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心靈,讓心靈在開放的過程中汲取養分、得到成長,是每一個理性人的追求,更是檔案人的需要。由于檔案工作的單調和滯后,檔案人的心靈相對比較封閉。記得幾年前看過兩篇描寫檔案人的文章,一篇是小說(記不清登在《人民文學》還是《小說月報》上了),小說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大意是,有一青年大學畢業后被分到企業檔案科工作,后考取了經濟學的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后留校任教,經過多年的辛勤耕耘。在經濟學研究和教學兩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謂是著作等身,桃李滿天下。他去世后,很多身居要職的領導參加了他的追悼會,極盡哀榮;第二部分的內容是,還是這個青年,大學畢業被分到企業檔案科后,安心檔案工作,任勞任怨,后被提為檔案科科長,在他的努力下,企業檔案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也獲得了一些榮譽。他去世后,追悼會開得比較冷清。第二篇文章登在《檔案管理》上,故事大意是,有個青年剛到一單位檔案部門上班時,很不適應檔案部門的工作氛圍。檔案部門的人也覺得這個青年有些怪異。一兩年后,當這個青年逐步習慣了檔案部門的工作氛圍,他的同學及以前的熟人卻認為他有些怪異。
作為一名檔案人,我讀到這兩篇文章時很受震動,也很受啟發,它啟示我們,稱職的檔案人應做到兩點。一是要勇于接受檔案工作在社會發展中的配角定位。要知道,檔案工作雖然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項工作,但它畢竟是一個為社會發展服務的條件性工作,這就決定了檔案工作很難成為社會發展的中心,對這一點,檔案人應理性、坦然地接受,盡量不給自己制定爭當社會主角的不切實際、飽受壓力的虛妄目標,把目標壓力控制在能真正促進工作和自我提高的正常、合理的范圍之內。二是接受檔案工作社會配角的定位,并不意味著我們就要被動消極地適應社會,而是應抱著積極的入世態度,了解和掌握社會發展各方面的信息、知識,對社會發展的現狀及走向要有一個較為清醒的認識,知道現時的檔案工作應該如何做,今后的檔案工作向何處去,未雨綢繆地做好知識儲備、工作準備,適時、主動并以適當的方式來引導和促成檔案事業的健康發展。這種安于配角定位,又能以主角的思維來考慮配角的工作,并把配角的工作盡量做到極限的思維才是檔案人應具有的思維。這種思維就要求檔案人要具有開放的心靈,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實現檔案工作與社會發展的同步,檔案人與社會人的無縫對接,檔案人與心靈健康人的無縫對接。
(作者單位:濮陽市檔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