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象棋特級大師王嘉良:提到這位老戰友,我真是感慨萬千。老楊為人處事的那種認真態度那是無人能及,我就曾見到過他有幾回比賽,本來已不關系到比賽的名次,但老楊還是和對手死拼到底,不管對手是徒弟、老鄉,還是朋友,那股六親不認的勁兒可真令我欽佩。
人人都知道我倆在棋場上是對手,其實我倆在乒乓球場上也曾有英雄相惜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是1981年代表中國去菲律賓參加世界象棋錦標賽,那次路過廣州,在廣東棋院待了幾天,我早晨有鍛煉身體的習慣,就去廣東乒乓球隊與女隊員切磋了幾回,沒想到僥幸取勝。老楊是那里的常客,得知我的乒乓球水平后,執意要和我切磋一下,以前我倆的廝殺都在棋盤上,那次他向我挑戰乒乓球,我覺得很新鮮。
我倆第一次較量是在賓館打的,最后我艱難地贏了下來,雖然贏了,但每局的比分都非常接近,尤其是他的反手攻相當厲害。輸球后,老楊對我說,是因為場地小,施展不開,而他的優勢恰恰是在中遠臺進攻,希望明天去體育館再打一次。
第二日一早老楊就拉我去了體育館,這次他的反手攻果真派上了用場,中遠臺技術的確了得,令我一籌莫展,看來他昨天并不是在找什么借口。
這件事雖然過去了許多年,但至今想來仍然歷歷在目,老楊,我的老冤家,如果有來生,我真的好想再和你較量一下啊,無論是象棋,還是乒乓球。
廣東象棋特級大師呂欽:我作為大師的弟子,和他相交了30多年,見證了他對象棋事業終身不懈的追求。
大師最讓人佩服的是他的敬業精神,在他的生命中,一輩子除了棋還是棋。他把心思全放在棋上,退休20年了,還堅持每星期兩個上午回隊里和年輕隊員,尤其是女隊員拆棋。他平時的社交活動幾乎為零。沒有任何的應酬和交際。可以說,沒有一個棋手能達到大師如此敬業的境界。
大師非常勤奮,論勤奮程度,在我所認識的棋手中無人能出其右。大師的殘棋為什么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完全是靠下死功夫練出來的,是勤奮努力的結果。除了勤奮用功,大師還對棋藝精益求精,平時拆棋十分專注,常常不厭其煩、反復研究。他對棋藝的執著追求。可謂達到忘我的境界。有一個情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1983年昆明個人賽,賽后大師還在沉思剛下完的那盤棋,想著想著,竟然忘記自己手上還拿著一只剛剛脫下的皮鞋,整個人就像著了魔一樣,直到我奇怪地間他在做什么時,他才回過神來。
大師還有一個優良品質——紀律嚴明,時間觀念極強。有一次我們全隊外出比賽,說好下午2點乘車出發。2點剛到,大師便馬上叫開車,當時還差一名隊員未到。有人從車窗看見那名隊員正跑著趕米,大家都建議稍等片刻,但大師執意不肯,稱時間已過,責任自負,一分鐘都不多等,堅持讓司機開車。
上海象棋特級大師胡榮華:老楊德高望重,是一位很耿直的人。我對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上世紀80年代,有位有點名望的作者寫了一本《廣州棋壇六十年》棋書,這本書先在香港一家周刊連載,其中有一段史實引起了爭議。后來該書在國內出版時,包括時任中國象棋協會主席等領導,請老楊和我為該書題詞,我和其他幾位棋手礙于情面和壓力都題了,惟獨老楊堅決不肯。他認為這本書既然引發爭議,說明沒有實事求是,有失實的地方,他不能在上面題詞。老楊堅持原則的這種品格,讓我感到很佩服。
老楊對象棋很熱愛,很執著,小時候我就聽說,他當年初來上海下棋時,和董文淵等高手比,還有一點差距,但他非常認真和刻苦,一絲不茍,有時半夜都爬起來擺棋。結果短短一兩年時間,他的棋藝大長,很多人都不是他的對手了。
河北象棋特級大師劉殿中:在棋界,我最尊重的棋手就是老楊,尤其佩服他的人品。他有棋手的骨氣和傲氣,一生甘于平淡,不隨波逐流,很有生活原則。
據我所知,老楊的家庭條件并不是太好,有一位在香港做老板的棋友曾對我說,他曾專門拜訪過楊官璘,沒想到一代棋王的家,竟然如此簡樸,讓他感到不可思議。有人說。老楊不會交際,木訥寡言,不會剝用自己的名氣和地位去做更多的事。是不是大腦有什么問題。我認為絕對不是這樣的,這是因為老楊有自己要追求的精神境界,他把金錢、名利、權勢這些世俗的東西看得很輕,絕不會為此而低三下四喪失棋手的骨氣和傲氣。他的這種精神,在今天尤為可貴。
作為一個時代標志性人物,老楊開創了象棋的“楊官璘時代”,他的棋藝也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客觀地說,老楊的天分并不是很好,但他以勤補拙,功夫下得非常深,即使退休多年,棋還是下得有板有眼。以前我和他比賽,曾特意和他較量過一些流行布局,當時感到自己對這些布局還拆得比較細,但和他一交手,就知道自己的研究還是不如老楊深。老楊對事業的執著追求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湖北象棋特級大師柳大華:楊老可以說是棋界的代表人物,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很多象棋愛好者都是首先知道楊官璘這個名字的。他著述和出版了很多象棋書籍,使廣大棋迷獲益匪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楊老編著的《弈林新編》起碼發行有一百多萬冊,創下了象棋書籍發行的一個記錄,對象棋運動的普及和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楊老的著作影響了很多人,我本人也是從小讀他的棋書和棋譜成長起來的。上世紀50年代,他主編的《中國象棋譜》對我的影響很大。他主編的《象棋》月刊,我每期都愛不釋手。楊老的優秀晶質有很多,給我最深印象的是,他做人的原則性很強。有一年個人賽,我和一位老棋手比賽,當時引發了一些爭執,賽后某期刊不客觀地評述了這盤棋,而身為《象棋》月刊主編的楊官璘,卻能把握原則,摒棄棋界的一些恩怨和門戶之見,很客觀地給予了評論。
廣東象棋特級大師許銀川:大師給我最深的感觸就是認真。他無論是比賽還是平時拆棋,都一樣認真,可以說我從未見過有這么認真的棋手。他最拿手的“左馬盤河”布局,下了幾十年了,現在還在拆這個局。他拆棋的認真程度,相信很多現役棋手都不如他。他這么大年紀了,還如此認真鉆研棋藝,這種精神不僅對我產生很大的督促和鞭策作用,有時還讓我感到十分慚愧。
大師除了治學嚴謹認真外,還有一種不服輸的勁頭,即使平時拆棋,他都不會輕易認下風。在拆棋過程中,他總是毫無保留地講出自己的心得和經驗,希望我們這些年輕隊員能夠繼續進步。
大師很有原則,一向嚴格要求自己。他退休后每逢星期三和星期五仍堅持回棋隊和年輕隊員拆棋,二十年來風雨不改,即使遇著有事他也會打電話請假。難能可貴的是,這一切都是他自己給自己訂下的制度,并沒有人要求他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