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該讀的100個財富寓言》
■編著:梁英牧何
■出版:北京出版社
該書以100個寓言故事為導引,向讀者提示金錢的真面目,并引導讀者去賺錢、守護好屬于自己的金錢,從而享受到快樂豐足的財富人生。
窮人:信奉知足常樂哲學
富人: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更富
窮人:把鈔票放在銀行里
富人:借雞生蛋為自己創造財富
窮人:盤算著怎樣花錢
富人:把一切東西變成生錢資產
窮人:拼命多學幾門手藝
富人:善用別人來為自己做嫁衣
窮人:一生都給別人打工
富人:琢磨如何讓自己成為老板
猶太人約瑟夫在1835年投資了一家小保險公司,這是一家專門保火災險的,生意的規則是這樣的:在客戶發生大火災時,公司就得賠付預先確定比例的錢;如不出現火災事故,那當然是穩賺不賠的生意。投資這種公司其實并不需要立刻出錢,最重要的是投資者向客戶的承諾。
但是在他投資不久,紐約就發生了一場特大火災。很多同行心慌手亂,認為自己這次賠大了,紛紛低價轉讓自己的股份。這時約瑟夫劍走偏峰,出人意料地買下了這家公司全部股東的股份。為湊夠賠付的錢,他甚至賣掉了自己經營多年的旅館。這真是一場大賭博。約瑟夫接手這家火險公司后,最先干的事就是派代理人到紐約賠款,還清債務后,其公司信譽突然增加了。雖然約瑟夫把保險費提高了一倍,但很多新客戶還是選擇在他這兒投保,因此出現了這樣的怪事:從紐約帶回來的錢,比他帶去理賠賠付的錢要多很多。
在這次火災理賠案中,約瑟夫至少凈賺15萬美元。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能夠把握住關鍵時刻,好好地體驗風險,通常可以把危機轉化為賺大錢的機會。
——各位讀者是敢于做勇士,成就自己的事業,還是永遠做個平庸之輩,有梯子放在眼前,也不敢順著爬上去呢?
財富是對敢于冒險的勇士的最高的嘉獎。
與風險“親密接觸”
任何一個企業要想做大,風險是不可避免的。
企業由小到大的過程,是斗智斗勇的過程,是風險與機會共存的過程,隨時都有可能觸礁沉船。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常常會遇到許多的困難和風險,如財務風險、人事風險、決策風險、政策風險、創新風險等等。要想成功,就要有與風險“親密接觸”的勇氣。不敢冒險,則永遠與成功無緣,與財富無緣。
風險總是與機遇、利益相伴,如影隨形。如果一個商人整天只是想著要發財,要成功,要賺大錢,但是往往又因為害怕擔風險,對未來心存膽怯而裹足不前,那么他就很有可能與成功失之交臂,只有事后嘆息、后悔的份兒了。
中國人喜歡求同的思維方式一直源遠流長,可上溯到孔夫子的“中庸”思想。具體來說,就是表現為不敢為天下先,正如俗話說的“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所以一般來說,中國少有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成功的企業家邱德根曾這樣說過:“我不信命運,我從風浪中拼出來,建立了自己的事業,即使到最后一刻也不會放棄,我的許多生意都是在風險中度過的。”
其實很多事情在沒有真正完成之前,都是有風險的,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常常會有看似平靜但內部暗藏危機的時候。商場上更是如此。但你一旦勇于開始,敢于克服困難,那么在最后你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那些看似難以捉摸的風險背后,往往隱藏著巨大的財富。
實習編輯:張平整理
記住
跟著風險走,面對風險,就會找到財富。
當機會來臨時,不敢冒險的人,永遠是平庸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