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三四一部隊,是中共中央警衛團的一個代號。中央警衛團的前身,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的部隊。1928年5月,為保證紅軍軍部和首長的安全,毛澤東在井岡山組建了軍部特務連。特務連先后經歷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不斷發展壯大。1942年10月20日,正式組建中共中央警備團,對外稱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警備團,團長吳烈、政治委員肖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的警衛部隊。后來隨著形勢的發展和工作需要,建制屢有變化。1949年5月進駐北平后,中央警備團擴編為中央警衛師,師長劉輝山,政治委員張廷楨。1953年5月,因中央警衛機構的變動,在中央警衛師一團(前身是延安中央警備團)的基礎上,調整充實組成新的中共中央警衛團(實際是師的建制)。該團番號的全稱是“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警衛團”,擔負中共中央領導人的警衛任務,團長張耀祠,政治委員楊德中。中央警衛團的建制歸中央軍委總參謀部領導,按編制序列,總參謀部下達給中央警衛團的代號為八三四一部隊。1976年粉碎“四人幫”后,經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批準,中共中央警衛團又恢復中央警衛師的番號,師長張隨之,由我出任政治委員,任務和隸屬關系依舊不變。
這支部隊在黨中央、毛主席的親切關懷下成長壯大。幾十年來,這支部隊誓死保衛黨中央、誓死保衛毛主席,做到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職守,沒有發生過任何重大政治事故。
謙虛就可以調查出東西
毛主席為了更多地直接掌握農村工作的動向和真實情況,于1955年春交代中央辦公廳和軍委總參,從全國每個專區選調一名優秀的排級干部,補充到他身邊的警衛部隊(中央警衛團一中隊),任務之一就是輪流返鄉作農村調查,作為他聯系農村、了解農民的一種方法。
人員調齊以后,為了使警衛人員明白調查有什么好處,調查什么,怎樣調查,毛主席于1955年5月14日下午在頤年堂前院,給中央警衛局和八三四一部隊領導以及警衛中隊的全體同志作長時間的講話。毛主席坐在藤椅上,就像拉家常一樣,從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和發展,一直講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壯麗圖景,又講到每個人應該怎樣工作。毛主席說,你們都是做警衛工作的,我現在給你們加一樣,就是調查工作。你們要有三個任務:一個是保衛工作,一個是學習,再加一項調查工作。為什么要作調查?就是要多為人民服務。我們各人的工作不同,有站哨的,有做別的工作的,但都是為了這個目的。你們的調查,對我、對中央都有幫助。

毛主席對將要返鄉作調查的同志說:“我們擬個章程,對人要謙虛,對父母,對鄉村老百姓要尊重,要尊重區鄉干部,別擺架子。謙虛就可以調查出東西。”毛主席要同志們在調查中注意宣傳黨的政策。
在回鄉調查的同志們出發之前,毛主席又親筆寫了“出差守則”:(一)保密——不要說這里的情況。(二)態度——不要擺架子。(三)宣傳——解釋建設工業和實行社會主義的好處。(四)警惕——不要上反革命分子的當。(五)調查——生產、征購、合作社、生活、對工作人員的意見。
毛主席的講話和所擬“出差守則”,使同志們提高了認識,明確了任務,掌握了調查方法。回鄉的同志通過自己的父母、親朋好友、老師同學、左鄰右舍、鄉村干部多種渠道,通過勞動、交談、訪問,了解到許多翔實生動的情況,回部隊后將調查的材料寫成書面報告。
毛主席親自聽取匯報,批閱調查報告。1955年7月19日、25日、26日,毛主席三次聽取了回隊同志的匯報。為了節省時間,毛主席還把匯報的同志留在家里一起吃飯,邊吃邊談。在聽匯報的過程中,毛主席時而沉思,時而做筆記,時而插話,時而長長地嘆著氣。
