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群教子:“訓?!庇媱潎罏橹兀粤ΩK成材
牛群中年得子,36歲時才終于榮升為“準爸爸”。于是,這個第一次做爸爸的男人興奮得不得了,愛人劉肅一懷孕,他就開始了自己的“望子成龍工程”。
在牛童成長的過程中,牛爸爸給他建立了詳細的“成長檔案”。牛爸爸認真地把兒子每天的起居、學習情況都一一記錄在案,然后每周考評一次,而牛童所擁有的物質財富的多少,比如衣服了、文具了,包括零花錢,都根據這個檔案的考評分數來確定。隨著兒子一天天成長,牛爸爸的“成長檔案”一張一張地翻過去,一尺一尺地累積起來,一個父親深沉的愛就凝聚在這份檔案里。
牛群小時候家教比較嚴,所以他一直深信“棍棒之下出孝子”,有時候牛童闖了禍,火冒三丈的牛爸爸忍不住會對兒子“拳腳相加”,但這對于新時代的新少年牛童卻并不合適,小牛童甚至搬出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來拒絕父親的“暴力”。終于,在牛童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父子倆達成了一份“君子協定”,這份協定除了關于“拳腳”的約定。還有關于牛童“獨立”的協定。父子倆在進行了一番長時間的討價還價之后,約定如下:父親再不打兒子,兒子也決心自覺自律。父親是父親,兒子是兒子,兒子現在并且以后都不依靠父親的光環成長,兒子將來成為怎樣的人,完全取決于自己。
在牛爸爸嚴格實施的“訓牛”計劃中,牛童終于一天天長大,他學會了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成功,就連考中學之前,父子倆的對話都一樣的不近人情,牛爸爸對牛兒子說:“不管你考到哪兒,就算是普通中學,你也得上。我一點也不會幫助你。”
經歷了訓牛計劃和君子協定之后,牛童越來越努力,在全國的數學、作文以及計算機操作競賽中,他都拿過一等獎。作為名人的兒子,牛童也接受過記者的采訪,曾經有記者問牛童:“你將來想干什么?”牛童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當計算機專家?!庇浾呓又鴨枺骸耙蚕衲惆职忠粯佑忻麊幔俊迸MP躇滿志地說:“甚至比他還要有名!”
如今,牛兒子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父子倆成了人生路上一對相互支持的好朋友,多年的父子成兄弟這句老話,在牛爸爸和牛兒子身上終于實現了。而牛爸爸的“訓牛”計劃終于暫告一段落,因為牛兒子已經成材了。
楊瀾教子: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維方法
作為董事長、主持人、記者、商界名流……楊瀾的忙碌可想而知。有人說,女強人的家庭十之八九不幸福,楊瀾卻是女強人中的那個特例,她不僅幸福,而且很幸福。這是因為,在她的世界里,事業固然重要,然而做一個好妻子卻更為重要,而做孩子的好母親,則是女人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事情。
楊瀾給自己的一雙兒女起了代號,提起他們,楊瀾總是笑瞇瞇地昵稱他們為無(吳)所畏,無(吳)所懼。楊瀾的周末和大多數母親相似,和兒子女兒一起玩,有時候陪他們趴在地板上搭積木、玩拼圖,有時候帶著一雙兒女出去散步,陪他們打鬧,還有的時候會給兒女講故事,陪他們一起看電影。兒女們的稚言稚語,小孩子特有的有趣可笑的詞語搭配,讓她倍感做母親的樂趣;和兒女一起看動畫片時肆無忌憚地笑鬧,更是讓她幸福不已。楊瀾很喜歡和兒女一起成長的過程,在她眼里,和孩子一起度過的時光,才是她最愉快最幸福的時刻。
楊瀾從來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做什么神童。在她看來,對孩子來說,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讓他們和別的孩子一樣,讀公立學校,有很多自己同齡的朋友,在充滿童趣的世界里自由長大。楊瀾和別的家長完全不一樣,她從來沒給兒子和女兒請過一次家教,也從不請老師給兒女做任何校內功課的額外輔導,甚至根本就不要求兒子和女兒要在班里、學校里拿第一。她唯一給兩個孩子安排的補習班就是學習中國書法,她希望中國民族的文化,能夠滲透到孩子們的血液里。
