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在網上購物已成為一種潮流,當當、卓越、淘寶、ebuy等各種購物網站的人氣愈發(fā)旺盛。網上購物,免去了外出購物的辛苦,且商品種類繁多,價格也相對便宜,顧客看到喜歡的商品,只需要輕點鼠標,就可以坐等送貨上門。可是,網絡購物的商品質量能否保證,售后服務到底如何,顧客怎么維權,卻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網上購物,從“時尚”走向“大眾”
中國互聯網中心的數據顯示,中國的網民數量已達1.62億,其中25.5%的人有過網上購物經歷。據一家購物網站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2007年,該網站的總成交額突破257億元,比2006年全年成交額增加了153%。另據有關部門調查,2002年,全國網購總額占全國消費品銷售總額的0.04%,2006年,這一比重達到0.41%,增長了9倍;而在2007年,這一比重更是快速增加到1.2%,預計2008年極有可能突破2%。
在網上購物消費者中,年輕人居多,并將其視為時尚的象征。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一方面網購需要互聯網知識;另一方面,也與年輕人追求新鮮事物的心理有關。大學生小劉就是這樣的代表。最近,她剛從網上買了一些化妝品。她說,其實自己也不急需這些化妝品,只是周圍的同學都從網上購買商品,在一起的時候也經常談論最新的網購體驗。因此,她也體驗了一次,結果感覺良好。有專家分析認為,正是年輕人的敢于嘗試,對新鮮事物的好奇,給予網購最大的寬容,使網購有一個比較寬松的生存環(huán)境,能夠逐步發(fā)展、規(guī)范。當人們不斷聽到個人在網上開店、拍賣自己多余的物品的時候,我們不能忽視,那些曾經是富麗堂皇的商店和帶著“名牌”桂冠的企業(yè),也不斷加入到網上商店的行列中。在購物網站上,上千家著名品牌,如寶潔、摩托羅拉,還有李寧、美特斯邦威等,紛紛在網上設店,拓寬業(yè)務。就連北京同仁堂、嘉興三珍齋等老字號也紛紛登上了購物網站嘗鮮。專業(yè)從事電子商務的中國企贏網的總裁對此解釋道:基于網絡的信息透明化,使得企業(yè)的市場趨于擴大、無邊際,也使企業(yè)之間的競爭更加透明,客觀上,促使商家更注重提升自己的實力,也拉近了商家和消費者的距離。或許,這是許多名牌進入網購的原因吧。顯然,當網上的商店僅僅是類似個體戶的時候,網購只是星星之火,只是人們生活的補充,不是人們購物的主流方式,然而,當那些有著號召力的著名品牌進入這個領域,并樹起大旗時,網購,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網上購物陷阱多
網上購物作為一種商務活動過程,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遠遠超過購物過程本身。網上購物的出現不僅給人們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帶來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還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企業(yè)、商家、金融系統(tǒng)、電信、物流等行業(yè)的良性發(fā)展。然而網絡購物和其他一些新生事物一樣,總是讓人們喜憂參半,就在人們享受網上購物方便、實惠的同時,網友中不時傳來的“被騙”事件,卻讓我們心生怯意。
網上購物存在的問題
純屬于網上購物詐騙形式。一些不法經營者利用網絡媒體發(fā)布虛假信息,或者盜用、利用合法公司相近似的名稱,提供的經營地址、營業(yè)證號等都是一些虛假信息,從而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孫先生在被投訴方的網址上看到一部佳能相機,他匯款1430元購買,但在約定時間未收到物品,再聯系對方,手機關機,網址也打不開。
