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檔案學術批判是檔案學持續發展的動力,只有努力構筑檔案學術批判社會機制,提高檔案學術批判者素質,才能奠定檔案學術批判的基礎。
關鍵詞:檔案學術批判 社會機制
1、檔案學術批判與檔案學術研究的相互關系
1.1 批判是檔案學術發展的動力?!皩W術批評,是學術的生命。沒有學術批評則無學術可言;學術批評不繁榮,學術也不會自己繁榮起來。”因此,對現存的檔案事物都可以進行某種程度的批判,在批判中保持它的優良的一面,改變它的不完善的一面。是十分必要的。批判是推動不成熟的檔案事物走向更加成熟,推動不完美的檔案事物變得完美,推動陳舊檔案事物走向死亡并迎接新生檔案事物的過程。在批判中揚棄,在批判中創新,使得檔案學術不斷向前發展,向著真理的彼岸前行。
通常,我們將革命理想、遠大目標當作重要的人生激勵手段。其實,批判也是一種激勵手段,對犯錯誤的人從背后猛擊一掌,引起警覺,加以改正;對某一錯誤的理論觀點予以批駁,以圖樹立起正確的理論觀點,就是批判的作用。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批判對于完善檔案事物,或者提高檔案學理論水平,具有更加明顯的作用,而溫和的評論、側面的提醒,乃至友好的建議,卻難以起到匡正過失的作用。
1.2 檔案學術興旺是檔案學術批判的基礎。筆者以為,檔案學術研究、檔案學術批判和檔案學術創新如同三級火箭,一級火箭代表檔案學術研究,二級火箭代表檔案學術批判,三級火箭代表檔案學術創新成果。而當前狀況是:檔案學術研究氛圍不濃厚,一級火箭升空乏力,不能為檔案學批判創造良好基礎;檔案學術批判基本上處于空白狀態,真正的檔案學術批判,即使是僅僅圍繞某一檔案學術觀點而展開的短暫時間存在的學術批判,若干年才出現一次,經常性的激烈的全面的檔案學術批判在我國始終沒有出現過,二級火箭因為尚未成型而只是個空殼:檔案學術創新雷聲大雨點少,只見鮮花少見成果,三級火箭始終未升空。
檔案學術界荒蕪的主要原因是:檔案學術隊伍中出現了明顯的功利化趨向,不再以學術造詣高低而是以金錢多少作為人生價值的評判標準。一些檔案期刊被“斷奶”、“撤火”,難以為繼只得停辦或另謀出路,仍在苦撐局面的一些檔案期刊為了生存開辟與檔案無關的欄目吸引讀者,研究檔案學術與業務的社會空間繼續壓縮,檔案論文發表數量明顯下降。而某些期刊不付稿酬反收大額版面費,更是讓至今堅持檔案學研究的人心灰意冷。最后一點是檔案干部隊伍難以穩定,人才斷層面繼續擴大,專業素質不升反降,自覺而執著地研究檔案學理論的人越來越少,許多人只是為了晉升職稱需要不得不寫一兩篇文章應付。檔案學術隊伍難以擴大,享譽中外的學術帶頭人廖若晨星,傳世之作寥寥無幾。此種狀況下,如何奢談學術批判和檔案學術創新呢?
2、應當重視構建檔案學術批判的社會機制
2.1 理性是民族之魂。理性是民族之魂,一個立足于基礎理論的大國,一個登高望遠雄心勃勃的大國,時時處處都在閃爍著理性之光!發展檔案事業,興盛檔案學術研究,以學術批判始立一代奮進搏擊標新立異的學術風格,仍然依靠的是理性。理性思維“是自為存在著的、并正向自在自為發展著的理念。”理性思維是檔案學術創新之本,也是檔案事業發展的智力源泉。
2.2 優化社會環境,構筑兼容民風。檔案學術批判需要高度的政治民主,需要理性至上的社會環境,需要有容乃大兼容并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大國風范,需要寬容為懷大度融合和諧雅致的民風,需要自由思想著的并可以自由發表個人學術觀點,自由參與學術批判的自然人。對于具體到某一檔案學術觀點這類事物,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為什么就不能讓它自由生存自主發展自生自滅呢?而如果沒有學術觀點自由生存學術批判自主發展的社會環境,如何想象檔案學術創新與檔案事業的輝煌呢?