有了這樣寬松的環境,楊瀾的一雙兒女生活得非常輕松非??鞓?。只要楊瀾不出差,她每天都會陪9歲的兒子和5歲的女兒一起看卡通、做游戲、學古文。盡管楊瀾的英語很棒,但是她從沒有刻意要求兒女學習過英語。她是要和兒女一起成長的,她要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老師,她甚至把很多時間花在自己并不特別擅長的體育運動上,陪孩子一起滑冰,一起去體育場,一起學打網球。有一次和女兒滑冰時,楊瀾不小心摔壞了尾椎骨,可還是不肯放棄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樂趣,養好了傷,又繼續拉著女兒奔向運動場。正因為楊瀾和兒女們一起成長,所以她的兩個孩子都非常喜歡她。楊瀾也以孩子們為榮。在楊瀾的辦公室里,掛的就是兒子畫的畫,她寧可不掛張大千的畫,也一定要掛兒子的畫,這是她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她對孩子的肯定和鼓勵。
楊瀾對孩子們的要求很低:學習只要盡力就行,90分就夠,不用考100分;應該出去玩,出去鍛煉去;而遇到別人不公正的對待時,要知道反抗。當兒子被大孩子欺負了,哭著回家時,楊瀾就嚴厲地對兒子說,回去,讓他們給你道歉。楊瀾就是要通過這樣一種思維方式的訓練,讓孩子們保持健康的心態。
鄭淵潔教子:放棄學校,自編教材,為兒子辦一個“童話”學校
鄭淵潔,對出生于20世紀70年代、80年代,乃至90年代初的人來說,都是一個標志性的名字。就是這樣一個無冕的“童話大王”,在教子過程中也創造了一個新的教子童話,那就是把兒子從學校里接回來,自己給兒子寫童話教材,自己為兒子創辦一所“童話”學校。
當然,最初的時候,鄭淵潔并沒有想自己給兒子寫教材辦學校,畢竟北京的學校多得很,而且很多口碑還都很好,所以在兒子亞旗7歲時,鄭淵潔經過一番認真的調查分析,終于給兒子選定了北京一所重點小學。最初,亞旗還是很快樂的,和同學們相處很融洽,常常放學回家以后,還和同學打電話聊天??删褪沁@些聊天,讓鄭淵潔看出了端倪。有一次,兒子在電話里憤憤然和同學談論老師讓一個同學“吃屎”,鄭淵潔立即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就把亞旗拉過來仔細詢問。原來亞旗班里有個同學遲到了,老師就當著他們全班同學的面,狠狠地把那個同學的文具盒摔到地上,還罵那個同學吃屎都吃不到熱乎的,嚇得全班同學大氣都不敢出。聽到這件事,鄭淵潔的內心對學校教育產生了不滿,老師怎么可以用這種語言侮辱學生呢?沒想到兒子亞旗卻說父親大驚小怪,更狠的老師多的是。鄭淵潔由此開始擔憂:在這樣的環境里,兒子這張由他悉心呵護的白紙會被涂上怎樣的顏色?兒子的心理會健康嗎?
從1996年起,鄭亞旗就踏上了一條與同齡孩子完全不同的成長道路,在父親布置的“童話學校”里上學。這個“童話學?!币粯佑泻诎濉⒅v臺、課桌,墻上也有科學家的畫像。為了避免兒子在父親這里撒嬌,喪失自律,鄭淵潔還特意請了兩個退休教師做兒子的家教,而教材則除了一些普通的課本外,主要是鄭淵潔親自給兒子編寫的童話教材。這些教材后來都在出版社和讀者的要求下陸續出版了,其中有《魯西西和蘇格拉底對話錄》《皮皮魯和419宗罪》《你從哪里來,我的朋友》等。為了兒子,鄭淵潔整整編了10部教材,在他眼里,為兒子費多少力氣都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更有意思的是,這個做爸爸的一直堅持“5+2”的學習制度,每周要求兒子上5天課。當然,在這5天中,他每天還會陪兒子做游戲、打球。而剩下的兩天,鄭淵潔會雷打不動地帶兒子開車出去瘋玩一天,讓他在大自然中自由地呼吸,剩下的一天,則分配給兒子自由安排。
當然,“童話學?!弊畲蟮膯栴}就是學生少,因為亞旗擁有新朋友的機會很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鄭淵潔就大力鼓勵兒子多交朋友,盡可能地帶他參加各種聚會。
“童話學?!崩镆灿泻芏嘤幸馑嫉墓适拢热玎崄喥觳豢杀苊獾孛陨狭穗娔X游戲,后來又迷上了網頁設計。做爸爸的自然也會擔心兒子在網上交友不慎,也怕兒子搞個網戀出來。不過,他的教育方式很獨特,他不說教,也不阻撓,他就是簡簡單單的告訴亞旗:“當你新接觸一個人時,要先把他想象得最壞,這樣就會有了防范之心。而且,如果最后發現這個人果然很壞時,你也不會沮喪,會覺得自己的判斷力不錯。而如果后來發現這個人不錯,那你就有了一種意外的喜悅?!?當然,亞旗也和網友聚會、見面,鄭淵潔也不可避免地擔心緊張。不過,兒子終究還是沒有辜負他,找了一群做網站的網友,16歲就開始自個做網頁賺錢花了,頭一個月賺了一萬多元,這令鄭淵潔不得不對兒子刮目相看。后來,亞旗又開始跟網友學炒股,這回當爹的也沒含糊,借給兒子10萬元做本錢。亞旗也有志氣,親父子,明算賬,給父親寫了借條,保證半年還清。結果當然是人小本領大,兩個月之后,亞旗就用炒股掙來的10萬塊錢把父親手上的欠條贖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