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銀行體系的脆弱性是一種極為復雜的混合型脆弱性,是一般意義上的脆弱性與體制轉軌的制度摩擦造成的特殊脆弱性的混合物。本文運用宏觀經濟法來測度1985~2006年間中國銀行體系的脆弱性程度及其分布,并采用Logit模型對影響我國銀行體系脆弱性的諸因素進行實證檢驗,分別從宏觀經濟層面、中觀金融層面、微觀銀行層面反映其對銀行脆弱性的影響。
關鍵詞:中國銀行體系;銀行脆弱性;Logit模型
中圖分類號:F8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217(2008)01-0029-05
在金融市場上,把儲蓄轉變為投資的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機構是商業銀行,但由于信息不完全、不對稱的存在,使商業銀行的中介作用受到了限制。當其越過臨界點(系統穩定的閾值)時,商業銀行成為中介機構必須要具備的兩個前提條件(即儲戶對金融機構的信心,金融機構對借款人的篩選、監督是高效率的和低成本的)有可能會在市場上突然消失,從而使商業銀行陷入脆弱性之困境:信用的缺失會形成“擠提”;效率低下會使金融機構陷入壞賬的惡性循環之中。中國經濟體制轉軌期間的特殊情況使我國商業銀行業不僅具有上述市場經濟國家所具有的一般意義上的銀行脆弱性,這種脆弱性是由于銀行體系自身的缺陷及其內在不穩定性被其他市場因素觸發所造成,還具有經濟轉軌時期我國特有的體制性脆弱性,即國家信用對國有商業銀行信用的替換所導致的制度缺陷。可以說,中國銀行體系的脆弱性是一種極為復雜的混合型脆弱性,是一般意義上的脆弱性與體制轉軌的制度摩擦造成的特殊脆弱性的混合物。本文旨在通過對中國銀行體系脆弱性的初步測度與實證分析,探討中國銀行體系脆弱性的程度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