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記者 韓 陽)2月21日由新聞出版總署主辦的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評選結果揭曉。中國出版政府獎每3年評選一次,該獎共設6個子獎項,獎勵數量總計200個。其中出版物獎為100個,包括《毛澤東傳》等60種圖書獲圖書獎;《百年經典——紀念中國唱片一百周年》等12種音像制品、《盛世鐘韻》等5種電子出版物、《人民數據庫(大型黨政時政數據平臺)》等3種網絡出版物獲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和網絡出版物獎;《黃賓虹全集》等5種圖書、《導航電子地圖》等5種光盤復制品獲印刷復制獎;《曹雪芹扎燕風箏圖譜考工志》等10種圖書獲裝幀設計獎。另外,《十月》雜志社等50家單位獲先進出版單位獎,毛鳳昆等50人獲優秀出版人物獎。
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評選自去年7月正式啟動,評選的推薦報送采取基層推薦、自下而上、逐級審核公示的方法進行,共收到候選材料2864份。新聞出版總署圖書司司長吳尚之說,評選堅持寧缺毋濫的原則,評選過程堅持“硬傷”一票否決。“硬傷”如何界定?吳尚之進一步解釋說比如在先進出版單位獎評選中,出版社有買賣書號現象;在圖書獎評選中,出版內容有導向性錯誤或者文字差錯超過國家標準等,都在“硬傷”之列。
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的誕生也標志著評獎制度的重大變革。根據2005年出臺的《全國性文藝新聞出版評獎管理辦法》,新聞出版總署對各種出版評獎活動中出現的獎項重復設置、為評獎而評獎、缺乏規范等問題進行清理整頓,把原有的22個全國性出版評獎活動合并整改為中國出版政府獎1個獎項,下設6個子項獎。此次政府獎的誕生將全面提升獎項的權威性,評獎更加體現公正、科學、規范的原則。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孫壽山說,過去出版評獎很散、很濫,沒有統一標準,重復設獎、過多評獎使權威性大打折扣。
就本刊記者提出的關于網絡音像出版社獲獎品種沒有網絡游戲等新興的網絡出版物這個問題,音像電子和網絡出版管理司司長王國慶回答說,網絡出版物首度納入在國家級出版評獎活動中,網絡出版物此次是頭一次現身。這體現出現代出版業和數字出版的需要。不過,此次評選上報情況并不理想。30余家出版單位報送了不到50種網絡出版項目,其中包括11種游戲。 此次參評的游戲代表性并不強。據統計,目前網絡至少有百余種游戲,其中20多種最熱門。因此次報送的游戲不少都存在防“沉迷”系統不合格的問題,最后只有4家游戲參評,但無一獲獎。
另訊:2月27日晚,以“文明·跨越”為主題的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頒獎典禮在北京展覽館劇場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國務委員陳至立、全國政協副主席李蒙等出席頒獎典禮并為獲獎出版物、出版單位和個人頒獎。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文化部部長、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科技部黨組書記李學勇,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劉永治,中宣部副部長李東生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為相關獎項頒獎。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鄔書林,副署長、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中紀委駐總署紀檢組組長王立英,副署長孫壽山等出席頒獎典禮。
頒獎典禮在著名配音演員喬榛、丁建華的詩朗誦《文明的長河》中拉開序幕。湯燦、姜育恒、黑鴨子組合等演唱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配樂朗誦《錢學森書信集萃》摘錄將整臺晚會推向高潮,一封封書信,將錢學森熾烈的愛國熱忱、崇高的人格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展現在觀眾面前,朗誦結束后,全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作為晚會的壓軸節目,藝術家殷秀梅一曲《天地人和》,為整臺頒獎晚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王蒙、邢賁思、厲以寧、楊樂、沈鵬、靳尚誼、王立平、楊利偉、袁行霈等科學文化學術界知名人士出席晚會,并作為開獎嘉賓,分別宣讀了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的獲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