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在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發展勢頭的同時,環境保護壓力日益加大,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日前,記者就蘇州環保優先、節能減排工作進展與下一步目標、深入蘇州市及區縣市進行實地采訪,耳聞目睹了蘇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注重政策推動、蘇州市環保局強化監管力度,真抓實干下足了功夫,廣大基層企業自覺行動變“要我減排”為“我要減排”良好的社會氛圍促使減排企業迅速轉變觀念。
變政府的決心為企業的行動
節能、降耗、減排、增效,既是國家產業政策的明確要求,也是廣大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現實需要。蘇州作為全省率先提出環保優先的地級市,在近幾年經濟快速發展進程中率先形成了廣大企業自覺行動。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蘇州市環保局以及六區縣市環保局監管力度強有力推動,節能減排工作具體做法上結合當地實際,貫徹國家方針、精心部署、有效推進,目標分解到位,重點非常明確,措施抓得扎實,減排力度很大,并已在重點污染整治方面取得的成就十分顯著,從而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全社會共同參與污染減排良好的的合力氛圍。
據了解,2007年以來,蘇州市在全面落實污染減排目標責任制,做到污染減排目標與年度目標同步下達,減排項目與減排任務同步簽署,減排任務與生態市建設同步推進,減排目標與年度工作目標同步考核,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蘇州市環保局副局長徐建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作了這樣一番介紹:一方面大力打出污染源源頭控制“組合拳”,嚴格對排污企業現代科學監管,同時開展雷厲風行的環保專項行動,在全社會形成了“違法排污露頭就打”的高壓態勢。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向陳舊落后的生產工藝技術進行改造,動員企業投入自覺減排無私革命中去,把節能減排的門檻提高,環境質量提高,從細節上實現科技減排,從源頭上減排,執法力度上加深節能減排工作監管力度。
關閉、封殺下執行力見成效
對于蘇州市民來說,“污染減排”是一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記者從蘇州市包括區縣市一線企業現場采樣采訪中直觀了這個地區“減排”戰鼓陣陣、一浪高過一浪,一張張“軍令狀”簽下了:一批實實在在的項目啟動了。一家家治理無望的重污染企業關閉了:一個個變廢為寶污染“零排放”的循環經濟試點產生了……常熟市環保局副局長黃振華、法制宣教科陳紅科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重點介紹了該市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產業鏈生態工業成功經驗,通過政策減排、關閉、封殺了一批高污染產業。技術減排,助推了一批再生資源充分回收利用發展汽車內飾件、大豆纖維等循環產業發展。工程減排、二氧化硫削減量全部實現和污水處理提高排放標準。江蘇景明環保科技集團在常熟市環保局的科技扶持下,完成了“景明水洗”到“景明環保”的企業轉型,該公司早在八年前已經稍稍有了動作,投資建造集中回收水洗城工業廢水進行污水處理,中水回用,利用污水處理沉淀污泥再生回收利用變發電燃料及制磚原料,從根本上控制了二次污染源頭治理,景明環保集中回收工業廢水進行污水處理的做法,實現了統一供水、統一供熱、統一供電、統一減排管理,從源頭上控制了三廢污染排放治理,以廢治廢、變廢為寶,促進了循環經濟產業節能、降耗、減排,增效目標健康發展。記者同時傾聽了常熟大義市民反映較為強烈的印染總廠污水處理形同虛設,三廢污染措施不到位,污水處理沉淀污泥二次污染較為嚴重,該地區的市民對此呼吁強烈,引起了記者高度敏感和關注,以此相比景明環保的污水沉淀污泥作為再生資源轉化為燃料發電的做法值得推廣與借鑒。
源頭控制,實現“減排目標”
涉及到減排工作攻堅戰的戰役進展如何,記者就蘇州市采取了何種切實有效措施問題時,蘇州市環保局法制宣教處陳處長作了以下幾個方面答復:2007年以來,著重通過結構減排、工程減排、管理減排三個方面重點,并在蘇州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有效控制污染物總量成效較為顯著。采訪過程中,從蘇州市環保局提供的大量資料和實實在在的減排效果中得到了證實,資料顯示,2007年8—9月底,江蘇蘇化集團有限公司、蘇州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在蘇州市區的基地相繼停產了,這兩家企業不僅全部搬進了專門的化工生產園區,而且做到了提高性搬遷。江蘇蘇化集團有限公司的污染減排,其實是蘇州市強化源頭控制,實現“結構減排”的真實寫照之一。

蘇州市明確了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在宏觀操作上的基本路徑,具體做法主要包括:實施“結構減排”進一步提高環境準入門檻,把排污總量指標作為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的前置前件,對于產業政策允許類項目的總量平衡、實施“減二增一”,鼓勵類產業實施“減一增一”,即必須關閉老企業,才能上新企業,經濟總量增加了,可污染總量非但不能增加,而且還要減少。在2007年安排推進的208個減排項目中,關閉或部分關閉項目有27個,淘汰落后產能的項目有7個,實施中水回用項目有8個,初步測算,通過淘汰落后產能預計可實現COD減排量為2400多噸,二氧化硫減排量為12000多噸。資料顯示,在蘇州市化工行業整治行動中,目前已關閉化工企業450家,大量的污染排放從源頭上就得到了消除。
實施“項目減排”,抓好減排項目立項、建設、推進、驗收環節,讓污染總量削減在操作中得到支撐。如火力發電廠的脫硫項目、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新建或擴建項目,重污染企業的治理項目等。截止10月底,全市124個COD減排工程已經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COD削減量20944噸,為全年計劃削減量的81.9%;全市84個二氧化硫減排工程已有82個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二氧化硫削減量58997噸,為全年計劃削減量的83.5%。同時蘇州2007年全面實施了“藍天工程行動計劃”,推動全市重點大氣污染防治和禁煤區的建設,目前全市10臺300MW的燃煤(重油)老機組中,已有5臺完成脫硫設施建設,2臺停產拆除,3臺機組脫硫設施正在開工建設。全市已建成173.6平方公里的禁止高污染燃料區,淘汰了1200多臺燃煤鍋爐(灶)。
實施“永久減排”,育好循環經濟苗子,讓污染總量削減在“細胞工程”推廣中得到永續。2007年以來,蘇州市按照《蘇州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企業層面上,積極培育循環經濟試點和清潔生產典型,涌現出了格蘭富水泵(蘇州)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污染物零排放的典型企業,預計削減COD1600多噸、二氧化硫1600多噸。2007年,全市新增循環經濟試點100家,新增通過清潔生產審核企業180家,預計兩項主要污染物又將進一步得到削減:在區域層面上,重點抓好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園區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工作,目前這兩個區都已成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在社會層面上,以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系列“綠色創建”為抓手,倡導綠色消費理念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努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