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圖書出版,比起往年,要好。但好中之憂也非常明顯,就是馬太效應持續發酵,小中型出版商被動或主動地漸次退出學術思想等基礎性出版物競爭市場。另一堪憂局面,是生產能力與消費(閱讀)之間的鴻溝愈益加大,生產過剩,消費不足。再者,比較引進版書籍的生產,國內作者原創作品態勢,并不樂觀。
熱點
今年最熱主題詞,莫過于“大國”、“金融”和“創新”。
大國崛起,仿佛成了全民街談巷議的話題,圖書出版自然號到這脈搏,并以鄭必堅主編“中國和平發展道路”叢書之《國外著名學者、政要論中國崛起》、張小勁《大國復興之路》等,將崛起之聲推向高潮。這股熱情,在電視節目《大國崛起》推動下,達到了新的溫度。伴隨大國崛起話題,還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動向,一是對帝國話題的熱衷,二是中國形象的議論之聲悄然而起,三是對鄰國印度的高度關注,四是對大國衰落的反思。
由于股市、房市空前高漲,老百姓的資產性收入陡然增加,伴以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壓力,整個人群不約而同地對金融話題興致異常。帶“金融”、“銀行”、“股市”、“貨幣”、“金錢”等字樣的書籍,令人嘆為觀止。其中代表作有《貨幣戰爭》(宋鴻兵)、《帝國金錢游戲》(柏金斯等)和《匯率危局:全球流動性過剩的根源和后果》(向松祚)?!敦泿艖馉帯?、《帝國金錢游戲》以其陰謀論和敘述的詭異,引起廣泛關注。
“創新”,是2007年最時髦的詞匯之一,在圖書出版中亦有強烈反響。這個話題涵蓋了幾乎所有能想到的方面,組成了“創新”大合唱。如《創新與企業家精神》(德魯克)、《創新原理與方略》(李祖揚)等。
各類專題研究,亦回應了社會對各種問題的關心與焦慮。諸如弱勢群體、三農、非營利組織、社會民主主義、文化產業化、憲政、財產、教育尤其是大學問題,等等。國別研究,關注重點除美國外,出版界把眼光更多投到俄羅斯、日本、印度和歐盟(各國),推出大量翻譯和原創作品。這又與國人關心的焦點不謀而合。
重點書籍
所列重點圖書,既是個人之見,相信也反映了閱讀界的關注。
《大轉型:我們時代的政治與經濟起源》(浙江人民出版社)。波蘭尼在兩個方向頗為用力,對經濟自由主義進行發生學描述,和建立批評性理論基礎。為此,波蘭尼展開兩組論證,首先發明了“脫嵌”和“入嵌”概念。其次,市場與社會進行著反向雙重運動,即自由資本主義持續擴展,和防止它“脫嵌”力量的增長。波蘭尼給我們總結20世紀歷史經驗和教訓,展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
《社會主義體制:共產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央編譯社)。作者是東歐三位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中最年輕者的一位??茽柲问终\懇地希望中國讀者關注他闡明的三個思想,即他使用的“制度范式”方法、更高層次上進行“一般性概括和抽象研究”、為個案研究提供分析平臺和基礎。
《喪家狗:我讀〈論語〉》(山西人民出版社)。李零還原歷史上孔子真實形象的努力,因應了時代的需要,也引起激烈爭議。
除這三本外,還有《開卷有疑:中國現代史讀書札記》(江西人民社)、《藝術:讓人成為人》(北大社)、《生活之道》(廣西師大社)等22本,在2007年也頗為引人注目。在此所選25種重要圖書中,17種為翻譯,是當前引進與原創的基本格局。
出版商
在充滿不確定的年份,出版界做出極大努力,為整個社會生產出可供挑選的書籍。下列出版商,是根據他們2007年出版表現綜合評定的,屬一家之言。
中央編譯出版社。代表出版物有《鄧小平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紀實》(楊繼繩),《美的歷史》(艾柯),《民粹主義:概念、理論與實證》(林紅),《香港史》(韋爾什),《社會主義體制:共產主義政治經濟學》(科爾奈),《奔向自由:戈爾巴喬夫改革二十年后的評說》(戈爾巴喬夫基金會),《民主社會主義論》(殷敘彝), “后經典文叢”,等等。
上海世紀集團。代表出版物有《集體暴力的政治》(蒂利),《汪偽政權全史》(余子道),《捕獲法》(格勞秀斯),“帕穆克作品集”,《美國和諸大國:21世紀的世界政治》(布贊),《雅致的精神病院》(賓恩),等等。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代表出版物有《蒯因著作集》(涂紀亮等編),“歐洲社會文化史”譯叢(高毅編),《康德著作全集》(李秋零等),“西方文明進程”譯叢,“經濟學前沿”系列,“教育學經典”譯叢,等等。
其他還有中華書局、北京大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三聯書店、江蘇人民出版社、華夏出版社、華東師大出版社、廣西師大出版社、社科文獻出版社、江蘇譯林出版社。
特別給予致意的,是廣東的花城出版社和北京的新星出版社?;ǔ浅霭嫔缫浴蹲呦蚧煦纾簭木S熙回憶錄》(新版)、《定西孤兒院紀事》、《樹上的日子:我的一九六八》等出版品,贏得閱讀界的尊敬。新星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學術思想類探索性著作,為小型出版社搏擊該領域,作出了表率。
節選自 2月15日的《南方周末》