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指出了銀行賬戶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賬戶檔案管理 監測 核準
2005年我國開始實行“人民幣統一銀行結算賬戶管理系統”。通過金融機構對存款人在本、外地銀行開立、變更、撤銷賬戶業務活動建立、健全賬戶檔案信息、對賬戶進行查詢、統計、監測,有效地為“認識你的客戶”提供全面、統一、快捷的途徑。但在系統賬戶檔案管理過程中仍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對銀行工作造成不利影響,有待進一步改進。
1、賬戶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系統業務問題影響對客戶身份的識別
1.1.1 賬戶檔案管理不嚴,用戶查找不便。核準類與非核準類賬戶檔案資料管理不嚴、識別不清,有關人員需要調閱使用時查找不便。給工作造成不利影響。一是核準類賬戶檔案管理不嚴,責任難以認定。金融機構沒有統一的賬戶檔案、開銷戶登記簿記錄不全、將基本存款賬戶開戶資料報人行核準后未按規定復印留存,如有資料遺失,責任難以認定,不利于反洗錢工作。二是非核準類賬戶檔案管理不嚴。一般存款賬戶開戶資料中沒有按規定留存存款人基本存款賬戶開戶許可證、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等復印件,沒有相關有效證件證實,容易被人篡改,給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1.1.2 資金用途不清,賬戶開立不準。主要表現:一是金融機構將符合開立臨時賬戶和專用賬戶條件的賬戶誤開立為一般賬戶,逃避當地人民銀行的核準和監管。二是賬戶開立的隨意性較大,尤其是專用賬戶,很多存款人巧立名目設立專門用途,在多個商業銀行多頭開立,造成客戶資金用途不清。
1.1.3 申報資料不全,客戶身份不明。一是開戶依據有效身份資料不明。資金證明文件、其他結算需要的證明、基本存款賬戶開戶登記證等方面把關不嚴,隨意性大,造成客戶開戶依據難以把握,身份不明。二是存款人身份資料不齊。有缺法人身份證、營業執照、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等復印件及其核實記錄情況,難以真實把握客戶身份。
1.1.4 違規操作不少,“黑戶”監管不易。一是未開戶先使用的“黑戶”難監管。基本賬戶存在先啟用,后報人民銀行審批的現象,使沒有合法身份的“黑戶”能夠辦理轉賬結算甚至大量提取現金,完全游離于人民銀行的賬戶管理范圍之外,二是變更或撤銷不報批的“黑戶”難監管。基本賬戶存在變更地址、法定代表人以及其他開戶資料,臨時賬戶撤銷未按照規定及時報備人民銀行等情況。
1.2 系統操作問題影響對客戶身份的監測
1.2.1 網絡信息傳輸過慢,難以及時監測。從廣東省在4月13日至17日賬戶管理系統模擬運行的測試情況來看,工、農、中、建、社等各商業銀行普遍網速過慢,甚至發生斷線的事情。部分網點由于網絡問題,滯后了測試時間,打亂了正常的模擬運行計劃。網絡信息傳輸的“頸瓶”難以對客戶信息和身份進行快速監測。
1.2.2 高級權限過于簡化,難以實行監測。一是系統三級操作員操作權限過于簡化,沒有對賬戶管理系統數據進行查詢、統計、監測的權限。二是系統高級操作沒有設置各級操作員的權限,高級操作員的權限事實上被架空,不利于對客戶信息的及時掌握和管理,難以有效對客戶信息和身份進行監測。
1.2.3 系統功能沒有共享,難以有效監測。一是系統功能不共享。賬戶管理系統與計算機操作系統功能沒有形成共享機制,如:計算機操作系統有復制功能,賬戶管理系統內部信息沒有復制功能,只有粘貼功能:在賬戶管理系統中的“賬戶開立、變更、撤銷情況查詢”中沒有中文名稱查詢,只有按銀行代碼查詢,操作界面不夠人性化。二是數據功能不共享。賬戶管理系統基礎數據有公安、工商、稅務、質檢等行政管理部門提供給存款人身份證、登記證、代碼證、許可證等。這些證件或行業標準需要在賬戶管理系統中手工錄入,不能自動比對,沒有充分利用到這方面的系統功能。三是人行系統功能不共享。在人行內部相關部門主要有支付結算系統、國庫會計核算系統、現金管理系統、征信系統等多個系統,系統之間相互獨立,不能對銀行資金進行統籌實行把關,系統共享功能沒有得到很好地利用,難以適應大量客戶信息和身份監測的需要。
2、賬戶檔案管理改進建議
2.1 改進賬戶業務,識別客戶身份
2.1.1 區分資金用途,準確開立賬戶。按實際情況,區分不同資金用途,是準確開立銀行結算賬戶的前提,對于反洗錢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一是引導存款人把準確開立銀行結算賬戶列入金融機構反洗錢中法定的義務當中。金融機構應嚴格區分兩類賬戶,將核準類的臨時賬戶和預算專用賬戶應及時報當地人民銀行核準并接受監管:將非預算專用賬戶和一般賬戶及時錄入系統,完成備案并接受檢查。二是加大對存款人隨意開戶、規避監管的查處力度,把這項工作納入反洗錢專項治理當中。尤其對巧立名目設立專門用途,在多個商業銀行多頭開戶,造成客戶資金用途不清,影響反洗錢工作的存款人、開戶行及其有關人員給予制裁和打擊。
