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一粟:檔案提供利用工作是檔案工作的目的和歸宿,做好檔案提供利用工作對整個檔案工作意義重大。然而,當前檔案提供利用工作中存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何應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呢?這需要全體檔案工作者去研究、探討和解決。那么,當前檔案提供利用工作,路在何方?
共同成長:首先要解除人們對于檔案的“神秘性”的認識。長久以來。人們常常認為檔案是神秘的,是不可“觸摸”的,所以就自然地認為,檔案是不可以“看”的。其次,檔案館要解除自身的“封閉”。有些檔案館設在政府機關大院內,人們想要去查檔,需要出示介紹信、身份證等,還要經過重重的把守,查檔的熱情幾乎被消耗殆盡。檔案館解除自身對于查檔的繁瑣程序,就使得檔案的提供利用工作向前邁了一大步。
臨溪羨魚:有學者曾提出,“用少性”是檔案提供利用的一個特點。當前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檔案編研材料的公開出版、檔案陳列展覽的開展等,都使這種特點更加明顯,這就要求我們努力把檔案基礎業務工作做扎實,使得每一個到檔案館(室)來查檔案的利用者都能乘興而來滿意而歸:而不是好不容易逮住一個,在我們的熱情服務中人家就是找不到想要的東西,那才真是尷尬。
汝陽老黨:要做好檔案的提供利用工作,以基層檔案館為例,首先要有一個滿足利用者需要的館藏,其次要有熟悉館藏的人從事提供利用的工作。其三要有一個熱心、細心的工作態度,其四需要有現代化的手段和條件。總的來說,要做好檔案的提供利用工作,就是要盡量提高檔案的查準率、查全率,以盡量滿足利用者的需要為目的。
蘭臺新兵:檔案提供利用工作做的好壞不是我們檔案人說了算,其評判權應該屬于利用者。如何讓利用者滿意,需要我們檔案人一是要為利用者利用檔案創造方便條件:二是要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主動了解利用者需要,主動宣傳報道館(室)藏檔案內容,主動為利用者提供檔案:三是做好利用者需求調研與預測工作,了解檔案用戶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內可能需要利用檔案的種類、內容、成分和數量。
滄海一粟:檔案提供利用者要想為利用者提供有針對性的檔案信息,就必須研究利用者,了解利用者,掌握利用者的檔案信息需求心理、規律及行為規律,調查、分析和研究利用者對檔案信息的需求,研究其需求量的分布和發展變化規律,引導利用者有效利用檔案信息,加強檔案提供利用服務的主動性,逐步引導和幫助利用者提高獲取、閱讀和充分利用檔案信息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檔案信息的效用。這是當前乃至今后較長一個時期內檔案提供利用工作的關鍵所在。簡言之,就是研究并了解利用者檔案信息需求,提高利用者利用檔案信息的能力,滿足利用者的檔案信息需求,最大限度地發揮檔案信息的效用。
成長中的小樹:我個人認為,當前要做好檔案提供利用工作,應努力實現三個轉變:其一,在檔案提供利用服務思想上,要由過去主要為政治提供利用服務為主轉向主要為經濟建設提供利用服務為主,由主要為歷史研究提供利用服務為主轉向主要為當前黨和政府中心工作提供利用服務為主。其二,在檔案提供利用形式上,要由過去的“等客上門”的被動提供利用服務轉向“面向社會、多方聯系”的主動提供利用服務,把單純的提供利用服務與智能服務相結合,積極開展定向定題提供利用服務、指導型提供利用服務、視聽型提供利用服務、網絡型提供利用服務等新的提供利用服務項目。其三,在提供利用服務工具上,要由過去檢索工具單一、不系統、不配套、平行重復,逐步轉向建立一個形式統一、內容穩定、功能健全的檢索體系,以滿足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利用檔案的需要。
寧靜:關于如何做好檔案提供利用工作,我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一方面。檔案提供利用人員要熟悉檔案館(室)藏檔案內容,能夠為利用者提供多角度的檔案(信息)檢索途徑;另一方面,注重檔案提供利用后的信息反饋。另外,做好檔案提供利用工作還應該做到以下四點:一是強化館(室)藏檔案信息資源建設,包括接收與收集各種門類和載體的檔案,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二是加強檢索工具的編制,否則,只會是一頭霧水;三是檢索手段要多樣化:四是指導利用者學會利用檔案,能夠在一定范圍內自主查閱檔案,即不但給利用者以“獵物”,更應該給利用者以“獵槍”。
一張翠畫:檔案館被命名為政務信息公開場所,意義非同尋常,促使檔案館工作人員必須進一步拓寬視野,關注社會對檔案的需求。對檔案館利用工作來說,這是個難得的機遇。檔案館要抓住這一機遇大做文章,腳踏實地地做一些工作,一方面爭取支持,配備作為政務信息公開場所所必備的硬件設施:另一方面,全方位提高走向社會的檔案利用工作水平,借助媒體、網絡及時將檔案信息資源及研究成果以群眾容易接受的方式推出去。另外,檔案館在利用率上不要搞形式主義,一方面要研究社會對檔案的利用需求,盡可能地去提高檔案利用率:另一方面還要保持一個好心態,不要刻意追求利用率,更不能在利用率上做假文章。
一筆談:我認為。要搞好檔案提供利用工作,一方面要搞好館藏建設和檢索工具建設: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強檔案宣傳工作,讓更多的人了解檔案館和檔案館的收藏。互聯網是影響檔案提供利用工作的重要因素,但利用好它卻可以讓它成為推動檔案利用工作的助推器。
