此即彼的道德概念蘊藏著一種危險,不承認事物的復雜性和差別性,喜歡以非“善”即“惡”的道德判斷魯莽行事。不過作者也說“另一方面,那里也存在著一種潛力,他的道德想象力的清晰可以創造出一種新的有效的個人領導能力的品牌”。正如本書主編在序言引用的格言:“歷史是過去的政治,政治是現在的歷史。”第43任總統布什還有不到一年的任期,他在白宮最后的日子可謂麻煩纏身,能否做一個“位居平均水平之上”的總統呢?本書作者異常謹慎,也只能說“不得不讓下一代歷史學家來做結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