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卻前面所述的理由,手工之所以能夠存在,還在于它多層次的價值內涵,滿足了不同人的需要。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柔軟的角落,手工物品總有一些特征切合不同的需要,因而讓人無限留戀。
當然,人的選擇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包含了各種各樣的因素,選擇手工產品。就是一個對文化內涵、歷史、精細程度等等因素綜合評判的結果。
懷舊
無論是小到吃穿用度,還是大到住、行,如今都達到了極大豐富的年代,并且還會更加繁榮。世易時移,很多東西消失是自然規律。然而記憶有一種對過往的過濾作用。過去在我們的眼里永遠是云蒸霞蔚,勝景無限,于是,我們就有了“懷舊”這種軟弱美麗的小毛病。即使是當年用以糊口的實用之作,凝結歲月那艷美而凄迷的窗花,也會讓晚生之人遠遠望去,傷感得難以自持。任何東西,只要泛黃了,也就溫暖了。懷舊,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向往。
所以直到今天仍有許多在工業化的夾縫中生存的舊行當,例如那些走街串巷的爆米花、棉花糖,那些背街小巷里丁當作響的彈絮聲,那些超乎想象地頑強生存的修筆匠、磨刀匠……更有了以懷舊為名的時尚,例如旗袍,例如房地產開發商倡導的“院館生活”,例如吃粗糧正在漸成時尚……
天然
在科技時代,人手的力量是最弱的,恰恰因為這個,它的破壞力也是最小的。當我們吃的食物,從糧食到蔬菜,到水果,到喂養的禽畜,都為了順應商品時代的需要,加入了高科技元素的時候,從前不施化肥農藥的糧食蔬菜、不添加催長劑一年才出欄的糧食豬就格外讓人想念。返樸歸真的愿望,就是對健康、自然生活方式的期盼。
因為害怕農藥污染,布滿蟲眼的蔬菜一度走熱市場。安徽省長豐縣陶樓鄉一個名為河西的小村,還建成了有機萊生產基地,種植過程中完全不用化肥農藥,全憑手工逮蟲子,水源幾十公里內無化工污染,連土地都需要獲得國際認證機構認證。這樣種出來的蔬菜,即使外觀不如化肥農藥大棚種植出來,甚至改變基因的蔬菜好看;即使價格高于普通蔬菜,仍然有相當的市場,而且隨著人們越來越崇尚自然健康市場越大。

除了食,對穿和用也越來越多人愿意選擇手工制作的商品。例如蠶絲被,由手工制作而成的蠶絲被不使用漂白和危害人體健康的化學藥劑,不破壞其生物性狀和物理結構,而且更貼身柔軟,每500g價格大約在260元左右,而必須用化學藥劑進行漂白褪色處理的柞蠶絲的市場價卻只有180元左右。
放心
高科技時代,既然上游的原料都已經被高科技化了,流水線輸出的食物成品自然更是科技的產物。好看,保質期長,似乎味道也不錯,但是讓人不敢吃了。誰知道添加了多少化學物質,誰知道它們有沒有副作用?誰知道在機器轟隆隆把原料變成食品的過程中,對它的營養成分有多少破壞?還是手工的比較讓人放心。打著手工旗號的醋、醬油、酒等關乎人體健康的食品于是大行其道。
四川閬中始創于清朝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的百年清真“華珍”,對很多人來說并不是一個如雷貫耳的品牌。不過,對于當地百姓,卻是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名字。購買熟牛肉,他們不會選擇別的,因為華珍整個過程都是工人手工制作完成,他們覺得放心,而且味道比機器生產的更好。“華珍”第四代傳人馬利民相信人對食品的要求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機器制造顯然違背這一理念,這是他堅持手工牛肉的基礎。如今百年華珍走出閬中,成了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來閬中旅游時,最心儀的傳統食品。