毛主席一字一句地看同志們寫的調查報告,遇有錯別字和用錯了的標點符號,都一一改正過來。毛主席一手拿著材料,一手拿著紅筆,講道:“你過來,你們都過來。你們看,這是報酬的‘酬’字,這是仇恨的‘仇’字。”“這是‘總’字,這是‘怎’字。”見到語句暢通,內容又比較好的報告,主席就馬上肯定。毛主席看到隊員葉遙反映他的家鄉廣東省南雄縣第三區新田鄉溯水村的貧下中農,依靠合作化的力量戰勝了自然災害,連聲稱贊說,你們那里的老百姓真能干,農業合作社就應該起到這樣的作用。毛主席一邊說著,一邊隨手拿起筆,在報告上批示“合作社很好”。隊員高碧岑反映了他的家鄉湖南省寧鄉縣第六區南竹鄉的情況,毛主席看后也比較滿意,在他的調查報告上批道:“此份報告寫得不錯,有分析,有例證。”
隊員胡全德在他寫的河南省蘭考縣第六區小胡莊鄉北孫莊村的調查報告中說,由于連年水災,該村大多數群眾尤其是貧農沒有余糧,缺糧戶達到百分之五十。今春沒有東西吃,只好吃樹葉。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發放的購糧證太少,困難戶太多,定產過高,實際產量達不到。群眾普遍反映村干部傳達政策不及時,因此不滿意。有的農戶甚至拔麥苗吃,影響了明年的糧食生產。毛主席在此件上批注:“此鄉缺糧,農民不滿,值得注意。”
隊員王文禮在河南省延津縣第五區閻屯鄉王連屯村的調查報告中說,該村農民對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反映不一,有好有壞。統購時,有些農民想不通,干部的工作方法簡單粗暴。統銷時,有三分之二的農戶要購糧證,實際上現在沒有吃的是少數。該村去冬組織了一個生產合作社,貧農占三分之二,中農占三分之一。開始建社時,由于速度過快,又沒有采取自愿互利原則,使部分人思想不通,準備退社。由于不注意喂養,社里的牲口死了一些。社員不斷吵架,生產情緒不高。社領導力量薄弱,缺乏經驗,影響了生產。毛主席看后批注:“此鄉糧食有些問題,不大。合作社問題較大。”
隊員李好學在他寫的關于河南省新蔡縣第八區新化鄉的調查報告中說,該鄉連年受災,糧食收成不好,缺糧戶增多,私商從中牟利,糧價上漲,有些人為買糧食把農具、日用品都賣光了,農民的思想波動很大。在統購時,由于收成不好和部分干部工作中的偏差,使許多農戶把口糧都賣了,而有些區鄉村干部的余糧則未賣,農民有意見。毛主席在此件上批道:“據說這個鄉有些問題。鄉主席有320斤余糧,只賣出70斤,春季又向政府購進20斤,人民有意見。”同時,毛主席在上述三份材料上都批示:“送交吳芝圃同志一閱,閱后退毛澤東。”
使我們記憶猶新的是,毛主席還把李寶森、王立勤、段明玉三人寫的反映山東省一些地區缺糧情況嚴重的材料批交正在參加中共八屆五中全會的同志。
1958年5月24日,毛主席給當時主管農業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譚震林寫了一封信:
震林同志:此件請你一閱。山東有那么多的缺糧戶,值得研究一下。如你有時間,請找李寶森等三人(都是干部隊隊員,給我們守衛的,排長級干部)問一下情況。因我忙,不暇找他們談。
譚震林于5月26日向毛主席作了報告:“已遵示,找了李寶森等三同志開了一個座談會,他們反映的問題基本上是對的。山東省每人平均口糧360斤,少數山區是200多斤,一般說是夠吃的。去冬以來,勞動強度增加,有一部分人不夠吃,這是全國的現象。”報告中進一步提出了解決好糧食問題的要求和辦法。毛主席當即在譚震林的報告上(附有李寶森等三人寫的調查材料)批示送當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
即送小平同志,即刻印發到會各同志。糧食問題,請各同志注意。
批示中說的“到會各同志”,即是指正在參加中共八屆五中全會的同志。
少學一點制式教練,要學一些文化科學
毛主席從多名警衛隊員的匯報中,發現他們的文化程度都比較低,為完成好當前的任務,并為這些年輕人長遠著想,急需采取切實措施提高這些同志的文化程度。毛主席在同他們交談時,不斷提到要加強文化學習的問題。
1955年7月26日,警衛隊長韓慶余帶領第三批隊員匯報探家調查的情況。韓慶余首先把6個隊員寫的材料交給毛主席,主席看了曾文的材料說:“寫得好,寫得好,你調查得很好。”毛主席拿著材料,指點著問:“這個材料是你自己寫的?”曾文說:“別人幫我抄了一下。”主席把頭往后一靠,笑道:“我不是看表面文章的,字再漂亮,內容空空,虛有一手好字。你們是給我提供真實情況的,通過你們進行社會調查,要學的是社會學,解決的也是社會問題。”“以后不要叫別人抄了,別人抄的就不新鮮了,你們自己調查的東西自己寫,就給人一種很原始的感覺。”
主席進而問道:“你們學不學文化?”
