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所有生命無不渴望一份天長地久的愛情,而這一切,總是從定情信物拉開序幕的。
那些樸素而美妙的信物靜靜地呆在某個地方,等待真誠的愛將它拾取,等待手心與手心的傳遞,等待為人間一份生生死死的戀情作美好的見證。
愛情信物是男女情感的承載物,而不是一種彩禮的形式。一輛高級跑車、一枚百萬鉆戒、一幢豪華別墅,也許并不如一個手工皮包、一顆頑石、一個雕刻的鏡子那樣意味深長。
雕刻的愛情
主角:董玄天、鄭文藝
信物:“豐收號”重革牛皮女包、雕刻的鏡子
像很多戀人一樣,董玄天和女友過著甜蜜的戀愛時光,大手拉小手亂串于繁華城市的大街小巷,歡樂的笑容與閃現的淚光貫穿著他們年輕的經歷。
他們是因為都愛好皮藝而走到一起的。深秋的北京涼意襲人,兩人經常從北邊轉幾次車趕到南邊的市場搜尋中意的皮子,在外行眼里枯燥無味的挑選與比對,卻是甜蜜的時光,有時候他們會同時拿著一種皮樣突發想象地比劃著要做成什么,那種心有靈犀的興奮只有他們能懂。
時光如流水匆匆而過,隨著手藝和眼光的逐漸成熟,玄天開始希望給女朋友一個驚喜。他構思了很長一段時間,后來決定做一個元素多樣化的皮包送給她。
于是,就誕生了“豐收號”。

那時女孩剛剛畢業,意味著開始了人生新的遠航,所以在外形上他考慮用一個船的造型,寓意著豐收滿載。并想以此告訴她,人生會經歷很多,或得或失,但都是人生所需要的寶貴經驗。
元素的多樣體現在玄天所使用的料材和整體結構統一性當中。比如說主體材料的重革、造型的流線、骨質的運用、麻線的柔軟、鋼絲的強硬,以及祈禱的文字。材料選擇的是一般皮友不太愛用的牛肚子部位的重革,花紋深重,中間還有一段很像船體被水浸泡以后的水痕。
包的造型構思來自于玄天所喜歡的埃及文化中船的翹首造型,他把船首的造型改造成后卷形式。因為是女式包,想讓包體盡量圓滑,不要出現太多的直角結構,所以主體構成都是用一些弧線造型的皮子來拼接,船側面皮和上部甲板皮的直角連接處學習了一種單線針的麻花縫法,這樣拼接和直角處理在美觀程度上很有優勢。
包體上雕刻的圖案是古埃及文字,寓意是“在力量之眼的引導和庇護下,我們遠航,并且滿載而歸”。圖案和文字是先用刻刀刻畫到皮面上,然后在縫隙中用丙烯上色。
前前后后做了一個半月,皮包終于完成。當女友從玄天手上接過包的時候,眼里滿含著深情的淚水,她說了一句讓玄天一輩子難忘的話:“春有百花夏有風,秋有明月冬有雪。只要身邊有君伴,刻刻皆是好時節。”
鄭文藝的愛情同樣浪漫而美好。更浪漫的是,他和女友同一天生日。可生日禮物送什么也讓他傷透了腦筋,因為女友提了這樣一個要求:“不許送以前送過的禮物,不許送自己生日或是別人生日上見過的禮物。”
喜歡雕刻的小鄭決定自己動手做一面鏡子給女友,心形的構造,小巧而精致,上面還刻著他對女友的山盟海誓。為做這件禮物,他的大拇指被刀割了一道長長的口子,但是在兩人相濡以沫的日子里,每當發生爭執的時候,女孩心里都會想起這個柔軟的細節,想起他們互相說的:我會對你好一輩子。
此物最相思
主角:左長庚、老沈
信物:“梳工”水滸108將、銀戒指
栩栩如生的孔雀,惟妙惟肖的水滸108將,活靈活現的八仙過海……許多人都以為左長庚的作品是用小刀雕刻出來的,可67歲的他卻笑著說:“這些都是‘梳’出來的。”
曾是單位上的文藝骨干,擅長打籃球、畫漫畫的左長庚,怎么就想到要學“梳工”這門工藝呢?原來,左長庚2000年退休后不久,他的妻子就患絕癥突然去世了,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沉浸在對妻子的想念之中,無法自拔。一次偶然的機會,在電視上看到有人用“梳工”進行創作,左長庚便萌發了學習這門手藝的想法,他想靠做“梳工”來減輕對妻子的思念。