2.3 檔案學術批判的社會責任。發表某一種檔案學術觀點或批判某一種檔案學術觀點,都存在著一個社會責任問題。檔案學術批判,盡管應當是自由與民主的、公正而透明的,但是,檔案學術批判不是街頭巷尾的隨便議論,更不是家婦們扯閑天。它不能變成隨意的、主觀的與片面的,甚至是發泄私憤,實行人身攻擊的場面。它是在社會上公開發表,具有一定范圍內的社會影響力,而這種影響力又力求正面的積極的與進步的,它應當而且必須經得住更大范圍內實踐的反復檢驗,它應當在時光磨礪中變得更加絢麗多彩,經久不滅。
2.4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學術面前沒有貴賤官民之分。這是開展健康的公正的民主自由的檔案學術研究和學術批判必須要建立并完善的重要社會機制之一。反之,如果把貧富貴賤官民因素硬是塞進檔案學術批判,就有違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這一崇高法則,無法保證學術批判公正民主。健康的自由的學術研究局面就不會產生,正常的檔案學術批判機制也無法建立起來。
2.5 檔案學術批判的策略。為了充分發揮檔案學術批判的功能,正確把握檔案學術批判的大方向,應當注重檔案學術批判的策略。一是針對某一時期不正確的主流學術觀點展開批判,對于非主流地位的學術觀點只是予以注意,不用花大的精力批判之,以便把握好檔案批判的正確方向。其二是針對不正確的檔案學術觀點本質的方面展開學術批判,對于非本質的學術觀點可以學術評論(討論)的方式進行,以利于把握好檔案學術批判問題的本質。其三是針對檔案學術觀點全面性的問題展開學術批判,對于局部性的學術觀點可以在某一區域內展開學術批判,有利于把握好檔案學術批判的整體格局。
2.6 檔案學術批判只對觀點不對人。某一時期暴露出來的錯誤的檔案學術觀點,或處于分歧狀態的某些觀點的爭論,往往是人數不等的一個或幾個社會群體(或學術派別)的參與,因此,學術批判不能對準其中某一個人,更不應當指名道姓地進行批判。檔案學術批判對象中的某一個人,即使是學術派別的代表人物,他不應當也不可能對某一學術觀點,或學術思潮負有全部責任,他一個人的觀點不可能集中代表某一群體的全部觀點。我們予以批判的對象,都是某一學術觀點而不是某一人。
2.7 等待檔案事業由低谷向高潮的歷史轉變,檔案學術興旺是檔案學術批判的基礎,但是,種種跡象表明:目前的檔案事正在處于低潮之中,那么,當前設想通過檔案學術批判引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爭論熱烈場面就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蘭臺世界的清冷荒涼使得檔案學術批判幾乎鴉雀無聲。檔案學基礎理論只能在大科學基礎理論興盛中得到發展。因此,身處蘭臺的勤奮耕耘者,試圖開展檔案學術批判的勇敢斗士們,當前只能養精蓄銳,待以時日。但是,我們終究要重視檔案學術批判,重視培育檔案學術批判的社會機制。
2.8 重視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及圍繞基礎理論而展開的學術批判。長期以來,檔案界一直將檔案學定義為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理論,片面重視檔案學理論的應用和實踐。而忽略了基礎理論的構建。任何一門學科理論都包括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兩個不可偏廢的方面,檔案學理論亦是如此。在檔案學理論構架上,基礎理論如同檔案學的基石,而應用理論只能建立在基礎理論上面,才能得到相應發展。長期弱化基礎理論制約了應用理論的正常發展,使得應用理論發展乏力,造成檔案工作實踐陷入被動、狹隘與盲目局面。這無疑是檔案學術界的一大失誤。如果謀求檔案學理論與其他理論同步發展,應當格外重視檔案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制訂檔案學基礎理論發展規劃,造就一支檔案學術研究隊伍,同時,將檔案學術批判擺到應有位置。檔案報刊開辟理論爭鳴專欄,鼓勵圍繞不同檔案學術觀點展開民主自由的學術批判。
3、對檔案學術批判者素質的要求
3.1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批判者要具備淵博的學識和扎實的理論功底,力爭在學問上高于被批判一方:另外,還要仔細審讀推敲擬批判的文章,研究文章主要觀點上的錯誤,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思考改變錯誤的途徑,然后,站在檔案學術制高點上,全面透徹分解剖析對方觀點,居一隅而觀八方,駁一點而顧其余,將錯誤觀點分析得淋漓盡致,批判得全面透徹,令人口服心服,再亮出自己的觀點,讓人有茅塞頓開之感,
3.2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檔案學術批判者除了應當具備廣泛系統的知識與扎實的理論功底之外,還要時時關注檔案學術前沿和最新動態,判斷檔案學術的發展趨向,同時還應當關心相鄰學科和相關學科的學術動態與學術批判的焦點問題,以便觸類旁通,引為借鑒,更好地把握檔案學術批判的主流與方向,對某種錯誤的檔案學術觀點做出更有遠見更加深刻透徹的批判。
3.3 受之以桃,報之以李。任何一個檔案學術批判者在批判別人錯誤觀點的同時,必須展示本人另外一個方面相對應的觀點。這就是破而即立。檔案學術批判者因為受到了某些檔案學術觀點的啟發而產生了新的認識,等于是站在別人肩膀上,對某種檔案學理論觀點看得更廣更深更高一些,由此而得益于別人,就是受之以桃。而你對別人匡正過失,改正了或者完善了提高了別人的理論,實現了真理性認識,等同于報之以李。學術研究者與批判者共同擔負著興旺檔案學術理論,振興檔案事業的崇高使命,二者攜手,將正面動力與反面動力化作檔案學術進步的合力,才是真正的檔案學術批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