大家回答:“一周一天。”
主席問:“還學什么?”
“星期六黨日活動和整理衛生,其余五天除一天文化課外,軍政各一半。”
主席聽得很認真,問道:“政治學什么?”
“當前是全國黨代會四個決議等文件。”
主席又問:“那么什么是軍事?”
“制式教練。”
毛主席說:“在辛亥革命時期,我當過半年兵,那時不像你們現在,嚴格得很,也學不到什么東西,但靠自己訂報、看書也學到了不少政治上的學問。”主席又把話題拉回來:“長時期學這些怎么行呢!我們不打仗,又不是戰斗部隊,少學一點制式教練,要學一些文化科學。”主席指著張耀祠和韓慶余說:“不能讓他們當一輩子兵,出去還干一點事。”主席扳著指頭說:“要多學一些地理、歷史、數學、物理和化學,五年中學畢業還是問題不大的。”
毛主席還常常提問一些最普通的科學知識,啟發隊員們求知的欲望。從北方到南方,從渤海灣到珠江,主席走到哪里問到哪里;從天上的星星到地上的水,從空中的飛鳥到院子里的花木,主席是見到什么就問什么。主席在深夜散步的時候,問過哨兵:“你說天上有多少星座?為什么星星會發光?”有幾次主席在游泳的時候就問道:“曾文,你知道水的成分是什么?”“王惠,人在水上為什么會浮起來?”“高碧岑,你說海水為什么是咸的?”這些曾經陪同主席橫渡長江,同游大海的游泳猛將,一時都被主席問住了。這時候,主席便對他們說:“為什么你們只學語文、算術兩門課?要多學一點文化科學知識嘛!”
在一次散步的時候,主席問孫連忠:“廣州為什么這樣熱?你說天熱有什么好處?”孫連忠也是窮苦人出身的,在家沒有讀過書,只好含糊地說:“天熱就好唄。”主席笑著說:“你學過地理沒有?”孫連忠回答:“沒有。”主席便告訴他:“廣州這地方是中國最好的地方,莊稼一年三收。你學學地理吧,我們的國家大得很!”
北京的秋天是涼爽的。有一天,高碧岑正陪著主席游泳,藍藍的天空中忽然飄來一團團烏云,頓時風吹浪起,成群的烏鴉亂飛,眼看就要下雨了。這時候,只見幾只雄健的老鷹,穿過烏云,在天空平穩高飛。主席仰著身子問高碧岑:“你說老鷹在空中為什么翅膀不動可以飛?”高碧岑張口結舌答不上來。主席接著說:“你們以后可要好好學習物理啊!”
1956年9月15日一大早,曾文剛起床就遇到了主席。主席喊了聲他的名字,和他談起了警衛隊的文化學習:“以后你們就不要叫什么隊,就叫文化學校吧,你們都是學員。”主席停了一下問:“我當你們的校長好嗎?”曾文高興得連聲說:“好!太好了!”主席笑了笑說:“我當名譽校長,再請一個副校長。你們在這里學習七八年,達到高中畢業或者大學畢業程度,你說成不成?”
