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報道,說今年春節期間鄭州市城隍廟舉行的廟會有看頭,受此誘惑,我于農歷正月初五上午前去看個熱鬧,湊個人場。城隍廟倒是沒進去,卻在廟的西側街上,一邊走一邊瀏覽起書攤來(多為地攤)。我的眼睛在各個書攤上進行地毯式排查、搜尋、掃描,希望搜尋我的獵物——喜愛的舊版圖書。正當我苦苦尋覓不到時,不意在一家舊書攤上發現一卷鄭州市第二交通運輸公司(二站)的檔案。卷皮封面上為毛筆字書寫的案卷標題,題名為:“省委、省經委關于知青工作、實行質量獎金和開展‘一批雙打’的意見、通知?!睍r間為1978年,卷內78張(實為82張),短期。歸檔時的案卷號為2,封面右下角有一個長方形的3個小方格,內容為全宗號、目錄號、案卷號。此卷的案卷號為74。我大致瀏覽了一下內容,卷內文件目錄上登記lO份文件,是省委、省經委、省財政局、省勞動局和省委領導關于知青工作、質量獎金、‘一批雙打’的講話、意見、通知等文件。當我掏出紙和筆,剛剛記完案卷標題后,準備把卷內10份文件的標題一一記下時,被攤主發現,要走了案卷。他說,只讓看,不讓記。停一會,我又拿起案卷,在腦子里默記了備考表上的內容:立卷人魏某某,檢查人牛某某(真名隱去),立卷時間為1986年9月12日,檢查時間為1986年10月。接著,我詢問了攤主:“你咋弄到這卷檔案的?”他說:“是收購舊書時弄到的,”“這檔案有啥用?”“一是知青落實政策,二是有人寫文章需要這方面的材料。你剛才不是在記這上面的東西嗎?”“不是,不是!我不會寫文章。我記上面的內容。是想咨詢一位懂檔案的朋友,讓他鑒別一下有無收藏價值。你不讓用筆記上面的內容,腦子又記不住,能給朋友說清楚嗎?”我接著問他:“我準備買,要多少錢?”“50元?!薄疤嗔?,不著邊,爽快點,少多少不賣吧?”“30元?!薄?0元?最多給你3元。”終因價錢懸殊未成交。
在書攤上遭遇檔案后,我的心情比較平靜,這事也不值得大驚小怪。在鄭州市舊書攤上,發現賣檔案的,我敢保證,我絕對不是第一人,也不會是最后一人。至于檔案是如何流入舊書市場的,原因可能有多種,在此也沒必要去考證、去猜測了。通過這件事,我以為應該反思一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到期的長期、短期檔案如何處置呢?是送到造紙廠化成紙漿,還是從文物收藏的角度。在文物舊書市場公開出售好呢?這應該作為一個課題來研究。
這卷檔案,從保管期限看,短期保管15年已大大超期。從內容看,只是一般性公文,并不重要。也沒有什么密可保,符合到期銷毀的規定。如果從文物收藏的角度看,它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從案卷的整理形式看,它符合上世紀80年代檔案整理的要求,案卷標題擬寫符合作者、問題、文種三要素;從案卷封面、卷內文件目錄到備考表內容的填寫都比較規范。從整理時間看,文件內容是1978年的,而整理時間是1986年,顯然是上世紀80年代檔案工作恢復整頓時,突擊整理數年積壓文件而留下的歷史印記,反映了那個時代檔案工作的特色。從文件制作形式看,有幾份文件是用舊式單字排版打字機,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然后用油墨一張一張印出來的;文件字體采用的是國務院1977年12月公布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這套方案于1986年6月廢止)的簡化字,如知青的“青”字,其字形就是專業的“?!弊侄嘁粰M道。再如省直機關的“直”字,豎框里面不是三橫,而是一豎道(現在電腦里打不出這樣的簡化字)。由此可見河南推行簡化字之快。從研究漢字簡化的角度考慮。這卷檔案是有收藏價值的。
摘自《檔案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