質樸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明顯加快,人際之間的情感交流也越來越少,長期生活在繁雜大都市的人們,常常懷念質樸自由的自然環境。
王鳳發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創辦了上海鳳發壁飾藝術制作有限公司——一家專門生產手工壁飾的企業,通過以歐美流派和中日式流派相結合的設計,手工制作壁飾、各類畫、陶罐、工藝品、盆花、鏡框加工等,點綴環境、美化環境,創立了一種更貼近人類生活及美化居室環境的壁飾藝術。
溫情
這個再簡單不過啦。試想一下,給親密愛人買一件漂亮的毛衣和親手編織一件不那么精美的圍巾相比,誰都認為后者充滿更多的溫馨與浪漫,所以妻子們編織的毛衣才被人稱作“溫暖牌”。而媽媽親手搟的面條,雖然不如機器切的細薄勻稱,但筋綿耐嚼,那種齒頰留香的感覺正是媽媽的味道。
精致
并非手工的東西就一定比機制的精致,但精致必定是人們眷戀手工的一個理由。相比機器流水線的快速,人們更愿意相信慢工出細活。在專做出口地毯的“巴比倫”專賣店內,有條售價高達7萬元的手工地毯,這條地毯的道教達到了240道,材質為羊毛與絲的混紡,掰開毯層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真絲在里面散發出絲絲亮光,也使得圖案更加細膩生動。據負責人廣文說,這塊地毯由于面積比較大,因此需要4位姑娘手工編織,而時間需要半年之久!
精貴
有一些原材料因為極度稀有、嬌貴,機器生產容易損傷原料,所以必須手工制作。例如玉石,機器雕刻可不可能?可能。但比起人工雕刻的破壞程度,機器雕刻的危險系數大得多。僅此一項,就足以讓人們放棄機器。而一些服裝面料,也因為同樣的原因,讓人們選擇手工制作,真正步入奢侈領域。
審美
手工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在現代社會,手工大多數時候是作為后者存在。那些流傳至今,已經成為文化符號的傳統手工藝,除了本身的實用價值,更打動人的就是它們的藝術價值帶給人的審美享受。而一些新興的手工藝,像興盛于日本的押花、串珠、拼布等,也已形成了獨立的實用藝術門類。
品質
很多行業激烈的“人機之爭”,焦點就是品質感。之所以說手工物品具有機器制品沒有的品質感,其實是一個前述因素的綜合考量。
以手工茶為例。手工名茶加工所用鮮葉由于較細嫩,故采摘要求更為精細,必須使用竹制茶籃盛放鮮葉,不準用塑料袋等易悶傷鮮葉的用具。鮮葉采下后須及時送往加工間攤涼,防止發熱、變質,鮮葉一定要攤放在篾簟上,不能將鮮葉直接攤放在地面上。炒制的時候,必須使用專用炒茶鍋。手工炒制使用的制茶專用油,要求無色、無味、無毒、擦拭鍋壁后炒制的茶葉沖泡不會產生油花。進行手工茶葉炒制的人員,除必須按照衛生規范著裝,更要有豐富的炒制經驗。手工茶的品質就是一個諸多因素的綜合結果:原料、火候、歷史、文化、產地等等。
收藏
因為稀缺性、不可復制性、不可再生性以及藝術性、品質感,還有產品背后那個“人”的特殊性。使很多手工產品具有了收藏價值。很多當年普通的手工物品,經歷歲月的風霜之后,因其厚重的文化藝術價值成為炙手可熱的收藏品。例如印章的收藏價值,主要是從篆刻的藝術價值來看。名家制作或名家使用的印章固然精貴,但如果印章手工精細,就算是普通者篆刻價值也不低。很多藏印的行家本身就是書畫名家,如齊白石、張大千等,如果是書畫名家自己制作和使用的印章,就更有收藏價值了。印章以前的市場地位被看作是書畫的附庸,但自從奧運會的中國印標志贏得國人認同后,印章也開始被重新認識,現在成了獨立的收藏門類,市場價格逐步歸位。資源的稀缺及人們對印章的認識導致它的價格不斷上漲。
總之,手工代表一種美好。人們對手工的眷戀,是一種對悠久歷史文化的致敬,更是對一切天然、無害、寧靜、溫暖、人情、和諧等美好因子的認可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