主席接著又說:“你們還很年輕,才20多歲,我看是可以的。”
曾文告訴主席:“現在同志們學習文化的勁頭都很大。”主席點了點頭,說:“你們在這個學校學習七八年,就成了工農出身的大學生,現在工農的大學生還很少,將來就多了。”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部隊黨委很快為警衛隊制訂了一個初中階段的教育計劃,送請主席批示。第二天主席就批準了這個計劃。經過一番準備工作,1957年1月21日,警衛隊的文化學校正式開學了。
開學后,主席更是關注著警衛隊的學習。對一些隨他外出執勤的同志,主席常問他們:“你們工作累不累?你們把學習的東西都帶上了嗎?”主席還問隨行的同志:“數理化好學不好學?”他們回答:物理好學,講的都是親身做的和眼睛看到的,也好記,就是代數不好學。主席溫和地說:“代數一定得學好!物理、化學好多計算都是用代數計算的,要是學不好代數,物理、化學也學不好。不要怕難!”
毛主席的衛士張寶金在中南海機關業余學校學習四年,非常刻苦,1955年考上中國人民大學后成績優異,在班上名列前茅。主席十分高興,對身邊工作人員說:“張寶金是個很有上進心的人,他學習后有知識了,社會經驗也多了,我就高看他一眼。”每次張寶金回中南海機關,主席都擠時間接見他,勉勵他為建設好我們的國家要更加努力地學習。毛主席的另外兩名衛士李連成和田云玉,經過努力也于1956年一起考上大學預科班。結業時,主席請他們吃飯,還向他們敬酒。這對提高中南海業余學校的青年學員和警衛隊員的學習熱情,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960年1月,當主席知道警衛隊員的文化學習已經取得顯著成績時,笑著向隊員們說:“你們現在都成文人了。”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的工農子弟,在主席的親切教導下,在工農群眾知識化的道路上大大地邁進了一步。1959年8月,他們已經學完了初中課程。初中學習結業后,他們有的在警衛部隊當了指導員、排長和教員,有的被送到黨校和軍事學校去深造。1960年10月,仍然在警衛隊工作的隊員進入高等教育課程的學習。
從實踐中鍛煉培養干部
1968年1月6日下午3時許,毛主席批閱完一批文件,稍事休息。接著,中央辦公廳主任兼中央警衛局局長汪東興向毛主席匯報八三四一部隊“三支兩軍”的情況,毛主席表示滿意。談話中,毛主席向八三四一部隊下達了新的任務:“這支部隊任務太單純,你們應該派些人到越南戰場去經風雨見世面,從實踐中鍛煉培養干部。”
根據主席的指示,八三四一部隊黨委決定從機關、部隊抽調具有培養前途的優秀干部100人,從各大隊選拔機警靈活、軍政素質較好、接受能力較強的班長200人組成赴越參戰部隊,從司政后抽調干部組成領導班子,由八三四一部隊政治部主任周廣益帶隊。
赴越部隊于1968年2月15日集中在養蜂夾道集訓,學習毛主席對赴越參戰的指示,聽取部隊首長的動員報告和各項政治要求。隊員情緒極高,一致表示,決不辜負毛主席的期望。
2月17日晚8時左右,鄧穎超到集訓駐地看望大家。她說:“周總理很忙,讓我代表他來看望大家。”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她接著說:這次抽調毛主席身邊的警衛部隊部分干部、戰士去援越抗美,到前線去鍛煉,任務很艱苦,很光榮,但也有危險,同志們要有充分準備。離開祖國去越南,外事無小事,處處是政治。
