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屆臺北書展2月13日至18日于臺北世貿展覽館盛大舉行,來自全球38個國家的出版人與出版機構展出了2145個展位,在濕冷的天氣里熱情地舉辦一場為期6天的書香嘉年華會。今年以“閱讀,快樂的異想世界”為主題,強調閱讀是一種無可取代的樂趣。經主辦單位臺北書展基金會統計,今年有41萬人次參加書展,人潮較去年略有微幅成長。
布克(Book)市集為書展暖身
稍早,2月2日至3日,臺北另一知名的文化市集──華山文化園區,提前為今年的臺北書展暖身。活動名為“書展在華山”,是以年貨大街為形式的“布克(Book)市集”。主辦單位邀請了近20個與圖書、創作有關的創意攤位,現場由專業的老師指導學生手工制作京劇臉譜,同時展出了小學生制作的繪本與地圖。
“文本盒子”體驗詩歌魅力
臺北書展今年首度與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合作,利用德國詩人波特舍(Bas Bottcher)發明的全球最小的大眾媒體:“文本盒子”(Textbox)(一個由塑料與玻璃搭建而成的隔音小屋),聽眾可以看到詩人在小屋內對著麥克風自由朗誦詩歌,即使周圍人聲嘈雜,聽眾也能從耳機中聆聽置身錄音室般的音效,清晰地分辨出詩歌的抑揚頓挫,透過這種朗讀與吟唱的即興方式去詮釋作品,賦予了詩歌另一種魅力。
書籍也可以是藝術品
本屆臺北書展另一特色是“澳洲藝術書展”,展出了澳大利亞Grahame藝廊所提供的27本迥異于傳統書籍的藝術書,包含手工創作的孤本藝術書與限量或大量發行的藝術書。藝術書其實并非介紹藝術的書籍,而是以書本形式呈現的藝術品。展覽策劃人格雷漢姆(Noreen Grahame)親自為現場讀者做向導,讀者更能領略書籍其實也可以是藝術品的真實風貌。
世界最美麗的書首度來臺展出,吸引眾多眼球
全球書籍裝幀設計最高榮譽“世界最美麗的書”近5年來的70部得獎作品也于此次書展舉辦期間展出。本大獎是由德國書藝基金會(Die Stiftung Buchkunst)主辦,每年從30多個國家“最美之書”中選出水平最高者獲獎。原本僅于法蘭克福、萊比錫兩個書展中展出當年得獎的書籍,今年經主辦單位積極爭取,這些世界最佳書籍設計創意佳作終于登臺,享有日本設計界巨人美譽的書籍設計大師杉浦康平與大陸設計名師呂敬人的作品,都于本書展中露面。現場還有臺灣書籍裝幀設計最高榮譽“金蝶獎”的得獎作品,視覺上大大的吸引了眾多讀者的眼球。
小型獨立出版社缺席臺北書展,非主流特色不再
昔日知名的“五小”出版社,今年紛紛退出臺北書展,本土文學出版社如今只剩九歌獨撐大局。小型獨立出版社的缺席,也是今年書展使人感到擔憂的地方。大雁、立緒、玉山社、二魚等人文主題的出版社,以及過去數年皆有著充滿設計感展位的田園城市、行人、家西書社等出版社,今年不約而同缺席臺北書展。取而代之的是設計簡陋的廉價書展位,專賣庫存書的“39元書店”今年再度現身書展,現場還有鼓吹“3本雜志100元”、“299元裝到飽”的展位,模仿起大賣場推出限時搶購活動。對于出版社以低折扣促銷圖書的惡性循環現象,戶外生活雜志社長陳遠建提出嚴厲批評:“把書當折扣商品,出版社還有什么未來!”
漫畫精品與輕小說人氣最旺,銷售成績不俗
座落在臺北世貿展覽二館的動漫館,向來都是人氣最旺的展場,書展期間每天一大早就有大批年輕讀者,頂著寒風細雨排隊等候搶購限量動漫畫精品,如木棉花國際推出的“早起鳥”優惠活動,精選近20項書展首賣商品,每項限量30份,開館當天不到10分鐘便被搶購一空。去年在漫畫博覽會中熱賣的“夏娜”商品,于起賣之后3分鐘便銷售一空。包括尖端、東立、臺灣角川在內的出版社展位,每天都有多筆上萬元的消費清單,顯示動漫迷的購買力驚人。而被動漫業者視為“試探市場”的輕小說,雖然售價是漫畫的兩倍,但仍是本屆書展最紅火的商品,銷售后勢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