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是很神圣且令人期待和憧憬的,一家人高高興興料理好各種年貨,在客廳的桌子上擺放著各種貢品,插著火紅的粗蠟燭,大家關上門,樂呵呵地坐在客廳里看著聯歡晚會,偶爾還會有人跟著歌調哼兩句,嗑著瓜子。喝著水。別提有多高興了。
一年的最后一刻就在慢慢的臨近,新的一年正在步步漫延,人們急切的心情也跟著時間飛逝。
但是我這個人愛懶睡。常常熬不住。就提前睡了。家人們誰睡的晚,睡之前要放3個大炮,稱為關門炮。等到三更時便被鄰家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驚醒,整個村莊的炮聲由近到遠。由遠到近。接連不斷。此時的看門狗早已被鞭炮聲嚇得鉆得找不著影,但多半是縮在床下,時不時發出“嗚嗚”的驚嚇聲,任憑你怎么喊,它也不肯出來。
三更的時候,父母便早已起了床,在廚房里忙得不亦樂乎,父親燒鍋,母親在灶臺后下餃子,說起此時的下餃子,可是和平時不一樣。每到這時,母親會喊我們起來,趕快放鞭炮,一邊放炮,一邊下餃子。這樣才是吉祥如意的,餃子煮得也好吃。說實話。這大半夜的起來吃東西,我還真沒這個習慣。看著大家都樂呵呵的。自己也就多少扒幾個吃吧,與大家同樂嘛。
吃完餃子后,接下來就是串門(就是到各家拜年)了,由母親領著我們一家家的拜年。當時雖然到了五更天,但整個村莊到處是燈火輝煌,炊煙繚繞,彌漫著香氣誘人年夜飯。等到了各家。說著一些吉祥如意的話,臉上映著開心的笑,主人家會很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大把大把地抓瓜子,拿糖塊。讓嘴巴一時也閑不住。
等到我們把整個村都串完后,天也漸漸亮了,大街小巷里落滿了火紅火紅的鞭炮皮,孩子們一路歡蹦著、嬉戲著、叫鬧著,小女孩們個個打扮得像個小公主,男孩們則圍在一起,比著各自的新衣服,比誰的兜多,比誰的衣服酷,小手不住地往口袋里摸著,掏出一把一把的壓歲錢,笑得樂開了花,壓歲錢少些的孩子也在使勁地摸口袋,小嘴不停地說“我也有錢。這是大伯給的,這是大娘給的,這是奶奶給的……”看他們的樣子,這個年,真讓他們收獲了不少啊。
再看看大人們這邊,男人們三五成群地站在一起,抽著煙,談笑著:有的則一堆一堆地盤圍在一起打著撲克,別提那多精神了!女人們則和他們不同,成群結隊地趕去廟上燒香。(在我們那過春節時,人們都會去廟上給神仙燒香)。那廟上可熱鬧了,有賣甘蔗的、小零食的、蘋果的、桔子的,最多的是敬神的香和黃裱(給神的一種黃色的軟紙)。走近廟里,會看見很多的尊神,在他們旁邊放著一個小盒子,人們不斷地往里投錢,然后再跪下拜神,祈禱。許愿。在院里有一個四方的用磚砌成的空地,里面堆滿了煙灰和人們放的香。有不少人買了甘蔗埋在煙灰里燒,說這樣的話,吃了健康,有福。
等人們燒完香拜過神后就三五成群地回家了,整個羊腸小道上擠滿了人,小道旁的麥地被踩了一道道結實的腳印。這一天,一般要吃四、五頓飯,這是規矩。不管餓不餓都要吃。而且不能吃凈,要留下碗底,這稱為留福呢。就這樣,新年的夕陽在一片熱鬧、詳和的歡笑聲中漸漸地潛入西山。新年開始了她的第一步。
摘自《檔案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