吖一:我曾去美國和加拿大檔案館網站瀏覽。感覺他們的檔案網上利用有不少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比如他們會提供不同清晰度、不同文件大小的數字化檔案,以滿足不同利用者的需求,據我調研國內還沒有做到這點:再有他們會對館藏檔案提供具體的利用地圖,而且提供下載功能,做的很不錯,我國也就深圳還不錯,不得不說我們在檔案網上利用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maoyue:“便于社會各方面的利用”是《檔案法》規定的我國檔案工作基本原則的重要內容之一,體現出了檔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出發點。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有些利用規定是值得探討的。如機關檔案室的檔案并不對外提供利用,僅為機關的各項工作提供服務。不知《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從5月1日開始施行后情況是否能夠得到改觀?李向前在《百年潮》1999年第1期發表的《我在美國查檔案》一文將其在美國查閱檔案的經過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其中這樣寫道:“在美國公眾以及法理中,承認人們有權了解政府工作狀況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檔案是國家財產的一部分,因而也就意味著它屬于全體人民,應讓人民無條件地加以利用”。但我國《檔案法》對檔案利用權與公布權進行了嚴格的區分,開放檔案并不是開放檔案的公布權,未經檔案管理部門公布的檔案,他人不得對已開放的檔案通過媒體傳播。這一規定實在令人費解。
滄海一粟:檔案是歷史的記錄,今天我們提供利用的檔案是昨天的歷史記錄,而我們今天的歷史記錄很可能就是明天提供利用的檔案,這是一種歷史的接力,它要求我們的檔案提供利用工作必須立足當前、放眼未來!要想做好檔案提供利用工作還必須正確處理檔案提供利用與檔案保密兩者之間的關系。檔案提供利用和檔案保密兩者之間,從根本上來說是一致的。檔案提供利用時要注意檔案保密,檔案保密是限定了檔案提供利用的對象和范圍,是為了更好地提供利用。這就要求我們澄清“利用危險,保密保險”以及“歷史檔案無密可保”的錯誤思想,認真深入地審定檔案內容,根據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情況,調整檔案的密級,逐步擴大開放范圍,減少煩瑣的批準手續,方便廣大利用者的正常利用,從而使檔案提供利用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漂漂小豬女:博物館開放了,普通群眾蜂擁而至。檔案館雖不能提毫無保留的開放,但是檔案卻是一直開放的(當然指列入開放范圍的檔案)。拋開目前發展尚未完善的檔案利用網絡來談,為什么去檔案館的人還是少之又少?除了工作利用、科學研究,為什么普通群眾不能像去博物館汲取人類精華那樣來檔案館感受人類塵封的歷史記憶呢?文化作用不也是檔案的基本功能之一嗎?把這些疑問句變成肯定句就構成了我內心對檔案開放問題的答案。我一直想像檔案館能變成“圖書館”,每一位關注歷史、審視現在的普通公民都能夠在閑暇時坐在檔案館里,這應是檔案開放利用工作的目標之一,也應是檔案館開展檔案開放利用工作的極致吧!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說,我不是在檔案館就是在去往檔案館的路上!
zhz:眾所周知。科學合理配套的檢索體系可以全面有序地揭示館藏檔案內容,便于檔案的提供利用。若不然,即使館藏檔案內容再豐富、價值再珍貴,也不過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其作用的發揮也無從談起。因此,建立健全館藏檔案檢索體系(比如將館藏原有的案卷級、文件級手檢目錄盡快轉換成機檢目錄,同時利用數據庫技術生成多種多樣的專題目錄數據庫等)仍不失為探討新形勢下檔案利用工作的基本途徑之一。另外,我認為當前檔案利用工作不盡人意的原因之一就是公眾根本不知道檔案館保存有那些檔案,甚至根本不知道檔案館保存有大量的與公眾利益息息相關的檔案信息,其根源在于檔案館很少或幾乎沒有向社會公眾發布過館藏檔案的信息。大多數基層檔案館根據上級主管部門要求編制的宣傳報道型的檢索工具,比如《檔案館指南》幾乎全部“待字閨中”,作為“迎賓小姐”以應對上級檢查,如果各級檔案館都編印出反映全部館藏內容、圖文并茂、高質量的《檔案館指南》,一方面作為檔案館的品牌形象廣為散發,一方面傳輸上網廣為宣傳,我想,這也許是探索新形勢下檔案利用工作的路徑之一。另外,探索新形勢下的檔案利用工作,還應考慮如何加大檔案編研工作力度,創新檔案編研工作形式。檔案部門應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跳出檔案利用、檔案編研、檔案檢索等檔案信息開發工作“立足館藏”的誤區,進行“巧婦能做無米之炊”的逆向思維,樹立面向社會收集“鮮活”即時信息的觀念,樹立貼近社會、貼近公眾,編輯“時代快餐”、“時代精品”的意識,尋找檔案編研工作滿足社會與公眾不同需求的切入點和結合部,以精品之作奉獻給社會與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