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檔案部門的“上帝”,我們馬上會聯想到檔案用戶或利用者。誠然,利用者需求決定著檔案部門的存在,利用者是檔案部門的“上帝”,“利用者至上,一切為了利用者”是檔案部門的服務宗旨。也是檔案工作的目的和歸宿。但是,我們應當看到,檔案事業是一種由政府全額撥款的社會公益性事業,檔案部門的人、財、物主要靠政府來配置,而政府又是通過并依靠其職能部門來決定配置的路向和規模。從決定檔案事業發展而言,政府中直接或間接負責管理檔案事業的職能部門及其長官也是我們的“上帝”,因為他們“賜福”人、財、物于檔案部門,以發展檔案事業。在當今法制不健全、可供配置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在“上帝”眼里,他們管轄的一切單位都是行政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的組成部分,給誰、給多少都是正常和正確的。因此,我們就要經常向“上帝”申明檔案部門的作用,陳述存在問題和困難,并要聯絡感情,以便在“上帝”行使其意志時,對檔案部門有所傾斜。為什么有的地方檔案事業經費和館舍好一些,有的地方就差一些?除各地的經濟實力不同外,與我們的公關意識和能力直接有關。實踐證明,消極地“等”和“靠”不行,應該邁開雙腳,去感動“上帝”。使其“賜福”于檔案部門以求得檔案事業的發展。那么,我們應如何去感動“上帝”呢?我個人認為。可從以下三方面去努力:
其一,要經常與決策部門和領導者個人保持聯系,了解領導決策意圖,選準服務方向并努力發揮自身優勢,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從而提高檔案部門在“上帝”心目中的形象與地位。
其二,要經常邀請“上帝”參加檔案部門舉辦的“陳列展覽”、“評獎活動”、“座談會”、“工作會議”等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上帝”對檔案部門的親切感。
其三,要請“上帝”親臨指導和參加檔案部門的管理工作和活動,主動向“上帝”匯報情況,自覺參加“上帝”倡導的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加強與“上帝”的聯系,尋求“上帝”的各種支持,幫助解決檔案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摘自《檔案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