當時因為心情低落,左長庚常常“梳”著“梳”著就流了眼淚。也正因如此,他的每一幅作品都飽含著他的深情與專注。在寄托自己對妻子思念的同時,他的作品也見證著別人的愛情。一次,左長庚的一個同事愛上了一個屬猴的女孩,特意找他創作了一幅名為《金猴》的作品送給女孩。沒想到的是。這幅畫竟然感動了女孩,兩人進而結為連理,而畫自然而然也被兩人視若“定情”珍寶,精心收藏了起來。
“梳工”是我國傳統手工藝,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多被民間工匠用于銼刻桌、椅、床等家具。目前,左長庚共完成了包括《水滸108將》、《八仙》在內的“梳工”作品200多幅。
有了“梳工”相伴的日子,左長庚過得很幸福。
老沈的愛情同樣彌久,他們的愛情信物還成了傳家寶。
上個世紀70年代,物資匱乏,人們對物質沒有太高的要求。結婚既沒有大排場,也沒有豪華的宴席,老沈的婚禮同樣樸素而簡單。但是,28年之后,仍讓她難忘那一幕:結婚當天,新郎像變戲法一樣把一枚銀戒指套在她的手指上,那是他親手打造的。銀戒指十分簡單,甚至還有灼灼的痕跡。盡管后來有了金戒指、鉆戒,卻只有這枚銀戒最為珍貴。老沈一直保存著,直到女兒出嫁時才拿出來送給她,既是對這份愛的延續,也是對女兒的祝福。
愛要做出來
主角:陳曉瑩、吳曉波
信物:愛之神——Triangle、涂鴉石頭
意大利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一位善良的女孩和她的男朋友相愛,后來男孩被青蛙魔女勾引,中了魔法,漸漸地冷落了自己的女友。女孩整天坐在窗前哭泣,真情感動上蒼,天上的眾神派Triangle天使來幫助她,讓青蛙魔女終于露出原形逃走,男孩又重新回到女孩的身邊。正是這個傳說讓Triangle深受喜愛,女孩們紛紛把它放在房間守候自己的愛情。
陳曉瑩和男友是高中時認識的,一直無話不談,高考結束后很自然走到了一起。細心的他給瑩子買下了意大利的愛之神——Triangle娃娃。他們一直相信Triangle娃娃的那段話,默默地感受著幸福的相隨,開心在一起,并用生活中的點滴感動著對方。瑩子是學美術設計的,在想念男朋友的時候,就畫下這幅以Triangle為主角的畫。
吳曉波和男友在兩個城市工作,只有周末才能見上面,雖然日子并不富裕,但兩人很開心。相戀八年后,他們結婚了,經過兩人共同努力,終于相聚同城。
在聚少離多的日子,思念更深。男友說他就像那不起眼的小頑石,散落在路邊沒有人去留意欣賞。曉波就在河邊拾起了小頑石,隨方就圓,作了簡單勾畫上色,送給了他。海枯石爛,此情不變。如今結婚已十年,他依然保存著這小頑石,盡管有些地方斑駁褪色,對他們而言,那是最珍貴的寶貝。
“銀幕”十大愛情信物
對喜歡的人,總要留下一點和他們有關的物件在身邊,偶像劇、電影中往往會出現各式的愛情信物來烘托劇情。銀幕上的信物,被賦予了神秘浪漫的色彩,更成為影視作品讓人玩味的符號。
1、最永恒的信物:流星項鏈
出處:《流星花園》
傳說在流星隕落前,世間的情侶對著流星許愿,那么就會愿望成真,廝守在一起。道明寺送給杉菜的流星項鏈,中間是一顆流星,而周圍則是守護流星,不讓它墜落的翅膀。當道明寺為杉菜戴上項鏈的一剎那,杉菜眼中的光芒亮過任何星星。這條項鏈永遠守護愛情,讓流星化作心中的永恒。
2、最短暫的信物:粉鉆戒指
出處:《色戒》