2.1.2 備齊開戶資料,真實表明身份。齊全有效的開戶資料是表明客戶真實身份的重要載體,開戶行應嚴格審核,對其真實性、合規性和完整性嚴格把關。一是對開戶真實依據的有效身份證明把關。包括資金證明文件、其他結算需要的證明、基本存款賬戶開戶登記證等真實依據把關。二是對存款人有效身份資料的真實性、合規性和完整性把關。包括法人身份證復印件、營業執照、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等,這些賬戶資料是“認識你的客戶”的基礎,也是有效開展反洗錢工作的基石,應嚴格審查其合規性和完整性。
2.1.3 嚴禁違規操作,加強“黑戶”監管。“黑戶”完全游離于人民銀行賬戶管理范圍之外,任意在金融機構開立銀行結算賬戶,反洗錢部門把它應列入“反洗錢黑名單”,除取締、處罰外,限制其在其他地方支付結算的時間、范圍和數量。一是對未開戶先使用的“黑戶”給予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撤銷開戶資格,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二是對變更或撤銷不報批的“黑戶”,提出警告,通報批評,必要時給予強制銷戶處理,在一定時間、一定范圍內不受理其開戶。屬于開戶行責任的。相應給予行政處罰。
2.1.4 嚴格檔案管理,方便用戶查閱。嚴格區分核準類與非核準類賬戶的檔案資料管理。一是嚴格核準類賬戶檔案管理。金融機構設置統一的賬戶檔案,建立、健全開銷戶登記簿記錄,將基本存款賬戶開戶資料報人行核準后按規定復印件及其核實資料留存,以備反洗錢相關人員查閱和使用。二是嚴格非核準類賬戶檔案管理,主要是一般存款賬戶開戶資料中按規定留存存款人基本存款賬戶開戶許可證、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等復印件及其核實資料留存,為工作人員提供完備的客戶檔案,
2.2 改進系統操作,監測客戶身份
2.2.1 開發網絡管理軟件,適應快速監測需要。賬戶管理采取網絡報送方式后,應盡快開發“網絡管理軟件”,提高網速。主要思路是建設網絡管理服務器,采用多渠道方式能迅速自動分配網絡資源。網絡軟件管理的主要傳輸渠道有:一是銀行通過行內系統由省分行或管轄行集中賬戶報送數據接入賬戶管理系統。二是分支機構通過專線直接接入方式或撥號接入方式接入賬戶管理系統,已有專線的試點城市采用專線直接接入方式。三是農村信用聯社可通過省聯社集中接入賬戶管理系統,也可采用專線直接接人或撥號接入方式,也可以接入賬戶管理系統到當地人民銀行辦理相關業務。四是通過微波或光纖網絡直接接人賬戶管理系統。五是采取“屬地管轄原則”,建立當地數據庫,設置上傳關口,設定時間自動列隊批量上傳至上級數據庫直到總數據庫,對違規賬戶自動滯留或清除等。
2.2.2 提升高級操作權限,有效監測賬戶信息。在人民銀行的職能轉變后,金融信息成為領導決策的重要依據。人民銀行賬戶系統的高級操作員和業務高級人員,應對賬戶系統信息及時進行掌握。一是增加系統三級操作員操作權限,可隨時對賬戶管理系統數據進行查詢、統計、監測,提高工作成效,特別是提高對客戶信息和身份進行監測的成效。二是增加系統高級操作設置各級操作員的權限和查詢、統計、監測的權限,各級操作權限改為高級操作員設置,通過授權加強對本系統各級人員的信息管理。對業務異常情況進行有效監控,為反洗錢提供高質量的客戶信息。
2.2.3 擴大系統共享功能,適應監測需要。系統共享功能是系統成熟與完善的重要標志,目前賬戶管理系統共享功能有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一是需要形成賬戶管理系統與計算機操作系統功能共享機制。增加賬戶管理系統內部信息的復制功能,增加賬戶管理系統中的“賬戶開立、變更、撤銷情況查詢”中的中文名稱查詢功能,二是需要充分發揮系統數據共享功能的作用。充分發揮公安、工商、稅務、質檢等行政管理部門提供給存款人身份證、登記證、代碼證、許可證等的共享功能,減少業務差錯,提高信息質量。有效地形成反洗錢互動機制。三是需要建設人行系統共享功能的“平臺”。建設以賬戶管理系統為核心的系統平臺,以適應不同的工作需要:建設賬戶管理系統與支付結算系統“平臺”,可實現賬戶對支付結算管理情況,特別是大額支付情況進行動態監測,為反洗錢提供支付結算方面的基礎數據:建設賬戶管理系統與現金管理系統“平臺”,可實現賬戶對現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及時掌握現金流動信息,為反洗錢提供現金使用方面的交易數據:建設賬戶管理系統與征信系統“平臺”,及時掌握社會信用動態情況,為反洗錢提供征信方面的初始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