網上交易完成后售后服務差,不履行服務承諾或“三包”義務,給消費者退換貨、保修帶來很多不便,有的甚至根本沒有售后服務。蔣先生在某網站上購買一部某品牌手機,售價1070元。用了一個星期便出現質量問題,跟商家聯系,該店店長同意更換一部新機。蔣先生第二天便把手機寄給商家,其間多次與商家聯系,對方都是答復馬上寄過來,現已經過去了兩個月,手機仍未收到。蔣先生認為該手機用了一個星期就出現了問題,質量得不到保障,商家又不履行承諾,他要求商家退還購機費1070元和途中所花費的費用110元。
網絡上充斥著大量非法經營者,銷售方大多沒有營業(yè)執(zhí)照,有的屬于個人交易。李小姐在網上看到一款某品牌兒童餐桌的價格比市場價格低了將近30%,就與賣家取得聯系,賣家稱要先打錢到賬號后才發(fā)貨,并承諾第二天送貨上門。李小姐把錢打過去后,幾天過去了卻沒有收到餐桌,她只好向有關部門投訴。后經過調查,賣家既沒有工商注冊的實體店,也沒有在正規(guī)的購物網站上進行登記,屬于個人之間的私下交易,無法為李小姐追回貨款。騙取消費者的預付費或要求消費者先將錢款劃撥,之后有的以“被海關扣押”等種種理由拒絕發(fā)貨,要求消費者繼續(xù)匯款。龔先生在一網站與某數碼科技有限公司達成交易,訂一款手機,通過銀行預付定金97元,供貨商承諾次日送貨上門,貨到后再付余款400元。次日供貨商要求付完余款且把1000元保證金轉入該數碼科技公司才給予發(fā)貨。龔先生分三次轉賬支付了這些費用,但對方仍找新借口不予發(fā)貨,他只好投訴,要求盡快發(fā)貨且返還保證金1000元。
某些提供交易的平臺未盡到監(jiān)管的責任和義務。何小姐在某大型購物網上拍賣買下5只MP4,其中有兩只收到時就壞了,征得賣家同意后,把兩支壞了的機器放在一個包裝盒里快遞給對方,還把機器毛病寫在紙上。一個多月過去了,也沒見對方寄來更換的MP4,當時也沒太在意。因為是通過網上金融系統(tǒng)支付費用,到了限期就申請了退款,沒想到賣家竟然說沒收到自己退回的物品。但查了快遞追蹤,發(fā)現2月9號就已經寄達了。向該大型購物網站投訴后,賣家只好承認收到了,可是又說只收到了一只。現在她已投訴,要求該網站退還454元,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專家:借你一雙“慧眼”
如何在網絡購物過程中,既能享受到樂趣,又能避免受騙呢?
1.在打算購物前先通過各種渠道詳細了解一下該商家的信用程度如何。憑“星星”的數量和信用度的高低,僅可以初步了解賣家的信用情況,還應該查看賣家以往的交易記錄和交易金額詳情,以確保賣家的可信度。如果是投訴太多且老是沒有誠意解決問題的商家就千萬要注意了。
2.對選中的商家進行咨詢,了解自己欲購貨物的情況如何,包括貨物的名稱(包括別名)、種類、數量、成色(對二手舊貨尤為重要)、價格等,可以使用電子郵件、手機短信或是電話直接聯系。
3.對貨物情況進行確認:一是看是否有現貨,這點很重要,不少的商家廣告中什么東西都有,品種齊全,但真的匯款之后就一拖再拖,如果以后實在進不到貨就只能退款,而你此時早已等得不耐煩了,且可能已經錯過了從其他地方購買的最佳時機,如果是遇上不良商家,則恐怕貨款退起來也是遙遙無期。二是看貨物的成色是否如廣告中所言,最好能提供實物照片——請注意,是貨物的實物照片而非從廠家廣告圖片中剪切下來的,因為廠家的廣告圖片都是職業(yè)的攝影師利用高級的專業(yè)攝影器材,并且按照精心設計的廣告創(chuàng)意進行拍攝的,通過精巧的燈光、布景或后期的制作等手段將產品表現得非常的漂亮,讓人一看就想要,但實物特別是二手的舊貨與廣告圖片的差別會很大的,所以應該要求商家提供實物圖片并對貨物的品質及相關的技術參數作詳細說明。
4.對貨物如果滿意,打算購買,要將貨物的名稱、種類、規(guī)格、數量等清單及貨款金額,還有郵費的總價給商家進行確認,并對匯款的方式予以確認,弄清是從郵局還是從銀行匯款。一般來說銀行匯款比較快,而郵局匯款雖然是電子匯兌,其實還是比較慢的,網上匯款也說是實時到賬,但事實上也經常有延遲好幾天甚至一個星期才到的。對于這種情況要事先與商家商量好貨物可以給你留幾天,要不然匯款遲遲不到,商家以為你不要了,將貨物另行售出就麻煩了。
5.上述情況都弄清楚后就可以匯款了,記住將有關匯款憑證保管好,以便查詢。然后將匯款情況及收貨人姓名、地址、郵編、電話等詳細信息告知商家(最好發(fā)電子郵件,以便于記錄存檔),以免耽誤發(fā)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