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投資者在投資決策時通常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比較,所以,為爭取投資者的有限資金,上市公司會采取措施取得或保持相對業績優勢,而進行盈余管理就是措施之一。假定證券市場指數的變化反應了上市公司平均盈利水平的變化,那么,單個上市公司為保持相對業績優勢就會隨市場指數的上漲而進行增加利潤的盈余管理行為,而市場指數下降時會將以前多計提的利潤轉回或儲存一部分利潤。當單個公司的策略成為所有上市公司的策略時,盈余管理行為就會影響市場的整體盈利水平,并進而影響股市指數的走勢。這一現象的存在為政府干預股市提供了直接依據。
關鍵詞:盈余管理;市場指數;政府干預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217(2008)01-0043-06
一、引言
關于2006年以來股市上漲的原因有多種解釋,很關鍵也十分重要的一條就是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上升。因為從理論上講,上市公司股票的真實價值是由公司的盈利水平決定的,所以,分析市場指數的走勢、高低從本質上講應從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開始。
上市公司近一年多來盈利狀況如何呢?資料表明,上市公司盈利自2006年一季度起一直穩步上升,2007年中報顯示,1471家具有可比數據的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70.78%,加權平均每股收益0.1939元,同比增長63.85%。如果以GDP增長率作為benchmark來衡量,上市公司2006年凈資產報酬率(ROE)七年來首次超過GDP增長率。
但是,也有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業績基礎沒有想象中堅實,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存在短期因素,盈余管理明顯。上市公司真實盈利狀況如何?筆者認為,盡管總體市場環境支持公司盈利狀況向好,股權分置改革為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帶來實質性變化,但上市公司的質量短期內不會發生明顯變化,所以,從盈余管理的角度探究上市公司業績與市場指數的關系是本文研究的一個主要動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