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及修改后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經國務院通過并于2007年12月16日對外公布。這標志著我國通過漸進式的制度變遷模式推出了新的休假制度。有專家表示,就消費者個人來說,節假日調整可能帶來休閑方式和消費方式的新變化。]
從1999年起在我國實行的一年“三個黃金周、一個小長假(元旦)”將從2008年1月1日起轉變為“兩個黃金周,五個小長假”。節假日調整方案——長假“縮水”,在社會各界引起巨大反響。對新草案最為敏感的,莫過于有直接經濟損益關系的各行業、各企業,尤其在餐飲、旅游等相關行業看來,\"五一\"假期的長短更具有直接的經濟影響。必將引起一輪新的經濟格局大調整。
新假日行業打起新算盤
★旅行社——“短線”游成為主流
新的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草案公布后,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自然是旅游業。國內幾家大旅行社均預計,“五一黃金周取消后,長線旅游產品將受到限制,使得有長線游計劃的游客更加集中在“十一”和“春節”這兩個黃金周出行。“春節”、“十一”黃金周旅游價格將受壓漲價,漲幅至少在20%以上。雖然增加了很多小假期,但是這對客人來說,出游的意愿不會那么強烈,畢竟只比雙休日多一天假期,并不一定選擇外出旅游。為此,不少旅行社表示,進一步縮短長線游,開發短線游產品成為必然趨勢。
“實行新的休假方案,將會為旅行社帶來利好。”中青旅出境旅游公司副總經理余紅認為:“我們對調整后的市場非常看好。按照歷年中青旅的規律來看,春節是出游的第一大高點,其次是暑期,然后是‘十一’、年底的年假旅游和商務旅游。‘五一’排在各大旅游熱點的最后,因此取消‘五一’黃金周并不會對旅行社的利潤造成太大影響。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會形成一種慣性,08年‘五一’仍將是出游高峰。”對此,眾信國旅總裁馮濱表示了同樣觀點。他認為,新增的三個小長假,除清明節不太適合旅游外,端午、中秋如果和周末連休,很可能成為出游的黃金時段。
業界普遍反映,“五一”黃金周一旦調整,旅行社必會對產品進行相應調整,短途游即將成為市場亮點。余紅表示,假期調整的直接反應,就是促使旅行社制造一些短線游的新產品,帶動旅游市場的變化。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游客的旅游觀念,為旅游業帶來良性循環。
★酒店業——調整有利于長遠發展
對于國家法定節假日的調整,由于酒店性質和市場定位等多種原因,不同的酒店表現出不同的觀點。但是對于酒店整個行業來說,有利于其長遠發展。
大部分高檔星級酒店對于這次調整表現出歡迎的態度,主要是由于這部分酒店大都以商務型客人為主要客戶。在以前,由于黃金周放假,大部分商務客人都正在休假旅游當中,商務活動減少,所以商務型客人人數大為減少;同時黃金周期間,游客中選擇高檔星級酒店入住的人數較少,所以造成黃金周期間大部分高檔星級酒店房間空置率比較高,效益相對平淡,房價大幅跳水,如一些平時價格在2000元左右的五星級酒店在黃金周期間甚至打出六七百元的特價,普降30%至40%。
而假期調整后,“五一”長假縮短至1天,增加中秋、端午為法定節假日,可以增加商務客源和會展活動,高檔星級酒店的預定率可能會更好。對此,美國戴斯酒店管理集團(中國)總裁陳嘉財說:“以前在黃金周期間,我們大部分酒店的入住率都不太好,因為好多商務客人都出去旅游,所以房間空著很多。在一些旅游景點附近的酒店,雖然入住率還可以,但是由于游客大量涌入,也給酒店帶來很大壓力。對于消費者來說,也是不利的。對于這次假期的調整,我認為從長遠考慮,注重休閑將是旅游未來的發展方向。把假期打散有利于酒店更好地提高品質,對于酒店長遠的發展是有利的;同時,這樣的調整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也是件好事,可以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權。”
而這次假期的調整對于大部分中低檔酒店來說,影響也不是很大。雖然他們在黃金周期間會有比較好的收益,但是同時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由于客源主要不是游客,所以在黃金周取消后,對于酒店的影響不是很大。
但對于旅游景點附近,受旅游影響比較大的中低檔酒店來說,對于假期調整情況就沒有那么樂觀了。因為它們的基礎設施按照黃金周需求標準建設,其實除了一年3次黃金周,這些酒店大都“門前冷落車馬稀”,閑置設備的保養和維修都成為沉重包袱。換言之,“五一”黃金周若取消,旅游波峰波谷的區別減小,酒店的經營也相對平穩。
