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喜歡看書,也喜歡把書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每逢佳節,特別是歲末年初的圣誕節和元旦,法國人已不再把圣誕樹和鵝肝作為必選的禮品了,親朋好友之間互贈圖書在法國逐漸形成時尚。在品種繁多的圖書中,精裝書成為人們的首選。精裝書銷售量的40%是在節日期間售出的。人們挑選精裝書首選的當屬藝術類圖書,比如畫冊。除北歐藝術家和現代藝術家的繪畫之外,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冊永遠受人青睞。近年來,各類題材的圖書也越作越精美,比如歷史書、旅游書、體育書、美食書、動物書和花卉書。
高質量的精裝書
何為精裝書?人們的看法有所不同。因此,統計精裝書的種類略有難度。2006年,法國出版了大約3251種精裝書,比2005年提高了10%。面對當前圖書市場的困境,法國一些出版社縮減出版新的精裝書并減少印數。精裝書的價格也趨向下滑。法國一些大的出版社計劃少花錢多出書,準備出版實用類的精裝書。然而,某些精裝書仍屬于豪華版,價位昂貴,比如由比豐(Buffon)編寫、西塔代勒和馬澤諾(Citadelles et Mazenod)出版社出版的《鳥的自然史》(L’Histoire naturelle des oiseaux)就是精裝書中的豪華版,每本定價350歐元。盡管昂貴,該書仍然搶手,已經售出了3000冊。法國一些出版商對精裝書豪華版價位高堅持己見,這是因為他們認為編輯一本高質量的精裝書需要多年積累圖片和撰寫文稿,有些圖書甚至還需要翻譯出版。面對圖書市場,出版商必須考慮制作成本和版權費,況且近年來這些費用大幅度上漲。盡管如此,法國出版商想方設法出版高質量的圖書。有些出版社開始與銀行或私企聯合爭取得到資助或先期付款; 有些出版社則加強與行政部門聯系得到幫助。出版社與博物館的聯合在法國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合作方式。出版社為博物館出版展臺目錄;為書展出版書目;為某一活動出版宣傳冊等。出版社通過上述參與的方式,擴大了宣傳,使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歡圖書,促進了圖書的銷售量。
藝術圖書合作方式多樣
現在法國出版精裝書的出版社沒有一家不與博物館合作的,特別是藝術圖書出版社的合作方式多種多樣。有些出版社如索莫吉出版社(Somogy)已成為與博物館打交道的行家里手。法國于1985年創辦了一個“藝術圖書五月”活動,從此年年舉辦。在參加“藝術圖書五月”書展的名單中,已有6家公共出版社,約占參展出版社總數的1/5。例如美術學院、羅丹博物館等一些單位,以前根本不從事出版工作,如今它們也有了自己的出版機構。為此,塔姆·于松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關于博物館在現代藝術中如何發揮作用的書。出版商埃萊娜·博拉說,“博物館現在越來越要求藝術家參與展覽會的策劃和組織。作者從中可以了解到當代造型藝術作品是怎樣受博物館學影響的,然后創作博物館需要的作品,并把這些作品交給博物館去展覽。”
書展目錄越來越受到重視。
圖書展覽會目錄已成為一種完整的書,甚至勝似一種書。在書展上,一位讀者告訴記者,“書展目錄給人們的印象是,在一本書中什么都有了,而且印刷得很醒目?!眳⒓印八囆g圖書五月”書展的出版商米歇爾·帕斯圖羅在其名為《理想的圖書館》(Bibliothèque idéale)的圖書目錄的前言中寫道,“……信息是可靠的,并對科學界和一般公眾都是有用的,就是幾十年后仍是一部好的工具書?!鼻把岳^續寫道,“其中許多書以后還可以再版?!?/p>
國際市場競爭激烈
除法國外,德國、英國和美國也是出版精裝書較多的國家,特別是出版精美的攝影圖書。這三個國家在法國設立了辦事處,不僅出書多,而且價格適中,網上售書頗有成效。美國在國際圖書市場上銷售的70%的精裝書是在中國制作的。面對國際圖書市場的激烈競爭,法國出版商意識到,一個國家單打獨斗力量是有限的,必須和其他國家合作。于是法國南方行動出版社與歐洲七家出版社成立了一個集團,用四種語言出版一套名為《攝影口袋叢書》。法國馬蒂尼埃出版社的分社(Martinière)在美國和德國也進行類似的合作。
面對新載體的挑戰
高新技術的發展給出版傳統的精裝書帶來兩個新的挑戰。第一個挑戰就是數碼產品,如手機、GPS定位儀等。歲末年初,人們在挑選節日禮物時,這些數碼產品很受歡迎,似乎可以與傳統的精裝書比個高低。第二個挑戰就是互聯網。由于網上工作的快捷便利,許多繪畫、電影和園藝的愛好者更喜歡上網,輕輕點擊一下鼠標,馬上就可以免費得到所需的資料和答案。盡管如此,只要精裝書質量高、價格合理,仍會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