2月19日下午3時許,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援越抗美的300名干部、戰士,以及中央辦公廳、中央警衛局、八三四一部隊大隊以上干部,接受毛主席、周總理及在京的中央首長和中央軍委首長的接見并合影留念。此時此刻,大家的心情激動得簡直像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靜。
2月20日上午,赴越部隊從北京永定門火車站坐悶罐車出發,直達廣西憑祥。部隊在憑祥進行了戰斗編組和入越前的各項物資準備。八三四一赴越參戰部隊的對外代號是總參謀部直屬隊。國內援越指揮部將它配屬于已經在越南戰場的北京軍區炮兵六十八師,分散編入炮師的師部、營部、炮連、偵察班、通訊兵等作戰單位。部隊著裝一律換穿與越南人民軍一樣的制式服裝。部隊出關、入關都必須遵守夜間行駛的規定,否則就會遭遇美機的轟炸。
3月4日夜,總參謀部直屬隊進入越南。西南邊境城市憑祥市至友誼關的大路上,停著經過嚴密偽裝的長長車隊和各種火炮。車上端坐著一排排頭戴盔形帽,懷抱新式沖鋒槍和高平兩用機槍的士兵,一條薄被和一套換洗軍裝打成的小背包墊在屁股底下。這支部隊越過友誼關,跨進越南國境,按指定路線向各戰區開進。
到達戰區后,部隊按要求首先要搭個草棚作為戰地住所,還要在離炮位不遠的位置挖幾個合乎標準的掩體。戰地住所和戰斗崗位不允許相隔太遠,因此營部偵察班的住所就在一座矮山的山腳下挖了一個長10米、寬4.5米的大坑,一面靠山垂直下切5米多深,頂上用樹枝搭篷,鋪上防水的油氈,再上面就是許多不斷變換的偽裝草。山頂上就是營指揮所,分別挖有1.8米深的戰斗掩體,有營長指揮位置,有手持800倍望遠鏡的偵察兵的觀察崗位,還有有線值班員、無線報話員等。部隊根據防空作戰任務和美機不同機型的活動規律,進行不間斷的軍事訓練和演習。
3月31日,美國政府對越南北方的轟炸開始逐步降級,而高空偵察機、無人駕駛偵察機則依然不少。4月16日上午9點多鐘,觀察哨發出戰斗警報,指揮員下達“各就各位”的命令,炮手進入一等狀態。原八三四一部隊現偵察班的王永海,向指揮員報告美無人駕駛偵察機在大象山以南低空偵察,并不斷變化著的方向、高度。當敵機進入我火力網時,指揮員一聲令下,群炮齊射,第一次火力攻擊就命中目標。這架美機拖著濃煙,噴著熊熊火舌,從陣地上空滑過,“轟”的一聲墜落在陣地的西南方。
6月30日下午,部隊在聽紀念“七一”黨的生日報告時,突然警報器響聲大作。大家閃電般地進入戰斗崗位。剎那間,陣地高空掠過一個小小的“影子”,美軍RF-101偵察機又來搗亂了。RF-101機身細小,航速異常,像燕子似的,能快能慢,狡猾難打。機聲過后,營長根據平日對RF-101的長期觀察,判斷它一定還會返航,一般需要20分鐘。他命令部隊作好戰斗準備。15分鐘過去,營長提前下達了“授彈”命令。20分鐘、23分鐘過去,仍不見一絲動靜。烈日炎炎,令人喘不過氣來,每個人都是大汗淋漓,汗水一直流進鞋子里,再從鞋里往外溢,大家仍站在那里一動不動。下午4時45分,突然從遠處傳來輕微的“嗡嗡”聲,聲音很快由遠而近,由小而大,果真是RF-101返航了。敵機以每秒240米的速度,在飛行偵察。它做夢也想不到,剛飛進火力網,一陣猛烈的炮火,RF-101就翻滾著一頭栽在陣地前的山谷中,“轟隆”一聲爆炸了。
1968年5月31日,越美兩國政府在巴黎開始和平談判。11月1日起,美軍停止轟炸和炮擊越南北方。經中、越兩國政府商定,中國援越高炮部隊于1969年3月中旬全部回國。八三四一援越部隊按期于1969年2月10日回到北京。
中國援越部隊和各工程支隊,在越南3年零9個月的時間里,共對敵作戰2153次,擊落美機1707架,擊傷1608架,俘虜美軍飛行員42名。
1969年2月21日午后,汪東興向毛主席匯報了八三四一部隊援越抗美的情況,主席聽了微笑著說:“你們也對中越
友誼作了點貢獻嘛!”
