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出版商里普利(Ripley)公司《信不信》系列品牌名聲鵲起,今年該公司推出最新國際版——《不可思議》(The Remarkable…Revealed),其操作模式引起關注。與多數美國出版商出售特許出版權的模式不同,里普利公司另辟蹊徑,與國外經銷商合作,共同處理印刷和銷售事宜,合作開拓海外圖書市場。
如何開拓圖書的國際市場?是出售特許出版權還是與境外合作者一道分享國際市場?通常情況下,出版商多采取出售特許出版權的模式,國外出版商處理所有其他事務,美國出版商和作者收取版稅。對此里普利公司有自己的想法。“我們覺得,在實際活動中,特許出版權出售后,國外合作者的責任意識薄弱,”里普利公司知識產權執行副總裁諾姆·德斯卡(Norm Deska)說,“我們一直努力建立起自己的品牌,要做到這一點,唯一的辦法只有靠我們自己。”里普利公司堅持要掌控圖書的內容和品牌。對渴望在國際上提升自己形象的公司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
里普利公司的出書領域主要在博物館,書中浮華的圖片和復雜的封面照片令人印象深刻。近年來,里普利公司與一家中國印刷公司合作推出該公司圖書的國際版本。這項合作經由明特(Mint)出版公司撮合而成。明特出版公司是一家國際性的圖書銷售、發行公司,《吉尼斯記錄》在全球的成功銷售使該公司名聲遠播。明特公司的總裁兼CEO莫提·明特(Morty Mint)解釋說,“我們靠發行量賺錢,境外合作的出版商和銷售商賺取我們付給他們的費用”。
盡管有如此多的好處,但里普利公司這種操作方法在出版業并不常見,因為管理多種語言版本,處理好復雜的銷售環節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與境外出版商合作過程中,想要保有圖書的制作和發行權要面對一系列的挑戰。
“有一些實際問題和地方問題需要考慮。”圖書工業顧問、前西蒙與舒斯特公司執行經理塞思·格謝爾(Seth Gershel)說,“當地的出版商更知曉本地文化和圖書發行背景。出版遠不是簡單的印制和發運事務。有時處理當地因素會使你筋疲力盡。即使是在加拿大,我以為,一家加拿大當地的出版商處理發行和宣傳事務遠比美國大出版機構有效。”
明特說,在克羅地亞、以色列這樣的小國家,保留某些權利實際上有利于開拓新的市場。每多銷售一本圖書,多投入一份力量開拓市場,這些市場便會增添更多的吸引力,有的吸引力甚至超出了出版商們的預期。“在講英語的國家里,圖書的折扣是出版領域大家非常看重的內容,在非英語國家,顧客對折扣并沒有那樣斤斤計較,他們舍得花錢買書”。
有的公司采取混合型的運作方法,在將重印權賣出去前,把一段時間的零售權出售給當地的零售商。這種方法在科學、技術和醫學圖書領域比較常見。這些圖書的翻譯工作費時費力,許多讀者更希望直接讀到英文版的圖書和雜志。
“我們盡力推廣自己的原版圖書和刊物,有時也做特許授權業務。”施普林格公司科學商業媒體關系管理部主任瑞納·賈斯特克(Rainer Justke)說。在把重印權出售出去之前,留有2年時間讓原版圖書在國際上銷售,許多出版、科技和醫學圖書的出版公司都是采用這種方法。施普林格公司與香港、東京、新德里和首爾等地的銷售商合作,出售本公司的原版書籍。賈斯特克說,該公司沒有放棄出售特許出版權的計劃。“如果合作伙伴是印度、中國這類亞洲國家,以我們的經驗看,尋找當地值得信賴的特許授權合作伙伴有利于保護權益,因為合作伙伴也要保護他們自己的利益。當然,我們不得不相信提供給我們的信息是客觀真實的。類似的情況也會在西方國家中發生。”
明特認為,目前出版商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確保對銷售情況的準確跟蹤和掌握,以便根據這些情況來決定采取何種方法獲得利益,是出售特許經營獲得版稅的辦法,還是按利潤提成的辦法。在俄羅斯、韓國這類認識到版權問題挑戰的國家,法律意識日益提高。從版權保護的角度,里普利公司在不放棄品牌控制權的情況下取得了同樣的收益。
是以大折扣來應對盜版行為,還是接受根據預估損耗和銷售規模確定的百分比,這些數據要視銷售何種圖書,在什么國家銷售等具體情況確定。對大多數美國公司來說,這些問題都需要與外國合作者充分合作,他們了解自己的市場,不遺余力地保護自己的權益。不論出版商是出售特許出版權還是保留部分實際運作的權利,“關鍵是要選擇好合作伙伴”。里普利公司雖然在國際合作領域中經驗并不豐富,但《不可思議》一書的國際合作取得了驕人成果,其印數已超過70萬冊。德斯卡說,“對一家國際合作經驗并不豐富的出版商來講,這的確令人吃驚,但它實實在在賣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