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CPI的節節走高,如何有效實現財產的保值增值成為國內居民普遍關注的問題。2007年四季度以來,國內股市震蕩加劇,投資風險進一步加大。在此背景下,具有較高安全邊際和獲利水平的“打新”產品逐漸被國內投資者所青睞。
募集規模、“打新”渠道
市場上現有26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原則規定募集份額不超過35億份。目前,券商集合理財的“打新”渠道有網上申購和網下申購兩種方式。信托產品目前有684只,其中與證券投資掛鉤的產品有315只。信托產品資產規模一般都超過2000萬元,但最多銷售份數不能超過200份,“打新”渠道和券商一樣,包括網上和網下申購兩種方式。基金系“打新”產品一般指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其規模一般都在2億份以上,“打新”渠道也是通過網上和網下同時進行。銀行系“打新”理財產品主要與券商、信托合作展開,“打新”渠道主要通過網上申購。
最低投資額、存續期
目前,投資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最低資金需求在5萬元或10萬元,投資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投資者如中途退出集合計劃,一般要在成立3個月后方可辦理。信托產品因為規定最多銷售份數不能超過200份,一般要求客戶認購資金在50萬~100萬元以上,目前存續期一般在一年以上。銀行“打新”理財產品一般起步為5萬元,存續期一般為3-12個月不等(最近,銀行新推出天/周/月等時間定期贖回型的“打新產品”,如中信銀行“新股只只打”等)。而債券型基金入門費用最低,最低申購金額僅為1000元,可以隨時辦理日常的申購贖回。
收益、產品費率
券商集合理財因擁有網上和網下申購能力,目前,3個月凈值增長率一般在1.58%~42%之間。收費項目包括管理費、托管費、銷售服務費等,其中管理費一般按前一日集合計劃的每份資產凈值計提。管理費年費率為0.3%~1.5%不等,但部分券商集合理財還設有業績分成條款。
信托產品年收益率一般為3.24%~30%不等。優點在于它對信托受益權和提前轉讓權的收費極低,且個人收益免征個人所得稅,信托到期后延續投資還免收信托費用。目前,管理費一般與業績掛鉤,一般按信托資產的0.5%提取,如當年收益率低于3.5%免收管理費,但超過預定收益后超出部分要按50%的比例收取管理費。
銀行產品年化收益率大多集中在8%~20%(毛利率)之間。每家銀行收費標準不盡相同,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只收取固定管理費,如興業銀行2007年第四期“特別理財A+3計劃”等。第二類是在收益之中提成,如2007年中信理財之新股只只打計劃1號產品,管理費為新股申購收益的20%,按次收取。第三類是“認購費+提成”模式,如恒豐銀行的2007年“恒裕理財”T計劃新股申購1號等。
債券型基金年收益率一般在同期銀行定期利率之上,受市場變化影響,截至2007年12月20日,32只債券型基金凈值增長率在1.88%~35.61%之間。債券型基金一般收取管理費、托管費、認購費和贖回費。認(申)購費率通常在1.5%左右,管理費為1.5%,銀行托管費為0.25%左右。
銀行類產品主要通過網上“打新”,時間短、頻率快,年化收益率受中簽率和新股首日漲幅影響較大,此類產品一般適合資金量小、保本型的投資者;而券商、信托產品可以網上網下同時“打新”,網下中簽雖然收益可觀,但網下中簽股份一般都有3-12個月鎖定期,資金凍結期限較長,股價波動風險較大,適合資金量大、有一定耐心的投資者;債券型基金的優點在于其大部分資金投資各種債券,閑時炒債、忙時可質押“打新”,且進入門檻低、抗風險能力強,此類產品適合剛入市或抗風險能力較差的投資者。其次要看產品各種提取費用。各家機構推出的“打新”產品收費標準不盡相同,特別是銀行理財產品,3種收費模式對普通投資者收益影響較大。最后還要看流動性。目前,市場上“打新”產品的贖回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設有一定的封閉期,在產品封閉期內不能提前贖回,如券商、信托產品;另一種是在規定時間內可退出,有的產品設有提前終止機制,如銀行類產品,投資期限一般不會超過一年,有些甚至只有幾個交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