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我國惟一一家政策性信用保險公司——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在實現出口信用保險業務跨躍式發展基礎上,全面推進國內貿易信用保險業務,取得了重要進展。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信保唐若昕總經理。
(接第2期)
記者:國內信用體系建設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請您談談對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的看法,具體介紹一下中國信保通過什么方法促進我國信用體系建設?
唐總:市場經濟的實質是信用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信用是一種無形的資源,它能產生現實生產力,從而轉化成有形的財富。信用體系對國家經濟規模、發展水平和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信用制度可以大大拓展市場經濟發展的空間,加強市場主體相互之間的聯系。我國作為世貿組織成員,需要在世貿組織的原則框架下運行,也必然要全面融入以信用為基礎的全球經濟體系。
信用保險作為一種國際通行的信用保障工具,應遵循獨立、公正、第三方運作的原則。從世界范圍來看,福布斯500強中有80%購買了貿易信用保險,在歐洲,貿易信用險承保額(包括國內貿易和出口貿易)占歐盟內部貿易量的70%。
在促進我國信用體系建設方面,中國信保正在努力發揮信用保險的獨特作用:
一是發揮信用保險的保障功能。中國信保通過限額管理、費率機制和承保決策,引導企業控制與高風險買家的交易,規范企業的交易行為,幫助企業正確選擇貿易伙伴,規避信用風險。
二是發揮信用保險的追償和補償功能。我們建立了快速理賠機制,及時彌補企業的損失;我們通過與政府合作、銀行合作、司法協助以及全球追收網絡,為企業實現最佳的追償效果。
三是發揮信用保險的風險管理職能。通過為企業提供買家風險信息、行業風險信息、綜合風險管理以及融資便利等大量增值服務,幫助企業建立和完善整體信用風險管理機制;通過建立“黑名單”制度,記錄并密切監控不良信用企業,提醒客戶謹慎交易,打擊欺詐、違約等失信行為。
四是積極傳導信用風險理念。通過各種渠道,大力宣傳和推廣信用保險服務,增強全社會的信用風險意識,還通過承保產業鏈中的核心企業,向上下游企業傳導信用風險理念和誠信經營意識,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
五是建立信用評估體系。國家信用體系建立的基礎之一是建立企業資信數據庫。我們建立了一個規模龐大兼具時效性的企業資信數據庫,為國家信用體系提供最準確、最有效的信用數據。我們自主開發了信用風險評價系統,推出了專業的信用風險評估模型,并與全國整規辦和國資委合作將這項技術應用于“行業信用評價活動”。
六是維護銀行信貸安全。中國信保與68家中外銀行開展合作,為企業提供信用保險項下的貿易融資業務,不僅為銀行增加了業務品種和融資產品,也促進了銀行的穩健經營和國家金融體系安全。
這些措施無疑對推動我國國內信用體系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當然,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國家信用體系,還需要道德體系、法律體系的相互配合。
記者:中國信保對開辦內貿險做了哪些準備?
唐總:我們在開辦內貿險業務前,進行了兩年多的調研和論證,研發了適合我國國情的保單,制訂了業務流程和管理規定,成功搭建了“企業資信數據庫”。總之,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我們從產品、組織、技術和服務等多方面做了充分準備:
一是專門的產品。中國信保將通過國內貿易信用保險這一專門的險種,為廣大客戶提供國內貿易信用風險的保障和管理服務。
二是規范的條款。中國信保集中業務專家研發了《國內貿易信用保險條款》和相關業務單證。條款的制訂融合了中國信保在出口信用保險業務方面的多年經驗,綜合考慮了國內信用交易實務的特點,充分考慮了市場適用和風險控制兩方面因素。條款結構清晰,權利義務明確,在開辦過程中得到了市場認可。
三是科學的費率水平。在國內貿易信用保險費率厘定方面,中國信保建立起綜合考慮“行業風險”、“客戶群風險”等因素,符合中國國情、自主科學的費率體系。我們還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給予靈活的費率政策。

四是便捷的電子化操作。中國信保開發了內貿險“信保通”電子商務系統,免費為投保企業使用,實現了從投保申請、保單審核、限額審批、風險提示等全過程的電子化操作。
五是強大的組織保障。2006年7月專門組建了“國內貿易保險業務承保部”,負責內貿險的承保管理和風險控制,同時,還設立了國內貿易信用保險理賠追償機構,負責內貿險的損失理賠。
六是“一個窗口”服務客戶。通過覆蓋全國各地的營業機構“一個窗口”向客戶提供國內貿易信用保險保前、保后的“一站式”服務,為企業提供買家風險、行業風險和國家風險分析等多項信息產品,向客戶提供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擔保、投資保險、資信評估、商賬追收、融資便利等多項配套產品和增值服務。
記者:請您談談目前中國信保內貿險的開展情況?
唐總: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信保于2005年6月開始試辦內貿險業務,2006年正式開辦這一業務。截至目前已實現承保金額數百億元,年承保金額增長率超過160%,業務開展的總體效果良好,主要表現在這幾方面:
一是延伸了對出口企業的服務鏈條。
二是重點支持了鋼鐵、化工、醫藥、能源、汽車、通信、電子、軟件和機械等行業。
三是對農產品貿易給予了特殊支持和保障。
四是建立了近600萬家國內企業信息的“中國企業資信數據庫”。
五是不斷創新承保模式。我們根據客戶需要, 開發出“保險+保理”模式,針對企業預付款采購安全開發出“預付款保險”,針對銀行票據業務的安全開發出“票據保險”業務,還開發出“大賣場承保”、“集約承保”等多種承保模式。
記者:下一步中國信保在內貿險方面將有什么推廣計劃?
唐總:我們已將國內貿易信用險列為中國信保的主營業務之一。我們的發展思路很明確:重視老客戶,不放棄大客戶,重點發展中小客戶。我們要舉全公司之力,實行積極的發展政策,確保未來兩年有大踏步的發展。我們將在有效控制自身風險基礎上,著力提高承保技術和服務質量,大力拓展內貿險業務。
第一,在規范結算方式的基礎上加大承保力度。我們將充分利用銀行的中間業務,轉變企業傳統的結算方式,有效減少企業資金占壓;其次將通過提供信用風險保障,大力為企業資金融通提供便利。
第二,大力挖掘出口險客戶對內貿險的需求。通過出口險客戶投保內貿險,向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傳導信用風險理念,帶動其上、下游企業積極參與信用保險。
第三,加大對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支持。對鋼鐵、化工、醫藥、機械、電子、通信、汽車、能源、軟件等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規模效益突出、管理規范的大型企業進行重點支持,支持企業“走出去”,實現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第四,大力支持有利于擴大進口的國內貿易。我們將通過內貿險積極支持國內需求旺盛的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進口,促進我國擴大進口、優化進口商品結構和改善國際收支平衡。

第五,以重點區域和中心城市為依托,全面提升內貿險在各個商業圈的滲透水平。我們將加大對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核心區域,以及廣東、山東、浙江、江蘇等國內貿易活躍省份,還有以鄭州和武漢為核心的中南商業圈、以重慶和成都為核心的西南商業圈、以西安和蘭州為核心的西北商業圈的承保力度。
第六,支持三農、節能、環保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特殊行業發展。通過簡化申請手續、提高信用限額以及靈活的費率等特殊的承保政策,優先支持相關產品的國內信用銷售,使信用保險成為國家產業政策實施的“助推器”。
責編:長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