《色戒》片尾,王佳芝的變節讓許多人費解,有人說從小缺愛的王佳芝是被易先生的那句“你和我在一起”所打動,她心理的天平在那一刻發生嚴重的傾斜。6克拉的粉鉆,經過珠寶名師的打造,光頭極足,從戴上到歸還,從有愛到不愛,鉆戒作為信物的意義也就是那一瞬間。
3、最奢侈的信物:“柏拉圖的永恒”手鏈
出處:《情定愛琴海》
尋愛的人是幸福的,被愛的人是奢侈的。很多女孩子都希望自己的信物是一件可以隨時戴在身上的飾品,這樣就像可以隨時見到他一樣。“柏拉圖的永恒”手鏈,簡單卻又處處見心思的定制款式。從擁有到定情,從遺失到重新擁有,見證了一段曠世情緣。“柏拉圖的永恒”奢侈的不是手鏈本身的價值,只因為它情系兩個男人用生命呵護的愛。
4、最心酸的愛情信物:冰雕
出處:《剪刀手愛德華》
擁有一雙剪刀手的愛德華,最大的遺憾莫過于不能擁抱自己心愛的少女。當他將心中的哀愁化作手指的舞蹈時,一座只屬于少女的冰雕呈現在觀眾眼前。漫天飛舞的雪花中,少女幸福的模樣是難以言表的。這個善良的機器人此刻是全世界最浪漫的男人。那以后,這個從來不下雪的小鎮,每到冬天都會飄起紛紛揚揚的雪花。直到多年后,少女已是年逾花甲的老婦,講到這一幕時仍不禁潸然淚下。
5、最酷的信物:金幣
出處:《加勒比海盜》
在18世紀大航海時代中,如水晶般清澈美麗的加勒比海,就像是最神秘的天涯海角,流傳著數不盡的冒險傳奇,也孕育著浪漫的愛情故事。美麗的少女和英俊的少年因為一枚金幣而結識,這枚被做成墜子的金幣就是見證他們傳奇愛情的信物,這枚酷酷的金幣讓他們的愛情有著驚人卻又美滿的結局。
6、最純情的信物:薰衣草瓶
出處:《薰衣草》
一個年少時的承諾,兩人手中緊握的薰衣草瓶,在歷經了時空的相隔、人事的變遷后,彼此間那份純粹的深情,依然在心中刻畫出無可替代的地位。真愛的力量和奇跡喚起人們心底那份對愛情的悸動。在《薰衣草》熱播的時候,可以看到街上女孩人手兩個小小的薰衣草瓶,一個自己拿著,一個送給心中的他。
7、最經典的信物:水晶蘋果
出處:《戀愛世紀》
提到愛情信物就不得不說《戀愛世紀》里的水晶蘋果,不管看沒看過這部日劇,都會對那個晶瑩剔透的水晶蘋果有深刻的印象。代表著純潔愛情的水晶和蘋果結合在一起,無疑是作為愛情信物的最佳選擇。
8、最奇妙的信物:明日環
出處:《再說一次我愛你》
昂貴的信物已不足為奇,充滿新意的禮物才有意思。在電影《再說一次我愛你》中,劉德華將魔術中很常見的小把戲和戀人間的信物結合到一起。隨身帶一個魔術小道具,平時就是個漂亮的項鏈,而當聚會時就可以變成向朋友炫耀、活躍氣氛的招數,這樣的愛情信物,哪個女孩子不喜歡?
9、最搞笑的信物:磚頭
出處:《河東獅吼》
“從現在開始,你只許疼我一個人,要寵我,不能騙我……”《河東獅吼》能不時地為戀愛中的人提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這段唇舌傳情的經典告白。一次小別,不知以何為留念,即興劈開的磚頭,你一半,我一半,等到相逢時再合二為一,十足的搞笑效果,也算是開了信物史上的先河。
10、最樸實的信物:借書卡
出處:《情書》
“藤井樹,你好嗎?我很好。”
寄往天國的問候引出了一段隱藏的初戀。
那個靦腆而憂郁的少年,總是借著別人從未借過的書,然后在每張借書卡上留下名字——“藤井樹”。同樣的姓名,暗示著宿命的緣分。散布在圖書館各個角落里的一張張借書卡默默地記錄著這份沒有目的、單純的感情。最后那張有素描像的書卡更是成為銀幕上不可磨滅的經典。是它讓少女樹記得,少年藤井當初認真寫下的,其實是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