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質教育不斷發展和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大環境下,高等院校應根據檔案管理學特點和公選課的特點對檔案選修課的課程內容體系做出設計,制定出旨在提高大學生檔案信息素質的教學目標以及高校檔案機構管理與教學一體化的互動互促模式。
1、檔案選修課的教學目標
檔案選修課的教學目標是要培養大學生的檔案信息素質。檔案信息素質不是自然產生的,它的形成要經過長期的實踐。檔案信息素質主要包括:檔案信息意識教育、檔案信息能力教育、檔案信息道德素質教育等三個方面。對大學生進行檔案信息素質培養,是讓大學生確立正確的檔案觀,對檔案有著積極的價值取向和認同感,使其檔案信息活動目標與社會整體目標協調一致,初步掌握積累和利用檔案的技能。
大學生的檔案信息素質一般應具備以下四個層次:一是積累的素質。在什么時候以什么方式收集什么樣的資料,并以一定的形式使之有序化,即在學習、科研、生活中,哪些資料是值得積累的。將來可能用得到。二是利用的素質。無論是學習、科研還是社會活動,大多是在前人已有的工作基礎上進行的,在開始工作時,首先要想到前人的積累和社會的積累,應充分利用已有的積累去開展工作,避免重復的、無效的勞動。三是檢索的素質。在工作中遇到與檔案利用有關的難題,應能做到以最快的速度正確運用檔案的檢索項查閱解決問題,節省時間、精力和財力,提高工作效率。四是資料歸檔的素質,個人在學習、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資料應及時上交歸檔。總之,檔案信息意識的培養能使大學生具有敏感的觀察力,能從紛繁復雜的檔案信息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檔案信息素質反映大學生對周圍的檔案資源的敏感程度,是其歷史責任、社會責任的體現,也是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
2、檔案選修課的課程內容設計
筆者認為,檔案基礎知識公共選修課的課程體系可以分為兩部分:基礎理論課部分和應用技術課部分。
2.1 基礎理論課應以“擴大知識面”為授課主旨,兼顧文書檔案和科技檔案。由于是公選課,聽課的學生來自各個專業,所以要兼顧文理科學生的不同需求,做到文書檔案管理與科技檔案管理均要涉及到。公選課一般課時較少,在這部分的授課中,應著重講授檔案的基礎知識和檔案法規,目的在于學習檔案基礎知識,強化檔案意識,認識檔案價值。在課堂上應多宣傳一些以檔案為憑節約資金、挽回損失、澄清事實、解決糾紛等一系列的檔案利用實例,宣傳“有檔吃甜頭,無檔吃苦頭”的道理,一方面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無形中增長他們對檔案的興趣。《檔案法》是發展檔案事業的根本大法,而《刑法》、《民法通則》等法律中對檔案和檔案工作的有關規定,是依法治檔的堅強保障。加強對《檔案法》等檔案法規的宣傳、學習是增強依法治檔觀念的一種有利手段。而對于過于專業的內容,如檔案著錄、檔案標引等,則側重于講授如何利用即可。
2.2 應用技術課以“實用”為宗旨,著重模擬練習和實踐。從現代教學理論來說,人們要掌握一門知識和技巧,實踐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檔案管理本身就是一項實踐性極強的工作,在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檔案基礎知識普及教育,應避免搞空對空的純理論教育,一定要強化實踐教學。高校的檔案館(室)為檔案選修課提供了良好的實習場所,讓大學生有機會結合所學檔案基礎理論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可以讓學生模擬進行文書和科技檔案的收集、整理、立卷、歸檔、檢索和編研。
3、檔案選修課的師資和教材建設
在高校,圖書館專職人員為大學生開設與圖書館利用相關的《文獻檢索學》課程的現象十分普遍,這也為檔案管理人員為大學生開設檔案選修課起到了很好的啟示。所有的高校都設有檔案管理機構,配備有專職人員,不少檔案管理人員具有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檔案管理人員長期與檔案打交道,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沒有專業檔案教師的高校,檔案管理機構的這些人力資源,為開設檔案課程提供了有利的師資保障。實際上,實行高校檔案管理機構與教學一體化,不僅對高校素質教育的開展大有裨益,對高校檔案工作本身也是一種促進。開設檔案課,對高校檔案工作者來講是一項新的工作內容,一種新的挑戰。他們必須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完善檔案知識結構,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還要通過高校教師資格考試才能登上高校的講臺。而這個過程,將對高校檔案工作擴大影響,帶動高校檔案工作上水平、上檔次起到積極的作用。
檔案公選課在教材的選擇上,要注意有別于檔案專業教育教材的選擇,應采用融檔案基礎知識、文書、科技檔案管理為一體,編寫深入淺出,內容通俗而趣味性較強。理論性與實踐性較均衡的普及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