開展工作人員“小整風”
毛主席對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很嚴格,特別不允許搞特殊化、以權謀私等違法犯紀的事情發生,一經發現,必親自過問,從不姑息。
1960年以前的一段時間,與我們一起工作的某些工作人員(有幾人不屬八三四一部隊編制),在三年自然災害中,在北京和隨毛主席外出期間,違犯紀律,從多吃多占到無償索取當時市場上供應緊張的各種生活日用品,個別人還有貪污瀆職行為,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毛主席發覺后,立即指示,要在身邊工作人員中開展“小整風”。
1960年9月下旬,毛主席把1958年3月派到江西省任副省長的汪東興調回北京,仍任公安部副部長兼中央警衛局局長。9月28日上午,毛主席對當日回京的汪東興說,我發覺身邊有“老鼠”。工作人員中,有些人思想作風不正,要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清除“老鼠”,整頓思想作風。他要汪東興抓好這件事。
10月3日下午,汪東興就工作人員“小整風”的意見向毛主席作了匯報。他說,進行“小整風”,首先要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學習主席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內容。在學習的基礎上,互相談心,互相啟發,從團結的愿望出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不戴帽子,不打棍子,每天搞半天,爭取50天完成“小整風”。毛主席說,辦法對頭。
10月6日上午,汪東興召開毛主席辦公室黨支部擴大會議,宣布開展“小整風”計劃,傳達毛主席的意見。毛主席說:“你們沒有犯什么路線錯誤,只不過是生活作風、思想意識上的缺點,只要認真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檢查一下就完了嘛。如果有人對你批評尖銳一些,也沒有什么不好,就是讓你不舒服幾天、幾十天,將來你會感覺到對自己是有幫助的。”毛主席還以他自身經歷過的一些感受來教誨大家。大家聽了毛主席的講話后,都積極地參加了“小整風”。
在整風中,絕大多數人都嚴格要求自己,自覺檢查自己的思想作風和不足之處,思想認識都有明顯提高。整風中也揭發個別人有嚴重的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和作風,并且有貪污、瀆職行為。還有人在隨毛主席去外地視察工作時,曾向一些地方無償索取物品,這一次也對他們進行了批評和幫助,當事人也寫了檢討。
毛主席不能容忍和姑息貪污瀆職行為。當他知道群眾揭露的事實后,雖然這個人是位老同志,在他身邊工作多年,仍果斷決定將這樣的人調離中南海。毛主席還要求大家以實際行動改正錯誤,制訂“工作人員守則”:“買東西一定要給人家錢,一張紙、一支筆也如此,千萬不能向地方要東西。”“過去向各省、市要的東西,要照價付款,錢由我稿費內開支。”遵照毛主席的要求,從稿費中支取了1萬多元,派人到事出各地,一一退賠并道歉,以消除不良影響。
進城以后,毛主席對黨內會不會出現貪圖享樂的情緒,會不會發生貪污腐化的現象非常警惕。他特別注意從高級干部抓起,從自己身邊的工作人員抓起,一發現苗頭就及時敲警鐘,嚴厲批評,堅決糾正。中央警衛局和八三四一部隊的全體同志,對毛主席關于繼續保持“兩個務必”的親切教誨,都是刻骨銘心的。它將永遠指引我們廉潔自律,保持晚節。
(作者為原中央警衛局副局長、八三四一部隊政委,現離休。文中援越抗美一節,得到原八三四一部隊干部、現為山東榮成市公安局副局長王永海等同志提供的素材,他們屬親歷者。)
啟事:本刊2007年精裝合訂本已裝訂完畢,需要者請直接匯款至我社發行部訂閱。另外,我刊2001年、2003年~2006年精裝合訂本尚有余存,歡迎選購。以上六年合訂本,每年定價均為80元。不另收郵資。咨詢電話:0371-6590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