★百貨業——打造新的營銷亮點
新的節假日安排將增加三個法定傳統節日,不僅對服務業是利好,對商品零售業也是不錯的消息。近幾年商場從黃金周上“掘金”無數,春節、五一、十一黃金周的銷售占據了全年銷售額的重要部分。
針對五一黃金周調整,各商場表示,影響會有但不會太大,因為在取消一個黃金周的同時,也增加了三個傳統假日,這頭失去的那頭找回來。“等于將原來集中的資源分散開來,五一的促銷期縮短了,但是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節三個促銷的機會,我們可以以不同的節日為由頭,做出更多的促銷方案。”一家商場的企劃經理說,現在人們越來越注重感情消費和文化消費,中國人很看重傳統節日,以前不放假,商家促銷的力度明顯不足,雖然也做一些但沒有做足,從今年開始,這些傳統節日都會被列入商家重點促銷的節日之一,讓更多的節日與商業文化結合起來。雖然五一黃金周取消了,但市民形成的消費習慣不會馬上改變,只要商家促銷得當,五一仍然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銷售期。
對消費者來說,將黃金周的資源分散到其他節日其實是個利好。一位商業人士說:“每到黃金周雖然銷售額上去了,問題也不少,畢竟是集中消費,顧客體會到的環境、服務都會大打折扣,如果分散開來,商場有足夠的精力將服務做足,相信消費者對商場的好印象也會多一些。”
有商業人士認為,節假日的調整對商業的確會有一定的影響,但這個影響會很快調節過來,黃金周消費就是靠七天長假培育出來的,五一取消七天長假,黃金周消費會減弱,但新增的節假日會成為新的增長點。
帶薪假能否施行是關鍵
在此次節假日調整中,“帶薪休假”成為最近一兩個月來進入公眾視野最頻繁的詞匯之一。其實,“帶薪休假”并非一個新鮮話題,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對帶薪休假早有規定。然而多年來,帶薪休假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幾乎落入了“有名無實”的尷尬境地。
如今,國務院再次就帶薪休假出臺專門制度。人們在叫好的同時,心底的擔憂依然存在:帶薪休假制度如何才能落到實處?這一制度如何才能不再是“紙上談兵”?
日前,搜狐網站展開一項關于“帶薪休假能否真正落實”的調查,目前已有2萬多名網友參與討論,其中超過87%的人站到了反方,他們擔心“這一制度的受益者,最終可能只是少部分機關、事業單位的員工”;“現在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單位經常加班,根本沒時間休假,誰會拿自己的飯碗開玩笑?”;“沒有強制性的配套規定來落實,帶薪休假很可能就是一句空話。”……
事實上,我國《勞動法》早已賦予勞動者帶薪休假的權利,但由于這一法律條款不具備強制性,一些單位和企業在實際操作中,往往隨意制定休假規定。在他們以往接到的投訴中,有不少是來自勞動密集型民營和私營企業的員工,這些企業為了追求更多利潤,剝奪了職工帶薪休假的權利。
對此,在最新公布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中,對于不執行休假制度的企業的監管機制作了詳細規定。其中包括,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門、勞動保障部門應當依據職權對單位執行本條例的情況主動進行監督檢查;單位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條例規定給予年休假工資報酬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門或者勞動保障部門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改正;對逾期不改正的,除責令該單位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外,單位還應當按照年休假工資報酬的數額向職工加付賠償金等。
勞動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勞動合同法》與《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同步出臺,政府相關部門對勞動者權益保障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盡快出臺細則將休假制度落到實處,勞動者帶薪休假的權益將逐步得到切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